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涌西江水韵莲洲/岭南乡村印象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潮涌西江水韵莲洲/岭南乡村印象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3 6.6折 8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田卫东|责编:王倩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

ISBN9787562366515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31202973

上书时间2024-10-2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倾听西江  流不尽的沧桑巨变
  第一节  海湾沙田  大沙建村明中期
  第二节  围垦造田  一张水网四联围
  第三节  历史沿革  莲洲的前世今生
  第四节  大沙农场  沙田生产示范地
  第五节  横山老街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二章  富饶莲洲  岭南水乡新容颜
  第一节  莲江村  国家级生态文明村
  第二节  石龙村  群花盛开引蝶舞
  第三节  光明村  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
  第四节  东滘村  滘水奔流鱼虾肥
  第五节  南青村  宜居宜业宜游村居
  第六节  耕管村  春季到耕管来赏花
  第七节  广丰村  水乡民俗源远流长
  第八节  福安村  斗门第一闸福安水闸
  第九节  三角村  沧海桑田更楼落寂
  第十节  二龙村  稻香鱼肥村民富
  第十一节  三龙村  紫薇花开我们相约
  第十二节  獭山村  八音锣鼓闹婚礼
  第十三节  三冲村  广东省生态文明村
  第十四节  三家村  广东省级卫生村
  第十五节  大胜村  百年古棉尽沧桑
  第十六节  横山村  地道美食鸭扎包
  第十七节  新益村  筹资建村父兄会
  第十八节  粉洲村  禾虫三宝享誉珠三角
  第十九节  新洲村  稻花飘香白鹭栖
  第二十节  西滘村  农艇文化魅力尽显
  第二十一节  横山社区  繁华落尽涛声依旧
  第二十二节  红星村  康王庙里香火鼎盛
  第二十三节  文锋村  金龙盘驻吉祥地
  第二十四节  新丰村  慈尊宫里的奶娘神像
  第二十五节  东安村  背枕莲花藏龙卧虎
  第二十六节  上栏村  水稻文化网红打卡地
  第二十七节  下栏村  碉楼凭吊古色岁月
  第二十八节  东湾村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第二十九节  大沙社区  国家级农科园核心区
  第三十节  莲溪社区  一河两岸美丽水乡
第三章  生态农业  莲洲经济精彩演绎
  第一节  拥抱生态  莲洲经济转型强音
  第二节  农业综合体  莲洲经济发展引擎
  第三节  融合发展  塑造珠海生态客厅
  第四节  莲洲美食  香自青山绿水来
第四章  江水流长钟  灵毓秀莲洲人
  第一节  沙田民俗  疍家人的风情演绎
  第二节  庙宇文化  莲洲人的精神图腾
  第三节  历史星空  崇文重教群英荟萃
  第四节  莲洲军团  水乡飞出奥运健儿
附录一  莲洲镇历届领导班子名录
附录二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四个篇章。
第一章重点介绍莲洲地理、水乡围垦造田、莲洲的历史沿革等内容。第二章介绍全镇行政村(社区)概况、社会经济发展及乡村特色。第三章重点介绍莲洲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农业综合体发展、岭南水乡风情小镇建设及莲洲美食。第四章重点介绍莲洲岭南水乡疍家民俗风情、
水上运动莲洲军团及乡镇人物简表。

精彩内容
 第一节 海湾沙田大沙建村明中期
蓝色浩渺三角海,水阔横山知冷暖。
今泥湾门及虎跳门水道两岸堤围之地,明代记载仍多为海面,只有沙洲浮露。今上横、三沙一带,明代尚称“三角海”。粉洲、横山、大沙三个海岛,矗立于广阔的三角海海湾,海面漂浮着渔船,渔民和歌捕捞,这便是今莲洲地域近两百年前的光景。在道光《香山县志舆地(1827)》中,仍称“上洲、下洲、蜻蜓洲、粉洲、
横山、大托、小托、白蕉、三门山”为海岛。1827年《香山县志》称:“斗门出东浯口、粉洲、明虾头(今虾山)、竹洲,过三门、广福沙,经芙蓉沙至第一角汛入邑城。”则当时船只过西江正干入邑城,表示东滘、粉洲成为水下沙脊也在1827年之后。
《新会县志》(1840年)地图显示大沙横山间是海,两百多年前,今莲洲地域
属海洋地貌。可见莲洲及斗门三角洲成陆为期较近,即明清两代才完成。
莲洲及斗门三角洲水道具备“海迹河”特性,反映其前身是海港或海湾区,故在地名上,以“门”为名的海岛区地形特点也较多,如西江正干上的磨刀
门[小托山(123米)至磨刀
山(195米)间]、螺洲门[竹篙山(265米)至烟墩山(247米)]、泥湾门[白石公山(60米)至摩天岭(188米)间]、虎跳门、鸡啼门等等。明列为岛的山岗则有不少,如1750年《香山县志》称:“其在南洋诸岛者,附列如下:大小磨山、白蕉、芒洲、白磨、竹洲、粉洲、大托、小托、
大林、小林、文湾、连湾。”故在清初以前,这些海上岛形仍很明显,虽有堆积平原,但面积不大,且成田年代不远。
明代莲洲及斗门三角洲河道尚宽,海迹河形态
显明。但西江正干沙泥多,长期淤积,有利于沙田形成,故人为石坝不断加强截淤,使宽广水道变狭,或令江心洲发育。荷麻溪在明代为一条广阔水道,并有不少沙洲如黄圃、
大沙(东岸)、上横(西岸)都是明沙,但到清代才成大片沙田,如顶部的大屿沙即入清才浮出,粉洲沙也大致同在200多年前浮出。
明代沙田的扩展迅速
。明代西江正干河沙泥冲下而加速扩展,沿山边淤出不少滩地。明代沙田最
南到大托山四周边滩,大托村建立近400年,故附近当有沙田形成,但未能与北面各沙田联起,为海中沙洲性质。
西江正干东侧沙田亦多成于清代。《上粤中大府论西江水患书》载:“大鳌沙至竹洲头约四五十
里,西界外海,东迳东成沙,雷霆庙、鸦洲山夹河有大石坝,西江汪洋澎湃之势,至此竞弓弩之末矣。百顷沙左日广福沙,广福沙左日芙蓉沙,三沙排列各有大港为界,而沙之左右石坝攒夺,或百丈,或数十丈,或筑至中流,居然与海争地,三十年后,海将成沟。”这段话指出了:其一,拦门沙、大鳌沙及两岸于清代已有大片沙田;其二,成沙田多由于石坝抛建引起。
西江正干穿过睦洲和叠石间丘陵地缺口后,由于大鳌沙尾伸入,口门变成多道汊流,经西安,亦呈分流放射状,口门小岛上亦多明村。如西安建村在明代,建村时四面仍为大海,耕种在山坑山边,大沙亦为明村落,属环岛沙滩性质。光绪五年(1879)《广州府志》称宋代黄杨山亦有居民,即有田地开出,文称:“邓光荐避元乱在黄杨山中。”即当日斗门三角洲顶部已有小片堆积。这些山边田由洪水冲下林木积成,横山、睦州均有。沙田则为西江洪积平原,田面较低,易受潮咸之害,多分布在民田之前,形成年代较近。民田成于宋代,而沙田多为元明以后所成。
上横、粉洲、蜻蜓洲等围成田为200年前。从村落建立年代也可说明上横、獭山、粉洲等沙田形成年代较近,大沙成田时间较早。
南宋末年,在元朝军队的进攻面前,南宋军队
节节败退,南宋年幼的宋怀宗赵呙在左丞相陆秀夫、太子太傅张世杰率领的殿前禁军的护卫下,与20万宋军及宫廷人员一路南逃至崖山(新会属地)。在崖山,南宋军队被元军追兵击败,陆秀夫背着八岁
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灭亡。张世杰率部近10万人突围,后于今新会、斗门等地定居下来。斗门镇接霞庄赵氏便是当时隐居在当地的南宋赵氏皇亲后裔。始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的康王庙,是为了纪念北宋抗辽英雄康保裔而建,坐落于大沙(今莲洲镇红星村),这便印证
了宋末有南宋败退官兵散居当地,他们在大沙建康王庙,以表达对宋朝英雄人物的追思与怀念。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