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3 5.8折 69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理查德·塞勒|译者:王晋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08684512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0073424

上书时间2024-10-2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的整个职业生涯,始终围绕着一个“激进”的观点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拥有可预测行为且容易犯错的个体。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甚至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常常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精)》一书中,理查德·塞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不乏诙谐幽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自己、对经济学、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引言
第一部分  行为经济学的发轫:1970—1978年
  第1章  经济人与非理性的人
  第2章  机会成本和禀赋效应
  第3章  非理性行为清单
  第4章  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
  第5章  加州圆梦之旅
  第6章  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  心理账户:1979—1985年
  第7章  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
  第8章  沉没成本
  第9章  漏水的桶与财务预算
  第10章  扑克牌桌边的怪诞行为
第三部分  自我控制:1975—1988年
  第ll章  意志力和延迟消费
  第12章  计划者与行动者
  第13章  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
第四部分  我与卡尼曼合作的时光:1984—1985年
  第14章  怎样才算公平?
  第15章  关于公平的博弈实验
  第16章  从代币实验到马克杯实验
第五部分  埋首于经济学研究的日子:1986—1994年
  第17章  理性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的辩论
  第18章  股市、赛马与反常现象
  第19章  打造一个行为经济学家的明星团队
  第20章  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
第六部分  金融市场:1983—2003年
  第21章  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
  第22章  股市反应过度了吗?
  第23章  价值股比成长股的风险更大?
  第24章  价格并不都是合理的
  第25章  动物精神和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
  第26章  果蝇、冰山和负股价
第七部分  助推计划:1995年至今
  第27章  当法律遇上行为经济学
  第28章  挑选办公室的风波
  第29章  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
  第30章  有奖竞猜类节目你该怎么玩?
第八部分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2004年至今
  第31章  “明天储蓄更多”计划
  第32章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与助推策略
  第33章  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结语
注释
致谢

内容摘要
 准备好改变你对经济学的看法了吗?
纵观理查德·塞勒的职业生淫,我们发现他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一个激进的观点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拥有可预测的行为且容易犯错的个体。在该书中,塞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不乏诙谐幽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学,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理性的经济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购买闹钟、转售篮球门票,还是申请抵押贷款,我们都会存在某种偏见,所做出的决定与经济学家假设的标准理性模型相去甚远。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并不理性,甚至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定,也促使政府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
理查德·塞勒著的《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精)》这本书点缀着塞勒与传统经济学思想激
烈交锋的有趣故事,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了人类深层次的弱点。当经济学遇到心理学,碰撞出的火花将对个人、管理者和决策者产生深远且富有启发性的影响。

精彩内容
 第1章经济人与非理性的人我刚做老师的时候,曾经教过微观经济学这门课,当时班上的学生都对我很不满,原因其实并不在于我上课所讲的内容,而是一次期中考试。
我设计了一次考试,意在将班上的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熟练掌握了课程内容的优等生;第二组是掌握了基本概念的中等生;第三组是没有理解课程内容的后进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试中必须设计一些只有优等生才能答对的问题,也就是说考试会很难。结果,考试分数的差异很大,我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学生们却很愤怒,因为总分为100分的考试,全班的平均分却只有72分。
学生的反应其实很奇怪,因为他们最终的考试成绩是以A、B、C、D划分的,学校一般会将平均分作为划分等级B或B+的依据,所以具体的平均分分值对他们的成绩其实没有任何影响,得到C以下等级的学生
仍旧仅占极少数。之前,我已经想到了平均分较低可能会引起混乱的情况,所以我提前说明了考试分值对应的具体等级。80分以上会得到A或A-,65分以上、
80分以下是B,只有低于50分才有可能达不到C。所以,最终的成绩分布与一般考试没有什么差异,但我的解释并没有明显改善学生们的情绪。他们还是很讨厌我的考试,对我也没什么好感。作为一名希望保住饭碗的年轻教授,我决定改变这种情况,但又不想降低考试的难度,我该怎么办呢?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接下来的那次考试中,我把考试总分从100分提高至137分。其实,这次考试比以往略难,学生一般只能答对其中70%的问题,但平均分却能达到96分。学生们十分开心!这一
变化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成绩等级,但每个人都很高兴。从那时起,每当教授这门课时,我都会把总分定为137分,我选择这一分数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考试平均分会达到90分以上,有些学生的分数甚至会超过100分,这让他们欣喜若狂;第二,用心算把分数除以137并不容易,所以大多数学生不会费事地将自己的分数转化为百分制下的相应分值。为了防止别人说我欺骗学生,我总是在课程大纲中用粗体字注明:“这门考试的总分为137分,而非平常的100分。这种打分方式不会影响最后的成绩等级,但有可能会让你更高兴。”事实上,做了这种改变后,再也没有学生抱怨我的考试难了。
在经济学家看来,我的那些学生的行为似乎“很不正常”,我的意思是他们的行为与理想的行为模型并不一致,而这些模型正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对经济学家而言,与总分为100分时得到72分相比,在总分为137分时得到96分(相当于百分制下的70分)并不会更令人高兴,但我的学生们却恰恰相反。我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事实,才得以顺利推行我的考试,同时还能保证不被学生抱怨。
从我读研究生时算起,40多年过去了,我的脑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