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5.8
4.9折
¥
3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小龙|译者:刘军平|整理:(美)约翰·里特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13500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498639
上书时间2024-10-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李小龙传世遗作震撼面世梁文道《开卷八分钟》诚意推荐他是战无不胜的功夫之王,却深谙玄妙的东方哲学,用无为的道家思想诠释功夫的真谛。
他是叱咤风云的好莱坞巨星,却厌倦浮华喧嚣的名利场,在宁静的自我思省中探求人生的真理。
翻开本书,你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李小龙。
作者简介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他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目录
序言艺术家之路
前言生活的艺术家
第一章 功夫之道
1.1 功夫之道:中国武术研究004
1.2 功夫:东方艺术的核心011
1.3 理解功夫014
1.4 功夫的悟016
第二章 功夫入门
2.1 教你自卫022
自卫小招022
自卫的基础023
9.2 进攻和防御中的心理学024
2.3 怎样选择武术导师024
2. 4 刚柔并济028
2.5 我对功夫的看法029
第三章 截拳道之道
3.1 截拳道:截击拳法之道033
3.2 截拳道:走向自我解放之道034
招式是某种倾向性的反应035
真理不能被塑造或者被掩盖038
什么是截拳道? 038
不变的状态是以变应变039
一指望月 039
3.3 截拳道的终极源泉040
启 蒙040
道德040
哲学040
四肢(你的天然武器)有双重用途04l
遵守规则阶段(顺其自然阶段) 041
不动心的顿悟04l
涅榘再生042
原始的纯净043
六种病症043
“家中的主人”:让人的器官观察044
截拳道045
三个构成要素046
若即若离047
两种病症047
不动心 050
五个主要要点050
3.4 主题05l
3.5 精湛的技艺052
第四章 哲学与功夫
4.1 我为什么喜欢哲学056
4.2 人的理解力057
4.3 生活:事物的整体性058
水中月062
4.4 刚柔并济063
4.5 道家063
4.6 阴阳064
4.7 放松身心065
4.8 论西方哲学066
4.9 柏拉图:说服的艺术066
柏拉图的《高尔吉亚》(orgias)067
4.10 苏格拉底067
4.11 人类的本性070
4.12 道德行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070
客观判断和主观判断071
4.13 哲学家雷内笛卡尔071
笛卡尔的“沉思录”071
笛卡尔的观点074
笛卡尔的“我思”074
4.14 “我要的颜色”075
第五章 心理学与功夫
5.1 完形疗法的笔记080
5.2 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关系081
5.3 三种哲学082
5. 4 自我调节与外在调节083
5.5 胜利者和失败者084
优势者084
劣势者084
5.6 四种基本哲学方法086
5. 7 思考即是角色演练086
5.8 学习过程087
5.9 对中的过程089
过程090
5.10 症结——僵局090
5. 11 赫塞论自我意志091
5. 12 走向自我解放092
第六章 武学手记
6.1 笔记一096
6.2 笔记二097
6.3 笔记三100
三种错误101
无拘无束101
纯粹的“见” 104
什么是艺术? 104
6.4 笔记四104
6.5 笔记五105
第七章 表演艺术
7.1 到底什么是一位好演员? 108
7.2 作为整体形象的演员 108
7.3 表演艺术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形象的实现 109
7.4 一位演员的心声110
第八章 自我发现”
8.1 李小龙在中国香港写的第一篇文章 118
8.2 自我发现过程(一) 118
8.3 自我发现过程(二) 120
8.4 自我发现过程(三) 120
8.5 自我发现过程:寻找真实的人(四) 121
8.6 自我发现过程(五) 124
8.7 自我发现过程(六) 125
8.8 自我发现过程:论自我实现(七) 125
8.9 自我发现过程(八) 125
8.10 充满激情的心境126
附录一 诗歌
李小龙原创诗歌134
李小龙诗歌译作143
附录二 书信
生活的真正意义:宁静的心态150
运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想象153
我是谁? 155
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159
境由心造161
哪里有绝对自由,哪里就有艺术生命 163
附录三 对手眼中的李小龙
欧内斯特·耐布(Irnest Lieb) 167
李俊久(Jhoon Rhee) 167
查克·罗礼士(Chuck Norris) 167
肯·克劳逊(Ken Knudson) 168
艾伦·斯迪恩(Allen Steen) 168
弗莱德·若恩(Fred Wren) 168
华利杰(Wally Jay) 168
路易丝·德尔伽多(Louis Deigado) 169
杰·马瑟(JayMather) 169
海伍德·西冈(Hayward Nishioka) 169
乔·路易斯(JoeLewis) 169
译后记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一直以来,李小龙都以一个功夫高手的形象闻名于世。但《生活的艺术家》却告诉读者,李小龙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还是出色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作家、诗人、艺术家、演员、社会学家和灵魂的探求者。他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就是在生活的每个层面都力求完美,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
在李小龙编著的《生活的艺术家》中,李小龙畅谈了他对功夫的独到看法和对人生的精妙洞见。这些鲜活的文字透过时空,将一代功夫之王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再现于读者面前。翻开这本书,聆听李小龙生命的交响曲,揭秘他传奇人生的智慧源泉。
精彩内容
在无休止的一次次相互作用的动作中,柔与刚是一股不可分离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想要骑自行车去哪里,他不可能同时蹬两个踏板,也不能一个都不蹬。为了前进,他必须在蹬着一个踏板的同时放松另一个。所以前进的动作必须在这种蹬与松的“统一”下才能完成。因此,仅靠柔的力量是不能永远抵抗强力的,同样,仅有蛮力也不能制服对手。要想在搏击中取胜,必须将刚和柔作为一个整体,刚柔并济;时而以刚为主,时而以柔为主,两者要
像波浪一样,此起彼伏。这样动作才能如行云流水,因为动作真正的流动性在于其相互交替。
因此,无论柔或者刚,都只不过是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个被焊接起来的整体才构成了真正的武术之“道”。在运动中要避免姿势过刚和僵硬。最僵硬的树木往往最容易被折断,而竹子和柳树却能够通过随风摇摆而存活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功夫之人柔而不屈,刚而不硬。形容功夫的最好例子就是水。因为它的柔,水能够穿过最坚硬的花岗岩。没有人能够刺破或打破水,让它受伤,因为你永远无法征服一个不作出抵抗的东西。
在实际运用中,功夫以简单为根基。它是四千年千锤百炼实践的结果,极其精密、复杂。所有的技巧都已蜕去了冗余和修饰,直指最基本的目的。
一切动作都是直截了当的,既简单,又符合人的逻辑和常识。以最少的动作和最小能量,来表达最大的内容。
俗话说“流水不腐”,强身健体之道也同此理。其含义是说,不要揠苗助长,操之过急,或过度用力,而是要使身体的功能保持正常运作。
1.3理解功夫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门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体力活动。这是一
种必须使思想的精华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它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再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功夫必须顺其自然,要像花朵一样,摆脱感情与欲望的羁绊,从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在经过四年严格的功夫训练之后,我开始了解和感觉到柔能克刚的道理——即通过中和对手力道的影响来减少自己的能量消耗。这一切都要气定神闲,不刻意强求。话昕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
一旦和对方交上手,我的思想就方寸大乱,心神不定。尤其是在与对手一阵拳脚过招之后,我就忘了柔的理论。唯一想到的只是不管怎么样我都要
击倒他获得胜利!
我的老师叶问先生是咏春门派的第一高手。他经常告诉我:“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跟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干扰,心平气和,本能地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这就是了!我必须放松自己。”不过就这样我又在运用意志力了。就是说,在我讲我必须放松自己的时候,这种要达成“必须”的念头,已经与“放松”的定义相违背。也就是说,我不能人为故意地去放松。
当我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明显时,也就是达到了心理学家所
说的心理的“双重束缚”之时,我的师傅又过来告诉我说:“小龙,让自己顺乎自然,而不要加干涉,才能保存你自己。记住,绝不要让自己逆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因势利导、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不要再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那一个星期,我留在家里,沉静下来用心冥想了好几个小时。练了好几回之后,我决定放弃练习,乘船出海。在海上,我回想起我所接受的训练,跟自己生起气来,就用拳头猛击大海里的水。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突然悟到了——“水”这种最普通的物质不正是说明了功夫的本质吗?不正是反映了功夫的真谛吗?我用拳头打水,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装在最细小的容器中,显得那么柔弱。但事实上,它却有着能够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的力量。这就是了,要想练好功夫,我得效仿水的本性。突然有一只小鸟掠过水面,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水的另一层隐秘意义跃进我的脑海。当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
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问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在对手面前,不是说要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带或阻碍。所
以如果我想控制自己,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的本性接受自己。
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经与“道”为一,与自然浑然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水漂流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悟。对手的力量对我来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增益,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在我的眼里,整个世界都连为一体了。
1.4功夫的悟
功夫之所以如此特别,正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它仅仅只是靠最
少的招式和力量来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情感。每个动作都是它自身的,不掺杂
任何使其复杂化的人工修饰。越接近功夫的真谛,冗余的表达就越少。功夫不需要漂亮的西装和配套的领带。当我们焦急地寻求精准、致命的技巧时,它还存在一些秘诀。但是如果习武者将注意力放在“看”和“搏”上,就可能会错过这些秘诀。(毕竟,用不过分偏离自然的招式,来对付对手的方法又有多少呢?)功夫看重平凡中的奇迹,而这个观念是与日俱消,而非与日俱增的。
功夫中的明智,并不意味着要去增加更多东西,而是要祛除过分复杂和装饰性的东西,简简单单就好。就像在雕刻塑像的时候,雕塑者不会在塑像上增砖添瓦。而是一开始就把非本质的东西凿掉,这样本质才可以毫无阻碍地再现于观者面前。功夫只要一双手,不需要那些花哨的装饰和手套,他们只会阻碍双手的正常功能。功夫修为越高,越趋于质朴无华。而越是境界不够的人,就越喜欢装饰自己。
功夫的修炼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艺术阶段以及“无艺术”的阶段。
在初级阶段,习武者对武术中的搏击艺术一无所知,天真无邪。在搏击战时,他只是本能地防御和攻击,而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尽管他不懂什
么是科学搏击方法,但他显示出的是本真的自己。
第二阶段是艺术阶段,也就是功夫训练的开始。有人会教他各种各样防御和攻击的方法,各式各样的踢腿、步法、移动、调整呼吸以及思考问题的技巧。毫无疑问,此时他对搏击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但是遗憾的是,他同时也丧失了本真的自我以及自由的感觉。他的动作不再自然,他的思想也往
往会在不同的动作之间,停下来思索和分析各种动作是否正确。更糟的是,他可能会被智力所束缚,而让自己游离于真实之外。
第三阶段,“无艺术”的阶段。经过多年严格而艰难的训练之后,他意识到,功夫终究没什么特别的,他不会再强迫自己去想招式,而是像压在土
墙上的水一样,调节自己去适应他的对手——从最细微的裂缝里流过。这时他只要像水一样无形且漫无目的即可,其他什么也不用去做。没有任何事情掌控着他,他因此也就获得了自由。
这三个阶段同样适用于中国功夫的各种招式,有些招式十分简单,只是基本的防御和攻击,但从整体上而言,这些招式的组合缺少连贯和变化,比较粗糙。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有些更复杂的招式,又太过注重装饰,习武者往往因为动作的优雅和花哨而忘乎所以。不管是所谓的硬派还是柔派,都常常涉及大量的花哨动作。他们往往会用一大堆复杂的进退步法,去攻击一个目标。(这如同艺术家在画完一条蛇之后,还要添上漂亮的脚一样——画蛇添足而已。)举个例子,被对手抓住领口的时候,那些受过训练的人都会“先这样,再那样,最后那样”——然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对手沉浸在抓住领口的愉悦之中(不管怎样,他确实抓住了),然后直截了当地一拳打向他的鼻子。对于想追求与众不同的武术家来说,这也许有点太不精明了,因为它太简
单,可以说毫无艺术感可言。但正是因为它如此平常,才适合我们在实战中运用。
艺术是对自我的表达,方法越复杂越有所限制,表达原始自由感的机会就越小。尽管技术在早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也不应该太复杂、太局限或太机械。如果我们受它的牵制,我们就会被其局限性所累。P14-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