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9.2 4.9折 ¥ 3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梁君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49580064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518151
上书时间2024-10-21
当前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的研究。由于文化产业存在文化异质性、边际报酬递增等特性,之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能直接移植到文化产业升级的研究中。
此外,当前文化产业还没有清晰的研究边界与研究方法,同时我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起步较晚,缺乏相关数据,在指标体系构建与衡量数据查找或替代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价值取向,导致当前的实证研究主要为个案研究和区域研究,尽管如此,随着数据获得方法和计量方法的创新,学界仍不遗余力地探讨,如何以定量的实证研究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在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历程中面临着如何进行路径选择的问题。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改变当前文化产业“泛产业化”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实现向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集约型增长转型将是“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升级。这无疑凸显了本书的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结构安排是:
章导论部分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升级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产业升级以及文化产业升级的理论文献进行简要的回顾和述评,发现研究不足并找出本书研究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修正,构建了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导论部分还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以及可能的创新与研究不足等。
第二章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升级。本章对文化资本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对文化资本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文化资本估量的四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资本估量指标体系,运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得出各省份的文化资本存量得分值与排名,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后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测度文化资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第三章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升级。本章首先总结了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的特点,继而探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的机理,对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协整分析,分析了扩大文化消费的商业模式,后提出了扩大文化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第四章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本章首先论述了产业融合的内涵,继而论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机理,并以广西为例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效应进行测度,用贡献度测量法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进行实证研究。
第五章产业集聚与文化产业升级。本章首先论述了产业集聚的内涵及其效应,继而对产业集聚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广西为例运用静态、动态集聚指数对文化产业集聚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升级。本章探讨了当前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对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用DEA模型对省际区域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度,后提出了科技创新背景下文化产业升级路径。
第七章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升级。本章直接探讨论了文化体制改革(制度变迁)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的机理,并分别用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和连续指数模型测度制度变迁对文化产业升级的效应,并以中国作家签约制为例探讨了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后提出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本章首先探讨了我国东、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继而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波特钻石模型,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省际区域以及市际区域(以广西为例)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书的主要结论和基本观点有:
,本书对产业升级的界定为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修正,认为文化资本、文化消费、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体制改革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由于文化资本过于抽象,对其进行计量一直是一个难题。文化资本作为经济增长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变量,已成为经济利益主体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重要组成因素。文化资本对城市文化产业、县域文化产业的产出弹性分别是0.252 和0.081, 说明文化资本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较大。
第三,文化消费的上升将带动社会总消费规模的增加与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文化消费促使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又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关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文化消费的商业模式对提升文化消费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产业融合和互动发展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方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基于市场对高端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强、两大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新技术的推动和政府的扶持。品牌知名度是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影响程度的因素,其次是扶持重点企业的发展。当前由于文化产业总量还不是很大,这制约了融合模式的多样化以及融合度的提高,同时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也对融合度产生巨大影响。
第五,产业集聚通过降低创新成本与技术距离、优化知识结构、激活隐性知识来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物质文化遗产对文物业和旅游业的集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对广西的实证研究中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较高的产业为图书馆业、群众文化服务业、艺术科研机构业和其他文化及相关产业; 而较低的产业则为艺术业、艺术教育业、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文物业。
第六,技术创新改变了供需结构,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技术创新改变投入产出关系,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我国各省份的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差距较为明显,中西部很多省份的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值严重偏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率较高,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也较高,但只要产业定位清晰,合理配置资源,政策得力,措施得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地区的文化产业也可以实现较大发展。
第七,制度创新决定了文化产业的绩效,有利于改善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技术创新经济,经济自由使得创意阶层迅速崛起。制度变量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产出弹性高于其在区域GDP中的贡献,说明,制度的变迁对文化产业活力的释放以及发展尤其不可忽视。除了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之外,市场经济制度程度(制度的变迁)确实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动力或者说是影响因素之一。
第八,当前东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态势,是由于以下因素所造成的:市场机制完善程度、居民消费能力、人才储备与民间资本。各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排名与GDP总量排名较为接近,可见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完全一致,从总体上看,各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本书可能的创新主要有:
,研究视角创新。文化产业升级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国内外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重点是从结构优化、产业链升级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本书从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视角,探讨这些因素作用于文化产业升级的机理,并做相关实证研究。
第二,理论分析框架的创新。理论分析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本书通过对波特钻石模型的修正,构建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研究方法的创新。对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一直是学界的一个难题,本书通过各种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并验证各影响因素的产业升级效应。以往的相关研究,由于缺乏数据支撑,以及研究方法、视角的局限,大都停留在定性的规范分析层面。
本书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 ,在理论研究方面,各影响因素对文化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仍有待深化,其升级路径仍有待进一步明晰。第二,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数据的局限以及文化产业相关影响因素的难以度量特性,方法还显得过于单一。第三,本书没有结合到具体的文化产业细分行业层面,没有对其进行分析并做实证研究。后,由于本书选题涉及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研究范围广,要把众多学科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所有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努力的方向。
第八章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节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东部的北京、上海、广东,中部的湖南,西部的云南,五个省市的文化产业已发展为其各自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从总体发展的情况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东中西部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差,与此同时,东中西部在各自发展文化产业模式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面对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重要性的提高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的现状,东中西部应该如何挖掘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寻找出促进各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举措?这已成为所有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东、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上来说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区域差异性所决定的,但由于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政治和文化功能的特点,其发展又呈现出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完全同步的特征,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和经验表明:社会经济落后的地区,文化产业也可以得到优先发展并呈现高效率。这就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东、中、西部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特点与模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