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模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4.8
5.0折
¥
6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莹莹//周禹|译者:漆思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53763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0105462
上书时间2024-10-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生态教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MBA项目中心主任。2013-2014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劳动与工作生活项目沃特海姆研究员(WertheimResearchFellow)。
他的研究兴趣是探索组织人力资本的价值动力、担当与共享机制,以实现个体与组织的行为、经济和社会绩效,特别关注中国和全球情境下组织与人力资源战略模式的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系统构建事业合伙人制度的理论体系,推动公司治理与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雇佣关系向着事业合伙关系升级,进而促进组织有机化、战略生态化的优势演进。
他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以及多部探索标杆企业经营、组织与人力资源模式发展的书籍。周禹与产业界有着广泛而紧密的合作联系,为众多标杆企业的组织变革、人才战略升级与事业合伙人机制创新等方面担任顾问。
本著作由周教授负责的中国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71372003),两位著者对本书为同等贡献作者。
目录
第1章 中国崛起依靠的是创新领先还是成本领先
西方社会对中国创新的质疑
中国特色的创新机制
中国高创新系统的整合框架
本书概览
第2章 中国创新的三驾马车: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战略创新
发明与创新
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
低成本还是高创新
中国的低成本时代已然过去
案例2—1 从国家创新政策到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市昌平区案例
案例2—2 华为公司:通信行业中的一头雄狮
案例2—3 海底捞:创新商业模式之加强企业价值观建设
第3章 中国文化价值观是促进还是阻碍创新
文化与创新
中国文化的演进与创新
中国文化阻碍与促进创新的因素
案例3—1 重庆锦江酒店的文化忽视
案例3—2 海尔的创新
案例3—3 海信集团:为创新而生
第4章 基于网络的中国创新
社会网络和创新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政府主导的创新网络
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市场双重驱动的创新网络
数字时代网络式创新
案例4—1 创新网络的双重驱动力:市场力量和制度力量对大唐电信科技创新的影响
案例4—2 基于企业文化的阿里巴巴的成功
第5章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个人与组织创造力
人本创新:组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人本创新:人力资源职能和活动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边界之外
案例5—1 联想:创造神话
案例5—2 新奥集团的技术创新及其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人力资源管理
第6章 国际化过程中的创新挑战
国际化与创新
中国创新面临的挑战
未来展望
案例6 学生的创造力灵感与心态调整训练
内容摘要
近几十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已逐渐被世界熟知和认可,但中国的创新能力却频频遭到西方的质疑与挑战。《中国创新模式》作者(张莹莹、周禹)从组织创新类型、灵活变通的效果、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基于网络的创新体系等视角,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诸如华为、阿里巴巴、海尔、联想、
海底捞等企业进行的创新模式的剖析,指出在庞大而吸引人的经济数字背后,隐藏的却是中国基于勤奋和创意商业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以及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正是中国制度和市场环境这两股力量共同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驱动着中国企业的创新转型,并由此得出了中国经济成功是基于创新而非廉价的劳动力这一论断。
精彩内容
多年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巴塞罗那的一个会议上被问到中国创新问题时,他是这么回答的:某次我与西门子公司董事长会晤时曾问过他,中国和印度哪一个国家更具有创新性呢?大多数人,包括当时的中国代表都以为答案会是印度。然而,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是中国。为什么呢?他的解释很简单:“西门子在印度和中国都有研发中心,当有需
要解决的问题发送到这两个中心时,两个中心都会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把结果发回。但是,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会在所要求的结果之外提供几个备选方案。”西方社会对中国创新的质疑近几十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和制造中心的地位逐渐被世界熟知。然而,中国的创新能力却经常遭到西方学者的质疑,因为他们认为低成本模式更加受到中国的重视。一方面,学者和实践者常常惊诧于中国年均两位数的GDP增长率。尽管中国最近一次公布的年增长率仅在7%~8%之间,这一数字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仍让人印象深刻:多数西方国家仍然处于衰退之中,或者努力希望达到2%~3%的增长率。另一方面,中国继续受到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批评。大致来说,这种模式指的是基于低劳动力成本、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竞争模式,这一模式造成的环境问题反而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尽管环境问题具有深远影响和讨论价值,但在本书中我们仅聚焦于把创新作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及中国创新的模式本身上。也就是说,中国企
业在低成本之外,还存在另一个较少被研究和观察到的问题,那就是创新问题。很少有人观察到,在庞大而吸引人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基于勤奋和创意商业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以及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产品和服务具有竞争力的成本都是中国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业务中现有优势的一个要素。然而,积沙成塔,重而无基。与之相似,如果创新型企
业不把注意力集中于定价结构,是无法做到盈利的。
我们对于中国企业创新性的主要论点是,如果低成本优势真的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唯一来源,那么作为中国企业经营动态的反映,中国经济整体不可能在过去几十年内一直保持发展态势,也不可能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继续增长。有数据显示,以印度、越南、墨西哥和土耳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取代了中国作为低成本生产地的地位,一些中国的跨国企业甚至也
把自己的生产中心转移到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减少生产成本。
因此,决定通过持续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在中国建立生产中心,就不仅仅是企业基于低成本的考虑了。
有人认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取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此外,一些西方投资者也表示,即使他们在短期内不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中国的工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