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府西迁/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9
4.4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唐润明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50840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0986326
上书时间2024-10-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丛书力图以学术的视野,故事化的文字,并辅之以生动的图片,全景式呈现抗战大迁徙中那些颠沛流离的生活、悲欢离合的故事、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给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学术读物。
本书记录了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数次迁都的过程,并肯定了迁都的意义以及迁都对于积极抗战的重大作用。
作者简介
唐润明,现任重庆市档案局(馆)档案编研处处长,兼任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会员、重庆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目录
第一章 “虎踞龙盘”之南京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始末
混乱的北京政府与北伐中的广州国民政府
北伐途中的“迁都”之争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二章 众论御敌方略
国防大势的转移
孙中山关于建立“海、陆都”的构想
傅斯年:中华不是一个可以灭亡的民族
胡适:长期苦斗为不可避免的复兴条件
蒋百里及其“三阳”御敌理论
第三章 西为陪、洛为行
蒋介石左右抗战方略
迁都洛阳的决策与实施
筹建洛阳行都、西安陪都的决议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第四章 巡视十省聚焦四川
国民政府对行部洛阳、陪都西安的经营
蒋介石巡视北方十省
蒋介石的“蜀粤并重”思想
国人目光聚焦四川
第五章 策定四川经营蜀地
西北之劣势与四川之优势
国民党中央势力进人四川
“一箭三雕”西南行
四川抗战基地的策定
蒋介石的第二次西南之行
重庆行营的设立
改革JII政,整顿蜀军
移蜀风,改蜀道
统一币制,健全经济
第六章 定都重庆始末
“异地办公”的谋划
迁部重庆的决策与经过
驻武汉各党政机关的再次迁移
中共代表团及各民主党派代表迁抵重庆
蒋介石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移驻重庆
第七章 各方优势终定渝
自然环境上的优势
交通及经济上的优势
政治上的优势
“川军国家化”的成功
第八章 巴山渝水留辉光
稳定人心,鼓舞士气
依托西部富源,夺取抗战胜利
开发西部,泽及后世
促进重庆发展,奠定今日始基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阐述了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背景、原因、经过与结果,回答人们有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究竟是不是“逃”到重庆的疑问。
作者认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既符合古今中外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施迁都,以积蓄力量,打败敌方的先例:也遵循了近代以来中国众多仁人志士与英雄豪杰有关对付日本侵略应采取“拖”与“向中国内陆发展”的御敌方略;更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与中日战争的具体形势和发展规律。它对整个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中国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是积极的、正确的,也是值
得肯定的。
精彩内容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始末南京,简称“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位于长江下游江淮平原
、太湖平原与皖浙丘陵的交接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集“山、水、城、
林”于一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在此之前的晋、
隋、唐三朝,以及此后的清朝,皆以“江宁”之名称之。除此之外,南京在不同的朝代还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楚日金陵,秦日秣陵,汉属丹阳,吴日建邺,宋日建康,唐初日蒋州,乾元中复改日昇州”。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江宁后,又改江宁为“天京”,并以之为都。
因为南京兼有江淮之利、太湖之饶与鄱阳之富,加之在军事上龙盘虎踞,长江及其附近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攻守兼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南京素有“象天设都”“金陵王气”“金陵自古帝王州”的说法。其建城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吴,以及公元前306年楚怀
王灭越国后,均在石头山(今名清凉山)设立“金陵邑”,“金陵”作为南京之古称,自此开始。到了东汉末年的公元222年,孙权在此建立吴国,有了南京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建都。从此之后,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王朝前期、太平天国等多个历史朝代与政权,选择在南京建立国都。由此一来,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也多达“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