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棘岛映像(越轨行为在社会的表现与规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丛棘岛映像(越轨行为在社会的表现与规制)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5.2 4.5折 7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春弟|责编:包纯睿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ISBN9787552035438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204423

上书时间2024-10-2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叶春弟,1980年生,汉族,籍贯福建省屏南县,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刑事司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监狱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出版学术专著《论监狱功能的边界》(中国长安出版社),在《中国监狱学刊》《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目录
绪言:监禁是越轨行为的“分析仪”
基本要素篇
  南冠人:越轨行为的表达者
  獬冠人:伸张正义的执行者
  丛棘岛:考察越轨行为的实证地
  全景敞视主义:监控从依托建筑到融入科技的演变
动力源泉篇
  牢饭:绵密的食欲预留了物质的欲望空间
  囚服:否定性评价的服装暗藏寻求肯定的动机
  亲情屋:让越轨动力消隐的中间站
规则体系篇
  计分考核:人类社会精密的行为规则
  分级处遇:行为表现在生活上的兑现
越轨与规制篇
  新收:行为与规则冲突的序幕
  分类关押:社会归属的重新界定
  监组:从“机械团结”的产生到反抗心理的寄存
  “三联号四固定”:位移的空间定位与游离
  番号:从社会关系中分离出的指代
  值守:通往白天的黑夜之路
  表面秩序:止水下的暗流
  “后阳台”:探头后的死角
  诈病:不愿真实地发生,却在真实地表演
  保外就医:从人文关怀到非暴力“越狱”
  违禁品:藏着越轨甜蜜感的分外收获
  地下航线:穿越大墙的“走私”
  越狱:敌意的表达
  劳动改造:形塑“劳动意识”中的假象与真态
  “大田畔”:劳动中的对比及其表现状况
  特劳犯:带刺的“拐杖”
  监组长:“拐杖”在生活中的拄力与阻力
  生产大组长:“拐杖”在劳动中表现出的拄力与阻力
  杂役犯:“拐杖”在杂役中表现出的拄力与阻力
  放票:重返自由时的行为考量
  尾声:“约束性条件”的左边和右边是两个且异且同的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丛棘岛”是指荆棘丛生
或用荆棘围起的地方,可将其视为监禁社会,它是分析越轨行为的天然模型,具备实验所无法模拟的特质。本书从“丛棘岛”这一
独特的情境出发,叙说越轨行为在空间、时间、自由、自尊、健康、情感、
物资、意识等方面的展现与规制。
本书通过对特定时空中行为与规则博弈的考察,直击越轨行为原始而朴素的形态,揭示越轨行为的成因与表现手法,或可为人们在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不同领域规制越轨行为提供新的视角,亦可为人们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同提供镜鉴与启迪。

主编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法学随笔。书稿围绕一个场所和两个群体展开,其中一个场所是指“丛棘岛”,它是一个天然的分析模型,具备实验所无法模拟的要素,汇聚了不同种类的越轨主体,是监社会的代称。两个群体的名称分别以“獬冠人”和“南冠人”指代。丛棘岛、獬冠人和南冠人是监社会很基本的三个要素。围绕这三个要素,作者从四个方面展开了全面的论述,分别为“基本要素篇”“动力源泉篇”“规则体系篇”“越轨与规制篇”。作者在论述中引入了大量西方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又结合丛棘岛的案例进行说明;既有理论的清晰论证,又有具体例子可作为参考,对监社会中的越轨与秩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精彩内容
 绪言:监禁是越轨行为的“分析仪”一
如果以人身自由为界线,那么人类社会可以分为自由社会和监禁社会。
这是个体因行为表达所
需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反应。自由社会与监禁社会都有行为表现所需要的空间,所不同的是空间的广阔与狭小。在自由社会,行为空间轻易地满足了行为表达的需求。因此,人们无法轻易地感受到自由空间的存在,也因此疏忽了对越轨行为的观察。
法律制裁是个体从自由社会进入监禁社会的中介。在监禁社会,个体的行为受到严格而细密的约束
,行为空间逼仄,行为表达锐减。尽管如此,越轨行为并未消失。认为监禁
中的个体必定会洗心革面、悔过自新,这是一厢情愿的观点,是基于“惩罚—威慑—畏惧—悔过”前提所
做的逻辑推演。其实,他们在监禁社会的生活状况远比这样的线性思维复杂
得多。
监禁中的个体并没有兑现他在法庭上所作的悔过自新的承诺,也没有遵从他在忏悔书中的旦旦誓言
。欺压、欺诈、暴力、挤兑、巴结、算计……这些在自由社会中不断重演的行为,在监禁社会里也从未停止或绝迹。
虽然行为空间发生了变化,但越轨行为在自由与监禁的两个社会中却都同样存在。从规制与研究的视角看,监禁社会具备捕捉越轨行为的条件。因此,本书将从这里开启一个有关探视越轨行为的叙说。
这个叙说旨在探讨越轨行为的表现及其根源,完全没有否定监禁的功能与现实成效,相反,这个叙说正是建立在监禁功能有效的基础之上。
这个叙说中的越轨行为发生在神秘而遥远的监禁
社会,但它却不停地在近在咫尺的自由国度里上演。
这个叙说试图让社会大众知晓监禁社会的状况,希望人们能重新审视那个遥远的社会。
这个叙说努力描述越轨行为的表达方式,期望能给监禁社会的治理带来新的视角。
这个叙说试图揭示越轨行为的内在规律,但愿能给自由社会的人们戴上辨别越轨行为的眼镜。
二这个叙说有关一个场所
和两个群体。
一个场所是指监禁场所
,两个群体分别指监禁状态中的人和肩负监管职责的人。
从古至今,监禁场所的种类、名称和功能在不停地演化和变迁。两个群体的称谓、法律属性以及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也在不停地变化。即使在同一个政权期间,有关于它们的变化与发展也从未消停。
这些不停演化留下的差异实在不便于本书宏观且抽象地叙说。因此,这个叙说将监禁场所和两个群体寓于“一个岛屿和两个群体”之中,以此网兜叙说中可能遇到的逻辑疏漏。
在监禁的早期,荆棘是监禁隔离的一种方式。这在《易经》中有如下记载:上六,系用徽,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徽和指绳索,三股为徽,两股为纆。“丛棘岛”是指荆棘丛生或用荆棘围起的地方,即彼时的监禁场所
。所以,这个叙说以“丛棘岛”指代监禁场所或监禁社会。虽然现代的监禁场所
不再以荆棘隔离,但从蛇腹形刀刺网的密布中仍然可以看到荆棘的身影。
这个叙说中的两个群体,分别以“獬冠人”和“南冠人”指代。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才;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因为獬豸能辨别曲直是非,“故古代执法者所戴的帽子往往制成獬豸形状,故名‘獬冠’或‘獬豸冠’”。后来人们以“獬冠”或“獬豸冠”借指执法者。所以这个叙说将以“獬冠人”指代丛棘岛上肩负监管职责的人。
“南冠”成为囚犯的别称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杜预注:‘南冠,楚冠。’后因以‘南冠’为囚犯的代称。”骆宾王《在狱咏蝉》即以“南冠”比喻自己沦为囚徒的处境:“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所以,这个叙说将以“南冠人”指代处于监禁
状态中的人。
在这个叙说中,獬冠人是法律与正义的代表,肩负监管职责,维护丛棘岛的秩序;南冠人是法律规则的违反者,代表社会秩序的黑暗面,在丛棘岛上接受监禁的惩罚。
丛棘岛、獬冠人和南冠人是监禁社会基本的三个要素。在任何时代,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便无法构成监禁社会。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