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40.9
4.6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萧兵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5020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1043270
上书时间2024-10-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萧兵,原名邵宜健,1933年11月生,福建福州人,知名人类学、神话学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原会长。著有《楚辞研究》《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中国文化的精英》《傩蜡之风》《神话学引论》等,曾获中国图书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雪鱼,自由插画师,2007年自四川美术大学毕业后从事自由插画至今,2015年获创意成都奖银奖。主要绘本作品有《祭端午》《九色鹿》《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插画作品有《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其余作品有腾讯王者荣耀宣传海报、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片尾海报等。
目录
前言
“混沌”的解破
盘古分天地(古苗人)
英叭创造世界(傣族)
支格阿龙创造万物(彝族)
司岗里:出葫芦记(佤族)
夸父盗火(华夏—汉人)
羌族取火者:猴子冉必娃(羌族)
阿丹寻火种(回族)
共工头触不周山(华夏—汉人)
女娲补天(华夏—汉人)
密洛陀(瑶族)
天公地母创建世界(阿昌族)
小英雄分日月(高山族)
日食和月食(朝xianzu)
地震的由来(布朗族)
后羿射日(古夷人)
倒霉的河伯(古夷人)
嫦娥奔月(古夷人)
后羿之死(古夷人)
退位神与青年英雄(拉祜族)
杜朝选杀怪成婚(白族)
段赤城杀蟒(白族)
愚公移山(华夏—汉人)
李冰斗江神(华夏—汉人)
泼水节的由来(傣族)
人变猴子(傈傈族)
白云格格(满族)
风姑娘(哈尼族)
崇仁利恩抗天帝(纳西族)
白蝙蝠取经记(纳西族)
听懂鸟兽话的小孤儿(哈尼族)
牛郎和织女(汉族)
坚美仔耍外公(瑶族)
黄帝—轩辕氏(华夏—汉人)
龙图腾与黄帝族(华夏—汉人)
蚩尤:苗人的英雄(古苗人)
黄帝大战蚩尤(华夏—汉人)
炎帝神农氏(古羌人)
从火神到灶神(古羌人)
精卫填海(古羌人)
先蚕娘娘嫘祖(古羌人)
太昊与少昊(古夷人)
神犬槃瓠(古苗人)
契:殷商王朝的祖先(古夷人)
凤凰及其母型(古夷人)
颛顼:海豚王(古夷人)
尧考验并选择舜(古夷人)
鲧盗息壤(华夏—汉人)
大禹治水(华夏—汉人)
涂山氏之子夏启(华夏—汉人)
伏羲与女娲:洪水遗民(华夏—汉人)
防风之死(华夏—汉人)
伏羲与女娲(古苗人)
布伯斗雷公(壮族)
廪君和盐水女神(古巴人)
从人到神到仙的西王母(华夏—汉人)
“三弃三收”的后稷(华夏—汉人)
小朱蒙(古朝鲜人)
神鸟衔果天生儿(满族)
天鹅之爱(哈萨克族)
太阳蛇卵的后代(高山族)
人祖英雄阿巴达克(珞巴族)
沙壹生九龙(古哀牢夷)
竹王(古夜郎)
树生儿(维吾尔族)
狼王子(古突厥族)
格萨尔王的诞生(藏族)
粮种是哪里来的(藏族)
熊亲人(鄂温克族)
内容摘要
神话传说不仅是故事,也是文化之根,更是一
个民族的精神源头。《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的宗旨是“从源头说神话,用故事讲文化”。全书从神话学、人类学的角度,讲述、介绍了中华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同根根源、多姿多彩的代表性神话传说及其知识背景;将学术性、民族性和故事性融为一
体,整合跨文化与本土知识,相互阐释,互补互证
,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神话传说中形成的多元一
体格局,是一部锤炼民族精神、普及传统文化、适
合全民阅读的通识读本。
书中原创全彩插图既有敦煌飞天那样西来的潇洒,更保有东方美学固有的形象认知,现代而又不失民族风格,以张扬又内敛的想象力道出了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同时修复并收录《山海经》等古籍插图、考古资料、民间艺术品等近百幅图片,直观
呈现中华文明的演变传承与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精彩内容
黄帝—轩辕氏(华夏—汉人)每年到黄帝生日这天,海峡liangan各界代表都聚集在陕西黄帝陵,拜祭这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那么,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有什么故事呢?
据说,古时有一位有蟜氏,曾经变成一条长长的龙鱼,又据说还变成背部弓起像一座桥的神虫。她生下来一位皮肤微黄的漂亮男孩。这孩子看起来倒还文静,不哭不闹,见人就笑,人见人爱。
“黄黄”这孩子说话早,一张小嘴能说会道。他喜欢各种动物,成天和它们滚成一团。小鸟、小虫,似乎也不怕他,他从不欺负它们,只是静静观看它们怎么找东西吃,吃些什么,玩些什么。
“黄黄”看起来安静、温顺一些,胆子却不小:有一次,他跟三只小熊玩得乐此不疲,不小心撞到小熊敏感的鼻子,小家伙痛得哭喊起来。母熊护崽心切,猛地扑向黄黄,举起巨掌,朝他的脑袋,猛拍下去——危急间,只见“黄黄”把身子一歪,躲过母熊的巨掌,熊妈妈用力过猛,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黄黄赶紧躲到那只小熊身后,它已经不疼痛、不叫喊了。另一只小熊跑过来,挡在黄黄前面,护住他。第三只小熊更向母熊扑去,用小爪子抓她、擂她,不让她伤害它们的朋友。母熊看到孩子们没事,哼哼几声,自顾自地找食去了。大人、小孩都惊奇极了,到处传说着这个奇迹。有位巫师甚至宣称,他亲眼看到黄黄变成一条小黄龙,就像他们老祖宗的样子,才把母熊“镇”住了。
有熊氏(人斗熊,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黄帝号称“有熊氏”。古人有对熊的崇拜。后来夏人的祖先鲧和禹,都曾化熊。熊会“人立”,做一些类似人的动作。它又是野兽中较罕见的会冬眠的一种,被看作能够“再生”的神兽。
“黄帝”一族,人称“有熊氏”;又说他是轩辕氏,是“黄龙体”。正式的历史书上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儿徇齐(疾速),长儿敦敏,成而聪明”(参见《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或黄帝族)最大的特征,是有许多发明创造,是公认的人文始祖。过多地搬家,“文化”就不能积累。勤劳而又聪慧的黄帝部落较快找到水土丰美的土地,由半定居而定居,较快地创造与积累自己的文化,越来越强大。后人也就把许多发明、发现都归功于他们,其实并非全都如此。这里只介绍或澄清几样。
(1)“刀耕火种”与简单灌溉当然不能说游动与刀耕火种农业全是炎帝族或黄帝族的发明。但可以肯定,黄帝族较早开始“游耕”,并不完全靠天吃饭。《管子?轻重戊》中记载:“黄帝之王,童山竭泽。”在那个时代,“童山”指火烧山原,“竭泽”可能指利用汪塘做简单灌溉。
《初学记》(卷七)说:“黄帝见百物始穿井。”《周易?井卦》释文引《周书》说:“黄帝穿井。”《世本》用之。但《吕氏春秋》《淮南子》多说夏初的伯益作井。跟仰韶文化大约同时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发现简陋的水井。北方地下水太深,挖井极困难。但黄帝利用相对固定的较深的“水洼”做“原初水井”大有可能。
(2)驯化牛马和用车黄帝有个响亮的称号:轩辕氏。“轩”指车厢,“辕”指大杆。所以有的古人就附会说黄帝作(有的说,“轩”指轩冕,一种帽子)。《周易?系辞传》说,黄帝、尧、舜,“服牛乘马,以利天下,引重致远”(载得重拉得远)。可以理解为,较早地驯化牛马,让它们做一些搬运负重的活。“轮车”发明以前,黄帝族使用“拉杆”“拉橇”等,为未来做了可贵的准备。真正带轮的车子,尤其是马拉战车,是黄帝“直系”夏人在夏代后期由“西部”引进的。《墨子》、《荀子》和《世本》、《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都说夏人的“车官”(车正)奚仲作车。《山海经?海内经》说:“……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黄帝“游农”,兼营一些牧副业,这是中国农业一大特征,黄帝跟古羌人关系密切,开始驯养牛羊,是合理的(中原仰韶遗址,羊的遗骨很少,他们已会养猪)。所以《史记?五帝本纪》说他“淳化鸟兽虫蛾”,“淳化”指驯化某些野生动物,包括养蚕。 (3)文字文字能够把人类的经验与想法记录下来,传留给后人。不识字等于“睁眼瞎”,创造并且运用文字,就有“文化”而又“光明”;文字就是人类进入我“文明”的一大标志(普通所谓“文明”三要素,指使用金属器,有文字与城市)。先秦到初汉的若干古籍说,黄帝史官仓颉发明文字。传说仓颉有四只眼睛。
黄帝所处仰韶文化时期,陶器上已有些记事表意的奇特符号,这是文字的前身。夏代晚期可能已有简单文字。黄帝族使用某些方法或符号为“记录”,导致文字的发明。《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掌握了文字,人类就跟“神”差不多,鬼都吓得在晚上偷偷地哭。文字提高了生产或生产力。夸大说,就是天上掉“粟米”。
“历法树”(彝族的神树,采自彝文经典插图)相传黄帝时已开始制定历法。观测天文,制定历法,多属游牧—游民之需要。黄帝正属这个时代。
历法,原初的依据之一,是植物生长周期。西南兄弟民族也多有“历法树”神话。彝族的“黄神树”,纳西族的“中央”神树(海英宝达树)等,都跟历法相关。
(4)天文历法《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能“迎日推荚”(荚,音jiá),指一种可用来占卜的条状草木;有人说,就是“策算”的“策”。《史记?封禅书》就说黄帝得到“神策”,借以“推策迎日”。或说,“荚”或“策”指的是一种有些神秘的“蓍草”(蓍音尸,shī),古人用来占卜,计算太阳的运行;河南淮阳太皞庙庭院里就种植许多蓍草,比别处长得茂盛,群众很尊敬。黄帝长期实行“游农”,跟游牧民族一样要懂得一些日月运行规律,懂得初级的计算,不然容易迷路,更没法种庄稼。
(5)蚕桑丝绸相传这是黄帝之妻嫘祖发明的。
此外,还有传说黄帝乐官伶伦取谷之竹以做箫管,定五音十二律;黄帝与岐伯讨论医理,成《黄帝内经》等。上述都是极为重要的发明创造。虽然按照严格的历史研究,这些并不是那个时期完全能够做到的事,但是,由于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传说祖先,他和他的部落确实在文化上有很大贡献,启发了后代(特别是其直系的夏人)完成那些伟大的创树,所以把许多发明发现都归功与他。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常见的事。
黄帝不但耳聪目明,反应敏捷,而且敦厚诚信,循规蹈矩。后代许多书说,黄帝作为一代明君,“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大戴礼?五帝德》),知人善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特别是能够放手让政府各个职能、业务部门大胆开展工作,不随便干扰;令行禁止,又不任意折腾,使百姓安居乐业。这,古人叫做“无为而治”。
黄帝还是个大军师家,他跟蚩尤打了一场大战,让中国南北方文化在早期就有了一定的融汇与交流。相传黄帝有四张面孔,像太阳一样烛照四方。这表示,黄帝用文、武两手,“抚万民,度四方……”(《大戴记?五帝德》)。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诸侯咸(都)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就是说他被推举为“大联盟长”。
相传黄帝统一中原后,以龙为图腾,并“以云为纪”。所以,我们既是“炎黄子孙”,又是“龙的传人”。包括匈奴在内的南北方兄弟民族有的也崇拜龙,并且以夏人(黄帝直系)为自己的祖先。黄帝的文化影响了许多地区或群团,而且随着历史的进展,影响愈来愈大而持久,最终成了中华民族都承认和敬仰的“人文初祖”。
延伸阅读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三千年以上;如果连传说时代都算上,由黄帝开始,则有五千年左右。再上推《考古学文化》,由山顶洞人旧石器文化算起,则在五万年以上。所谓“蒙古人种”(黄种人),大致也在此时形成。这是中国数量最多的人种(少量白肤色的高加索人种则主要分布在新疆)。
中华民族的基干是“华夏—汉人”,是由西北方的“夏人”、东方的“夷人”与部分南方“苗人”、部分北方“狄人”长期融合而成的。黄帝本来是西北方夏人的传说始祖,炎帝是羌人传说始祖,夏商周“三代”里的夏、周都说自己是黄帝“直系”后裔。夏人及其先祖黄帝(集团)都发祥于西北黄土高原,很快东徙南下,进入中原。东部濒海地区,包括部分东北和东南,原住民称为“夷人”,具有高度文明、文字记录明确的商王朝,就是由夷人后裔建立的。夏商大体都已进入“文明”时期,疆域广大,影响至巨。在他们的“南方”,以长江流域为“主干”、珠江流域等地区为大支,主要活动着苗人。而极其广阔绵延的北方(包含西北、东北),是以草原、山原或沙原为主体的游牧文化带,被笼统地称为“狄人”。神话、传说跟严格的“历史”不大一样,涉及的文化、族属要宽泛得多。我们尝试用一些“特征”来标识它们,主要介绍它们的神话传说。
方位集群环境经济生活始祖主神图腾东夷人平原、滨海农业、畜牧帝俊太阳神鸟
西夏人山原农主牧副黄帝太阳神、 山神龙南苗人水原、山原农业女娲、伏羲;盘古葫芦神犬、蛇北狄人草原、山原游牧、骑射草原神犬、马、牛、羊现在简单介绍“黄帝”名称由来。
如上所说,“黄帝”本来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一支强大部落集团的lingdaoren。为什么叫作“黄帝”呢?首先就因为他的集团发祥在黄土高原。“黄”字的来源,说法很多。比较合理的是“黄色田土及其光辉”,也有人说,“黄”是黄土沾染人身之色。这个黄或黄土之色,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关系太大了。中华民族大多数是黄种人(原称蒙古利亚人种)。北方黄种人主要发祥在广大的黄土地带。黄土具有一定的自肥力,它的柱状结构便于吸水和保水,当年的黄土是比较肥沃的,炎黄等族在这里创造“旱作农业”,收获不小。只是后来过度开发,管理不当,加上连年战乱,才逐渐贫瘠荒凉起来。
黄帝族开发黄土,尊敬黄土,《史记?五帝本纪》说:“有土德之瑞,故称‘黄帝’”。由《周易》开始,古人都说“天玄而地黄”。“黄”,不是“极端”的“白”或者“黑”,被看做“中和”之色。在后起的“五行”学说里,“土”与“黄”都居“中”。我们的祖国至今还叫“中国”。“中庸”与“中和”是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哲学、美学思想。所以,汉代的《白虎通义》说:“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长存,故称‘黄帝’也”。
至于“帝”,最初并不是“帝王”的意思。甲骨文中,“帝”是放在木架子上的三角形▽,这本来指“女性三角区”,表示对繁殖力量的崇拜;暗指“大母神”,后来借用为“大神”或“祖先(神)”。“黄帝”就是黄土地上黄种人的老祖宗,始祖神。
相传,五千年前,黄帝及其集团就在黄土地带上征战、生活、耕作。我们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根据就主要是这一点。这个时候,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时期。《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艺五种”,意思是说开始了五谷的种植。却又说他“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其实较可能就是游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