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当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综观当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现状,普遍存在着开发资金不足,开发“散、乱、差”现象,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且大多还出现了参与主体利益矛盾大、村民受益不明显、扶贫成效不显著、生态破坏和民族文化变异等突出问题,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作者在进行大量文献研究和深入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开始思考是否能够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运营,从根源上最大程度地解决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上述矛盾和问题,即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资本转化,使民族村寨村民能够凭借其拥有或者传承的文化旅游资源,投资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并获得相应资本权益,由此构建以投入资本产权约束为基础的股份制合作开发经营机制体制,从而使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激励约束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一是促进优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产业资本高效结合,突破开发资金瓶颈制约;二是促进各合作开发主体“责、权、利”的明晰化,减少利益矛盾、遏制短期行为,进而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
吕宛青(1962—),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云南省旅游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变迁”和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民族地区旅游地利益相关者协同机制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国家级以及30多项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各类研究工作。主持“旅游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和译著6部,主编、副主编教材12部,《现代旅游经济学》(云南大学出版社)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旅游经济学》(科学出版社)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提出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设计
1.5 理论借鉴与文献综述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2.1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现状与问题
2.2 旅游资本市场发展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投融资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演化机制
3.1 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本质属性
3.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向资本演化的动因
3.3 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演化特征
3.4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运营机制与障碍
4.1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运营机制
4.2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实现路径
4.3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
5.1 产权的内涵与功能
5.2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的必要性与障碍
5.3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的原则
5.4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的内容
5.5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产权界定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6.1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作用
6.2 当前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6.3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框架构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案例研究与模型检验
7.1 选点依据
7.2 糯黑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确权
7.3 糯黑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7.4 糯黑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路径设计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保障体系构建
8.1 构建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制度
8.2 搭建文化旅游资源产权交易平台和流通渠道
8.3 培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中介机构和认证体系
8.4 创建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效益评估机制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成果与结论
9.2 研究创新
9.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
附录2 糯黑村旅游消费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3 糯黑村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专家问卷
内容摘要
当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综观
当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现状,普遍存在着开发资金不足,开发“散、乱、差”现象,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且大多还出现了参与主体利益矛盾大、村民受益不明显、扶贫成效不显著、生态破坏和民族文化变异等突出问题,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作者在进行大量文献研究和深入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开始思考是否能够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运营,从根源上最大程度地解决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上述矛盾和问题,即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资本转化,使民族村寨村民能够凭借其拥有或者传承的文化旅游资源,投资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并获得相应资本权益,由此构建以投入资本产权约束为基础的股份制合作开发经营机制体制,从而使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激励约束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一
是促进优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产业资本高效结合,突
破开发资金瓶颈制约;二是促进各合作开发主体“责、
权、利”的明晰化,减少利益矛盾、遏制短期行为,进而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良性发展。
本书系统探讨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问题。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理论框架搭建。
围绕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概念内涵、演化机制、转化路径、运营过程、实现机制、保障体系等,展开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论述,构建出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理论与方法框架。
第二,关键障碍研究。
针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运营实践中的两个关键障碍——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和经济价值评估问题,在理论和方法上展开深入讨论和研究,构建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三维确权”产权界定理论模型和“两层次二阶段”经济价值评估方法模型。
第三,典型案例验证。
选取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石林糯黑村作为案例点进行验证性研究,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和经济价值评估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对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具体路径和方法选择进行思考和设计。
第四,保障体系构建。
针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运营的主要环节和关键节点,全面构建民族文化资源资本化运营保障体系,包括建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制度、搭建资源产权交易平台和流通渠道、培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中介机构和认证体系、创建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效益评估机制等。
通过上述探讨,全面系统地构建出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运营实践提供参
考借鉴。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