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运河与白银:从经济角度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0.9
6.0折
¥
68
全新
库存33件
作者波音|责编:葛忠雨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80080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713093
上书时间2024-10-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波音,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任国内某知名杂志总编助理、执行主编,常年担任经济专栏主笔。所写经济类、科学类文章发表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著有《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从此爱上经济学》《阅读宇宙》等丛书。其中《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及本书的繁体版均即将在台湾出版。
目录
第一章|三千年的粮仓保卫战
用狗尾巴草填饱肚子
小麦改变了东方的历史
力不从心的小麦
水稻接棒小麦
感谢玉米棒子
第二章|爱生命,爱盐巴
充满咸味的神话时代
春秋战国的幕后导演
私盐终结了大唐
第三章|长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马可·波罗见过长城吗?
神奇的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秦始皇算了一笔经济账
长城为啥长久不修葺
长城被经济学打败了
两边人诅咒的围墙
第四章|争霸西域的真正目的
貌似滑稽的“天马战争”
汉朝对卖丝绸没兴趣
脆弱的绿洲压力大
匈奴被一记勾拳打蒙了
西域是中原王朝的一杯苦酒
第五章|厚葬毁了大汉江山
西汉黄金消失之谜
厚葬引发通货紧缩
小钱杀死了董卓
曹孟德的另类生意
第六章|三国群雄的难言之隐
东汉王朝的财政困局
曹阿瞒:唯才是举,大兴屯田
刘玄德:出身名门又奈何
孙仲谋:坐断东南靠平衡
第七章|千年国脉大运河
大河向东流的负面作用
隋炀帝的另一面
大运河:一个文艺青年的惊天力作
京城需要大运河
当皇家海军掐住了漕运
第八章|别说宋朝不差钱儿
富甲全球的大宋
宋兵乙:我曾是个无业游民
宋朝岁贡的利与弊
宋朝为啥闹钱荒
第九章|早产的纸币惹人哀叹
从飞钱到交子:四川人有法子
大宋开始对纸币上瘾
纸币对三大王朝的冲击
在通货紧缩与膨胀间徘徊
第十章|茶叶拴住了高原
气候变暖,吐蕃兴起
凶猛的吐蕃变乖了
为茶痴狂的高原人
隐形的茶叶边疆
第十一章|三个梦碎的土专家
王莽的空想经济理论
经济学家王安石的两大创新
放牛娃皇帝的羡慕嫉妒恨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民
第十二章|海上丝路:驶向星辰与大海
“黑石号”扬起大唐贸易风帆
面向海洋的两宋
元朝的实用经济政策
海陆融合憾成梦
第十三章|郑和下西洋的秘密任务
找个逃跑的废帝,用得着七下西洋?
差钱,还是差钱
嗨,听说非洲有金子
结局令人唏嘘
第十四章|白银让明朝不明不白地死去
一枚铜钱引发的走私大案
美洲白银砸中大明的头
看白银潮来,看白银潮去
百万两银子逼死崇祯帝
第十五章|大海有多宽广,郑氏海商就有多犀利
木头要了宝船的命
后郑和时代的“海商王”
郑氏家族赶跑蔗糖救台湾
第十六章|谁偷了康乾盛世的馒头
康乾盛世的助推器
盛世危局: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
达尔文家族砸了景德镇的场子
要人命的蚕宝宝
第十七章|鸦片战争背后的经济博弈
大英帝国被茶叶攻陷了
鸦片拯救了太平洋岛屿
清政府觉得被侮辱了
种植园里的烟茶暗战
在当铺里彻底沉沦
附记:棉花挑起了鸦片战争
后记|钱眼里的历史风景
内容摘要
三千年的粮仓保卫战、厚葬毁了大汉江山、东汉王朝的财政困局、别说宋朝不差钱儿、经济学家王安石的两大创新、白银让明朝不明不白地死去、
谁偷了康乾盛世的馒头……本书从钱、粮等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希望在历史的王侯将相、善恶忠奸等视角之外,从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出发,为广大读者解读货币对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用简单通俗的方式诠释货币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精彩内容
大河向东流的负面作用打开中国地形图我们会发现,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江大河流淌的大方向是东流到海,这其实对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在人类刚刚跨入文明的时候,古人们的产品主要是各种粮食、一些调味品比如盐,还有一些畜牧产品比如毛皮、肉类。这些产品都是和产地的气候条件紧密相关的,比如黄河流域种植小麦,长江
流域种植水稻,而蒙古高原出产毛皮和肉类,如果有人非要把水稻种到蒙古高原上,他可能立刻就得破产。
中国东部大陆上的气候带从北到南,从寒温带一直到亚热带,不同的气候带有不同的物产。当古代中国人试图和自己的邻居互通有无、交换一些产品的时候,麻烦来了。古代交通十分不便,没有高速公路,甚至连沥青马路都没有,能够有一条土路已经不错了。古代中国人通过陆路运输货物,成本极其高昂,因此他们不可能与相距太远的人做生意。而周边的物产和自己生产的东西又没有什么区别,算了,还是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吧。
幸亏陆地上还有一些河流,可以让人们借助舟楫运输货物,而且水路的运输成本也比陆路低廉得多,船的载货量也比人们肩扛手拎大得多。但是古代中国人悲哀
地发现,自己身边的河流都是从东向西流淌,而气候带也是沿着纬度分布的,这决定了某类物产的产地也是沿着纬度分布,与河流的流向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人们如果通过水路交换物产,会发现自己还是没什么生意。
可做!黄河流域的人都种植小麦,彼此没有必要互换小麦;长江流域的人都种植水稻,彼此也没有必要互换大米。除非南北方向上跨流域进行商品交换。古代中国人不是没这么想过,但又是河流让他们烦恼。这些东西流向的河流成为南北方向运输商品的天然阻碍,本来陆路运输成本就已经很高了,现在还要跨越河流,更是难上加难。
地理上的麻烦让早期的中国人知难而退,放弃了许多经商的打算,专心致志地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
以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重农抑商”的思维并不是文化的影响,而是地理环境造成的,这个见解颇有几分道理。
只是在公元前,古代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王朝,秦朝和汉朝都控制了大片的领土,国土包含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扩展到南方的珠江流域。不过在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国家的经济中心,南方地区虽然有所发展,但经济总量无法与黄河流域相提并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只是黄河流域的小跟班而已。可是汉朝末年天下大乱,黄河流域因为战乱,人口锐减,经济遭到破坏,而流亡到长江流域的人们却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此消彼长之下,长江流域的经济实力升级到可以与黄河流域抗衡的程度。
这对于古代国家的大一统反而是个不好的消息,即使勉强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地方经济接近甚至超过了都城附近的经济,地方大员的势力就很容易膨胀到中央政权无法控制的地步。看看从汉末一直到隋朝之前的历史,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长江流域崛起后中央王朝的麻烦。
三国时期,北方的曹魏与南方的孙吴、西南的蜀汉长期对峙,西晋暂时统一天下后没有多久,国家又进入了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南方依次出现了宋、齐、梁、
陈,北方则出现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这期间的大动荡、大分裂固然有北方民族入侵中原
的原因,但南方地区经济实力已经足以支撑起强有力的割据政权,能够和北方凶悍的入侵者长期划江而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西晋曾经短暂地一统天下,但却没能消弭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经济对立。
到了公元589年,杨坚建立的隋朝攻破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又一次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
可是南北分裂造成的政治、经济隔阂,并没有随着
军事征服而消失。江南大族面服心不服,随时都有可能滋事反叛。更为棘手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此时依旧虎视眈眈,凶悍的突厥铁骑自不必说,东北方向,高句丽又在长白山崛起,而且还积极策划联手突厥,企图逐鹿中原。
西晋曾经面临的大难题,这一次摆在了隋朝皇帝的案几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隋朝皇帝选择了爆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