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年代: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瘟疫、战争与社会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8.5
4.4折
¥
88
全新
库存56件
作者袁灿兴|责编:刘书乔
出版社岳麓
ISBN9787553818016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1785496
上书时间2024-10-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历史学博士、教授,知名历史学者,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主讲嘉宾,先后出版《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军机处二百年》《大清内务府》《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等畅销作品。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文明、瘟疫与政治
“文明病”的源起002
疫病的种类:从伤寒到疟疾011
幽暗时代: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及成因024
瘟疫与东汉政局的崩坏034
疫病下的三国纷争与魏晋乱局042
第二章?防疫:古人如何应对瘟疫
官方的彷徨与无措054
皇家驱疫:大傩之礼062
厌胜:巫术的力量069
中医之光:张仲景与华佗的救世080
花椒、生姜与茱萸:香料也能避疫?088
第三章?瘟疫与战争
诅军之术与匈奴的兴衰098
瘟疫改变历史:赤壁之战的真相108
血色要塞:魏吴合肥之战始末114
南征之踵:南蛮瘴气与诸葛亮的失败121
王敦之乱:独享天下的碎梦129
第四章?儒者的精神世界
妖言如何惑众:谶纬之兴与群体心理140
谁是正统:五德终始与皇朝更替147
天人感应的真相156
生命意识的觉醒:魏晋玄学的历史165
奔竞与浮华:魏晋名士的隐秘面孔174
第五章?大疫与道教兴起
太平世界的构想184
苍天已死:太平道的崛起与覆灭192
妖妄国度:天师道的兴衰201
诛仙之殇:小霸王孙策之死 209
葛仙翁的辟疫方216
第六章?疾疫与魏晋风度
服散:人的失调与背离226
疫病、美酒与名士234
名流雅器:麈尾、如意的特殊意义241
隐逸:陶渊明的田园世界248
虱蚤:身体的反抗256
第七章?大疫的文学叙事
《髑髅赋》中的挽歌意识266
建安七子的陨落274
曹氏父子的人生追问281
志怪小说的疾疫幻想288
王羲之的兰亭雅集296
第八章?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从误解到信受:佛教初传的历史304
化干戈为玉帛:佛道之争及其融合310
探索幽冥:死后世界的想象317
借医弘佛:僧人与中外医术交流326
挣脱疫病枷锁:写经、斋戒的功德334
第九章?大疫下的中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344
辟邪:神狮西来351
外来香料的神奇功效358
槟榔的魔力366
天谴:安东尼瘟疫与中西交往373
后记 382
内容摘要
东汉至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瘟疫频发期,此一时期,死亡笼罩大地,士人凋伤,人人悚惧,恐慌和绝望弥漫,疫病不但影响着个体的生命健康和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历史走向与国运兴衰。
本书即以此一时期频发的瘟疫为视角,重新审视东汉至魏晋这一“幽暗时代”下的个体命运、战争进程和社会风貌。以多维、立体、宽广的视野,细致书写瘟疫对政治、战争、社会、文学、医学、魏晋玄学、宗教乃至群体心理造成的深刻影响,深层次探讨瘟疫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
精彩内容
中医之光:张仲景与华佗的救世瘟疫蔓延,大地、空气、河流,处处充满着死亡的味道,弥漫着焦躁的气息。在绝望的人群之中,总有个别人挺身而出,他们奋力挣扎,想把人类从疫病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让人类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总结经验,以身试药,推动了医学与人类文明的前行。东汉末期,产生了如张仲景、华佗等名医,在后世,他们医者仁心的传奇故事一直被传诵着。
事实上,西汉时期的医术传世并不多,但在当代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张家山汉墓竹简、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竹简中,都有医书发现,足证当日医学正处于发展之中。至于被视为传统医学开山之作的《黄帝内经》,学界一般认为是在西汉中晚期成书。此书对先秦时期的医学经验做了总结,补充了西汉时期的医学发展成果。它结合黄老之说,形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脉象、经络等系列学说。在书中,不仅记录了系列病因及防治措施,还记载了传染疾疫,如肠澼、热病、黄疸之类。就疾病之因,书中提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部丛刊》景明翻北宋本。]。
至东汉末年,疾疫暴发更加频繁,巫觋治病盛行,江湖术士行走江湖,以符水之类治病,被民间崇拜。汉代王符的《潜夫论》对此大加批判,认为:“或弃医药,更往事神,故至于死亡不自知。为巫所欺误,乃反恨事巫之晚。此荧惑细民之甚者也。”[[汉]王符:《潜夫论》卷第三,《四部丛刊》景述古堂景宋写本。]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认为,得病之后,不能指望巫觋:“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不过王充、张仲景并不能唤醒当时的人,“举世昏迷,莫能觉悟”。
张仲景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人,根据他的回忆,其家族有二百余人,这在当日乃是大家族了。张仲景年轻时,敏而好学,闻名乡里,品行也佳,被举为孝廉,可以出仕为官。举孝廉是很难得的资格,汉代二十万人口的郡国,每年只能举荐一人。二十万人口以下的郡国,每两年举荐一人。人口不满十万的郡国,每三年举孝廉一人。据后人记载,张仲景曾担任过长沙郡太守,但此事缺乏详细记录,很难确认真伪。
张仲景本可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桓灵之世灾疫横行,张氏宗族也被冲击。建安年间,疫情持续,不到十年时间,张氏有三分之二的族人死去。为了拯救族人,拯救世人,张仲景开始自学医术。阅读《史记》时,对名医扁鹊,张仲景很是赞佩:“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当日南阳有一人,名何颙,善于点评时人,他曾点评张仲景:“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此条记录,明显为后人所编造,不过也可以看出张仲景弃仕入医的经历给当时人的冲击。在当日,“巫医乐师百工”都是不入流的职业,士人多数不愿意为之。张仲景曾感慨:“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至于民间的医生则将医术作为传家之本,因循守旧,不思突破。张仲景四处寻访名师,曾拜张伯祖为师,得到指点,其医术不断提升,逐渐超越老师。他在医学史上的贡献在于,总——————————————————————————————————————————————————[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部丛刊》景明翻北宋本。
[汉]王符:《潜夫论》卷第三,《四部丛刊》景述古堂景宋写本。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
有很多可供探索之处,故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伤寒杂病论》一共十六卷,在后世的战火中多有损毁。到了西晋,太医王叔和将其残卷整理成十卷《伤寒论》。王叔和收集了《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部分,但缺漏了杂病部分。北宋仁宗时,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残书中发现《伤寒杂病论》节略本《金匮玉函要略方》,共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及妇科病的治疗。北宋神宗年间,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修《伤寒论》,根据王洙所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将中、下两卷又校修为《金匮要略》,署名为汉张机所作。
《金匮要略》中介绍了疟疾、黄疸病、霍乱等传染疾病的成因及应对方法,如:“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急治之,宜鳖甲煎丸。”[[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部丛刊初编》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食物,张仲景主张要注意清洁卫生,“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部丛刊初编》本。],“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部丛刊初编》本。]。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发展出了完整的诊治体系。该书收录的方剂保存下来的有三百余种,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在药物学上,张仲景也提出了各种中药的加工制作方法,迄今仍被沿用。在针灸、温病、护理、养生、防疫等领域,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理论。
早先古人在探讨医学问题时,如《黄帝内经》《太素经》等,主要以阴阳五行及五运六气等来说明抽象的医学问题,其中空想的成分偏多。张仲景儒生出身,受古文经学不语怪力乱神影响,主张无征不信的医风。所以张仲景在著述之中,特意不用道家的名称,不涉神仙之说,其方皆以某药命名。至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出,传统医学摆脱了玄奥抽象的空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出了系列具有实效的医疗方法。
明崇祯五年(1632),有人曾在南阳县东郭门外挖到一块石碣,其上铭文为“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乃东晋咸和五年(330)所立,出土之时距离张仲景去世已有一千余年,显然是后人所立。张仲景对于各类疫病的研究,提供的药方,在当时与后世救人无数。因他在医学上的巨大成就,被后人尊崇为“医圣”。在当时,医者乃是不被社会重视的职业,张仲景能被称为“圣”,显然得到了世人的普遍尊重。
晋代名医皇甫谧曾说:“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可见,在当日华佗与张仲景是并称的,但《后汉书》《三国志》中华佗皆有传,正史中却无张仲景的记载,仅在皇甫谧《甲乙经·序》中保留了一些零星记录。其中原因,约是张仲景远离权力,效力于万千平民,不为史家重视;华佗则被权力看中,被逼服务于曹操,故而存记于史,又被后世加工,颇多离奇故事。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就是今安徽亳州人。华佗曾在徐州等地游学,兼通数经。他也曾一度被举为孝廉,但他如何转入学医,其过程则不为人知。与张仲景主动从医不同,《三国志》中记载,华佗曾自称:“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汉书》则说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南北朝]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由此可见,华佗对以医为业并无什么认同感。也正因此,在行医时,他表现得极为孤傲,乖戾难处,时常一言不合,转身就走。乃至面对权势人物曹操,华佗也不肯低头,最后因此身死。
在当时,华佗精于外科手术,他在手术前会给病人灌下麻沸散,也即当时的麻醉剂,病人陷入昏迷状态,毫无知觉。此时华佗切开患者腹部进行手术,再加以缝合,涂抹药膏,月余就能痊愈。美国人拉瓦尔认为:“阿拉伯医家知用一种吸入的麻醉剂,恐从中国人学来,称为中国希波克拉底的华佗,很精此种技术。”事实上,在马王堆帛书之中就有“令金伤毋痛”方,应该是有记录的最早的麻醉方,因此在华佗所处时代有麻醉剂并不为奇。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患有头痛疾病,备受其苦,每次发作,心情烦乱,头晕眼花,于是请华佗来诊治。华佗以针刺鬲(膈俞穴),头痛之病随即就治好了,这也是精通针灸术了。但曹操的头痛病无法根治,必须华佗随——————————————————————————————————————————————————[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部丛刊初编》本。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部丛刊初编》本。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部丛刊初编》本。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
时诊治。此时华佗不想长期留在曹操身边,就找了个借口溜回家。曹操再三征召,华佗以妻子生病为由,不肯应命。
曹操遣人前去查看,下令如果其妻真的生病,便赐给他小豆四十斛,给以假日;若华佗撒谎,则将其收入狱中。曹操倒也不是乱来,汉代有一条法律规定,“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汉]班固:《汉书》卷三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华佗谎称妻子生病,最终被抓捕入狱,而诈称疾病的处罚很是严重,重则处死,轻则为奴。
华佗入狱后,荀彧帮他说情:“华佗医术过人,可以留他一命,佗术实工。”曹操一则对律法比较看重,二则恼恨华佗不给面子,恨恨道:“不用担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曹操以为,华佗医术虽精湛,并不是不可取代。于是华佗在狱中被活生生拷打致死。事后证明,华佗确实是不可取代的一代神医。后曹操爱子曹冲于建安十三年(208)染疾病故,曹操叹道:“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百衲本景宋绍熙刊本。]张仲景以《伤寒论》一书影响后世,华佗却无著作存世,只以擅长手术闻名。但在唐人王焘所撰《外台秘要》中,华佗被列入“伤寒八家”,可见华佗的医术不单单局限于外科。他的著作多已散佚,有托名华佗的《华氏中藏经》存世,该书涉及了阴厥、劳伤、中风偏枯、脚弱、水肿、痹证、痞证、瘕、积聚等病症,旁论外科常见的疔疮、痈疽等病症。有一说认为华佗有治霍乱之方,并以此术传其子,故外人不得而知。
通过各类零星的记录,也可见到华佗在医学上的造诣。就当日流行的伤寒,华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伤寒,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隋]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华佗创造出五禽戏来提高人的体质,增加抵抗力,对防治各类疾疫也起到一定作用。
对于传染类疾病的防治,华佗也有心得。他发现用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后来民间流传“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人体身上的寄生虫常会带来各种疾病,华佗对此也有认识。他曾在路上遇见一个患有咽喉阻塞症的病人。华佗判断这是寄生虫引发的病症,建议病人到路边向卖饼人取三升“萍虀”饮下,病自当去。“虀”是一种味道很酸的泡菜,病人吃了“萍虀”后,不久果然吐出一条蛔虫,病症也消失了。广陵太守陈登染病,华佗让他服了二升汤药,吐出了大约三升虫,疾病随即也就痊愈。
由于华佗医术的神奇,当时人误认为其医术有神仙方术的内容,乃至其人也被视为术士。荀彧为他说情时,认为他的医术“实工”,已认识到华佗与术士的区别。后世围绕华佗,创造出颇多神异故事,乃至各地设祠祭祀,视其为神。不过就华佗其人的真相,后世有颇多猜测,1930年,陈寅恪发表《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一文,检天竺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则“华佗”二字古音与“gada”适相应,其省去“阿”,发音类似华佗。[?陈寅恪:《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0年第1期。]此后学者从此思路出发,乃至于有研究者认为,华佗的外科手术来自印度。到了1980年,日本学者松木明知认为,华佗乃是来到中土的波斯人,“华佗”乃是波斯文,意为主或神,华佗不是名,而是尊称阁下、先生之意等。此后亦有学者研究认为华佗乃是印度人云云。
毫无疑义,华佗乃是中国人,其医术是否受印度、波斯影响,并无直接证据。但华佗所处的时代大疫频发,人们对于医术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个时代也产生了诸如华佗、张仲景这样的名医,他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医学发展的基石。在东汉末年的乱局中,丝绸之路仍然畅通,各国保持往来交流,其中必然也有医术的交流。在交流之中,异域医术自然会对中土医术产生影响,只是这一切还缺乏直接证据,需要通过各类旁证来加以推测。
一部人类文明前行的历史,也是不断对抗疫病的历史。总结经验,寻找诊治疫病的方法,缓解人类的痛苦,过上健康的生活,这是自古以来医者的使命。虽然在中国历史上,被记录、传颂的主要是帝王的征服、名臣将相的功德乃至名士的雅事,若张仲景、华佗这样的医者,他们对疾病的征服,往往系着人类的整体发展,其影响超越了时空,其功绩亦超过了帝王将相。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百衲本景宋绍熙刊本。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寅恪:《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0年第1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