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为比较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全书收录文章30余篇,涉及德国早期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有6篇,探讨古典诗学“兴象”、何光远《鉴诫录》等文明互鉴研究有9篇,另有10篇文章从博士生读经课程意义之体验与认知、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美学思想述评等方面进行文明传承、跨文化对话等思考,还有8篇文章探讨了西方建筑、绘画等艺术。全书理论扎实、视野宏阔、材料丰富,所选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为促进多元文化平等交流提供了学理支持,也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曹顺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
目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早期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
结构及其风格
——施莱尔马赫如何在德里达和索绪尔之间调解
Power,the Body and Reflexivity:Hans—Herbert Kogler’s Hermeneutics in the Context of Critical Sociology
狄尔泰的生命诠释学及其当代发展
狄尔泰诠释学中理解作为超越人的有限性的尝试
狄尔泰视域下的福柯启蒙诠释
个体与问在:从生命阐释到生命政治
文明互鉴
诗可以“兴”
——试论“兴”范畴的历史嬗变及当代价值
汉末道教“《老子》注”的美学史意义
古典诗学“兴象”概念的生成及其内涵
中国传统学科体系解构的几个关键节点
——论经学学科设置及废除之争
《松游小唱》:松茂古道走廊的历史文化记忆
何光远《鉴诫录》新论
萧红再批评:中国古代文论“诗穷而后工”的当代时效性
曹顺庆英文专著《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评价与影响研究
学术传承
遥想先生当年:澡雪精神弘毅前行
——曹顺庆先生博士生培养感录
读经与文论之返回故土
——博士生读经课程意义之体验与认知
文论“话语”理论评析
比较文学的学科间性与变异学理论的开创性意义
——从曹顺庆教授的变异学理论说开去
跨文化对话
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美学思想述评
《新东方》杂志:中国文学在捷克传播的窗口
多元对话与全球互动:21世纪英语世界中的中国文论元素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观的关键词研究
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形象建构
文学经典的图像化改编
——以《悲惨世界》的连环画与漫画为例
文艺理论研究
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的研究意义、学术概况和基本内容
翻译之“异”的三重跨学科元理论解读
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现代主义建筑艺术
排斥与吸纳:变异学视域下毛姆《面纱》对中国的双面认知
草根传媒文化:学术意义与知识谱系
从《锦里新编》所载诗歌看清初至乾嘉时期蜀中文学活动及其特点
在主体与物性之间:卢卡奇电影理论研究
孝悌观念的嬗变与魏晋清谈的兴起
心术之动书隐秀,叙情之符成巨章
——评谭光辉的《情感的符号现象学》
连接与融合:元宇宙视域下的文化发展新实践与新趋势
内容摘要
本书为比较文学领域
学术研究论文集。包含“文明互鉴”“学术传承”“跨文化对话”等专辑。全书理论扎实、视野宏阔、材料丰富,所选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为促进多元文化平等交流提供了学理支持,也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具有积极意义。
精彩内容
本书为比较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全书收录文章30余篇,涉及德国早期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有6篇,探讨古典诗学“兴象”、何光远《鉴诫录》等文明互鉴研究有9篇,另有10篇文章从博士生读经课程意义之体验与认知、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美学思想述评等方面进行文明传承、跨文化对话等思考,还有8篇文章探讨了西方建筑、绘画等艺术。全书理论扎实、视野宏阔、材料丰富,所选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为促进多元文化平等交流提供了学理支持,也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