中国通史(共4册彩版图文天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8
4.0折
¥
168
全新
仅1件
作者墨人
出版社中国戏剧
ISBN9787104029243
出版时间2009-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634046
上书时间2024-10-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读史能够开阔人的眼界和心胸,虽置身于时代潮流之中,却能超越一时一地的局限,超越个体生命的范围。历史帮助人们追本溯源,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勾画出一幅宏大的人类生活图卷。鉴于此,编者精心编写了这部《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全书按照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和朝代的更替将总体内容分为四册,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思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以精炼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珍贵的图片勾勒出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目录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唐
三国
曹魏的兴衰
曹操的崛起
曹操的统治
公元197年 张绣叛曹
公元199年 曹操擒吕布
袁术败亡
公元207年 征乌桓
公元211年 曹操定关陇
公元216年 曹操称魏王
公元216年 赐死崔琰
公元219年 杨修之死
公元220年 曹丕称帝
曹丕、曹植之争
公元226年 曹叡即位
公元229年 魏明帝制定《魏律》
公元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
公元249年 高平陵政变
公元260年 司马昭杀曹髦
北方经济和文化
改善吏治
公元196年 推行屯田制
淮南淮北军屯
上邦军屯
打击豪强
重视农业
公元204年 改革赋税
工商业的恢复
三曹
建安七子
正始玄风
竹林之游
广陵绝响
蜀汉的统治
公元211年 刘备人蜀
公元219年 关羽威震华夏
刘、曹争汉中
公元222年 吴蜀之间的战争
公元223年 白帝城托孤
公元223年 邓芝出使孙吴
公元225年 平定南中地区
公元227年~公元234年 五次出师北伐
公元231年 诸葛亮废李严
蜀国的经济
黄皓专蜀
公元263年 蜀汉灭亡
东吴的统治
公元195年 孙吴的兴起
公元222年 夷陵之战
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
吴国的世家大族
公元234年讨平 讨平山越
航海技术的进步
江南经济的发展
开凿运河
开拓岭南
公元238年 孙权诛吕壹
公元253年 诸葛恪之死
公元280年 东吴灭亡
东吴的对外交往
长沙三国吴纪年简牍的出土
建业城
西晋
西晋建立和太康之治
西晋的腐朽和八王之乱
各族人民起义与西晋的灭亡
西晋的文化
东晋十六国
淝水之战前的北方
前秦的统治
东晋的建立和北伐
东晋后期的统治
淝水之战后北方的分裂
东晋的文化
南北朝
南朝政权的更迭
南朝经济的发展
北魏的建立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衰亡和分裂
南北朝的文化
隋朝
隋朝的兴亡
隋文帝的改革
隋炀帝的暴政
隋末农民起义
隋唐的周边关系
隋唐的经济文化
唐朝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初的政治制度
武周政权的统治
玄宗改革与开元盛世
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
唐朝的衰落
后期的经济改革和变化
农民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唐代的边疆关系
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朝的宗教与哲学
唐代史学
唐代的文学艺术
唐代的科学技术
唐代的生活习俗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 五代十国——金
五代十国
北宋、南宋
辽朝
西夏
金朝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 元——近现代
元朝
明朝
清朝(鸦片战争前)
近现代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 史前——汉
史前史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内容摘要
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是一幅全景式的宏大画卷,从远古的洪荒、文明的诞生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丰功伟绩,朝代的更迭演绎了绵长的时代史,镌刻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一脉相承,文明代代相传。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时间顺序,依史籍材料,条分缕析地加以组织和剪裁,将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有机统一
,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立体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
精彩内容
新洞人遗址,在周口店龙骨山南坡的新洞。其中第4地点早在1927年就发掘过,发掘结果在外国人手中,下落不明;1937年又进一步发掘。1967年发现新洞,1972年发掘出十几种动物化石和灰烬。1973年对新洞和第4地点进行正式发掘,结果发现人牙化石1枚、动物化石40多种和一些石器。第4地点和新洞堆积层位一致,故概称“新洞”。在时间上属于晚更新世初期
,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在17.5~13.5万年之间。
在洞内和第4地点发现脊椎动物化石达40多种,并且鸟兽骨骼多是破碎的,多在灰烬周围,与烧骨、烧石并存。就动物的个体来看,啮齿类最多,占第一位,主要是鼠类,小动物的个体有几千个,其次为偶蹄类的鹿类。这说明新洞人不但猎取小动物,而且猎取大型动物,并经过烧烤后熟食
。上面提到鼠类是占第一位的食物,还发现被烧过的朴树籽化石,这说明采集和植物性食物的熟食是存在的。采用烧石,便于烧烤肉类和籽粒类食
物。
用火能力的提高新洞(包括第4地点)为一石灰岩裂隙和一个石灰岩溶洞,位于龙骨山的南坡。洞口向南,高出周口店河床46米。第4地点为一岩石裂隙,无洞顶,再往里为新洞。裂隙部分狭窄,洞内较宽大。洞很长,呈弧形,由南向东北延伸。洞顶和堆积向东南倾斜,底部基岩为奥陶系灰岩,是一个阶地型洞。裂隙和新洞就是新洞人的“家”。根据灰烬层的分布,裂隙厚而在洞内渐薄,可能新洞人在裂隙保存火种和烧烤食物,而在洞内住宿。
新洞人掌握和使用火的能力提高了。灰烬层厚,由第一水平层延续到六七水平层,以400的倾斜向西北延伸,一般宽1.1米,厚90厘米,最厚处宽2米、厚1米多。烧骨多,小动物的每个种类都有被烧过的个体,还有青蛙和鸟类的肢骨,也有鹿、象等等大动物的骨骼。发现一粒被烧过的朴树籽化石。灰烬中有动物化石、石器和少量石头(烧石)。根据资料分析,新洞人熟食范围确实比猿人扩大了。牙齿变得比猿人纤细,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
桐梓人桐梓人地点位于贵州省桐梓县西北15公里的一山洞内,地属九坝公社云峰大队生产区内,当地叫岩灰洞。1971年发现并进行了发掘,次年再次进行了发掘,在被搬运过的更新世晚期的堆积中发现了一些人牙化石、两块烧骨和12件人工痕迹清楚的石器。此外,在其相邻洞穴内的黄色堆积中,也曾发现一件刮削器。
人类牙齿化石一枚是右上内侧门齿,一枚是右上第一前臼齿。门齿粗壮,有发达的底结节,齿冠侧缘向舌面增厚,呈铲形。牙齿的齿根趋向根尖逐渐变细。齿根两侧无沟的痕迹。在颈部齿冠和齿根直接相连,无收缩。齿冠和齿根的交界在唇面和舌面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前臼齿不完整,齿冠颊面和颊侧齿根缺失。齿冠的颊舌径和近中远中径都较大,显得相当粗壮。颊侧近中远中径大于舌侧,舌面呈球面隆起,但横向曲度比矢向曲度大,致使舌面显得陡峻,无凹陷或脊。
在岩灰洞中共找到石器材料12件,大部分是以燧石为原料,加工粗糙,用锤击法打片,用自由打法修理石器,以单项加工为主,错向加工的仅一件标本。
在该洞发现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大都是零星的牙齿,有金丝猴、长臂
猿、硕豪猪、古爪哇豺、大熊猫、最后鬣狗、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犀
等20余种。以哺乳动物群来看,桐梓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晚期。P25-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