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新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永远新生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9.9 4.3折 23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冠中|绘画:吴冠中

出版社中国青年

ISBN9787515326320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3元

货号3251847

上书时间2024-10-2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永远新生》中吴冠中的散文,是在自己苦难人生的底色上绘画,性情花朵摇曳多姿:故乡童年的记忆、亲人朋友的惦念、求学生涯的回顾、日常生活的审美……一点一滴都是灵魂深处的菁华,一笔一画都是生命到老的诚恳、率真、智慧与深刻。他的散文,求真、向善、爱美,行文自然、生动、深刻、不落窠臼,给人启示和感悟。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2010)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勤奋著述,立论独特,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有《吴冠中全集》行世。2010年6月25日病逝于北京。

目录
水乡青草育童年
母亲
雨雪霏霏总相忆——我和朱德群的故事
走出象牙塔——关于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的回忆和掌故
老师·掌故·独白
大红袍
忆初恋
漂洋过海——留学生活回忆
后续《他和她》
大江南北
房东家
故宅(二)
说树
桥之美
寺庙


草兮草兮
说梅
花语
风格
等待
永远新生
扑朔迷离意境美
戏曲的困惑
梵高
晨曦与夕阳
心灵独白

内容摘要
 吴冠中是画家,也是创作颇丰的作家。
《永远新生》为吴冠中散文精选,以人生与艺术为主题:故乡童年的记忆、亲人朋友的惦念、求学生
涯的回顾、日常生活的审美……他说:“格调就是真性情。”他的散文,是苦难人生开出的性情花朵,诚恳、率真、深刻。许多名篇佳作,如《永远新生》《等待》《说树》《桥》等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广为流传。
吴冠中的画是艺术市场的宠儿,价值上亿;但他说:“我坚信,离世之后,我散文的读者要超过我绘画的赏者。”为何如此坚信?读完本书,你会找到答案。
全书插图选用吴冠中绘画作品,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

精彩内容
 水乡青草育童年故乡已离得那么遥远,并且是半个多世纪前的往
事了,童年的情景却永远是那样的清晰,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呢,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刚刚梦醒!
一九一九年我诞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地地道道的农村,典型的鱼米之乡。河道纵横,水田、桑园、竹林包围着我们的村子,春天,桃红柳绿。我家原有十余亩水田,父亲也种田,兼当乡村小学教员。家里平常吃白米饭,穿布衣裳,生活过得去,比起高楼大屋里的富户人家来我家很寒酸,但较之更多的草棚子里的不得温饱的穷人,又可算小康之家了。很幸运。我七岁就上学了,私立吴氏小学就设在吴家祠堂里,父亲当教员,兼校长。小同学都是赤脚伙伴,流鼻涕的多,长疥疮的也不少。我们玩得很欢,很亲密,常说悄悄话。我至今忘不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永远跳跃在我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中。鬓色斑白时我回过家乡,人生易老,父母及叔伯姑舅们大都已逝世。但我在路上常见到一些熟悉的背影,那满脸的皱纹,粗嗓门的音调仍没有变,照样咳嗽,大笑大骂。我于是追上去,正想叫唤,他们却惊讶了,原来并不是我的长辈,而是我小学同窗的那些拖鼻涕的小伙伴们。
土地不老,却改观了。原先,村前村后,前村后村都披覆着一丛丛浓密的竹园,绿荫深处透露出片片白墙,家家都隐伏在画图中。一场“大跃进”,一次“共产风”,竹园不见了,像撕掉了帘幕,一眼便能望见好多统统裸露着的村子,我童年时心目中那曲折、深远和神秘的故乡消失了。竹园不见了,桑园也少了,已在原先的桑园地里盖了不少二层小楼房。孩子们是喜欢桑园的,钻进去采桑葚吃,一面捉蚱蜢。我到今天还喜欢桑园,喜欢春天那密密交错着的枝条的线结构画面,其间新芽点点,组成了丰富而含蓄的色调。但桑园的价值主要是桑叶,桑叶养蚕,桑叶茂密时便是养蚕的紧张季节,一天要采几回桑叶,孩子们也帮着采叶,帮着喂蚕,家里经常要备有几箩筐桑叶,父亲和母亲夜半还要起来添叶。养蚕期间家里焚香,不让戴孝的或有病的不吉利之人来串门,说是蚕有蚕神,须小心翼翼地侍候。蚕大眠了,不再吃叶,肥胖的身躯发白透亮,于是便被安置到草笼上去。草笼
是用干稻草绞成的,远看像一条巨大的毛毛虫,近看是稻草秆的丛林。眠蚕被散播在丛林中,便各自摇头晃脑绵绵不断地吐丝,春蚕至死丝方尽,个个乐于作茧自缚。蚕宝宝一天天隐没了,雪白的蚕茧像无数鸽蛋散落在草笼里,全家人眉开眼笑地摘茧。如果有一
年蚕得了瘟疫,家里便像死了人一样恓恓惶惶。
我的几个姑姑家都是种田和捕鱼的贫穷之家,唯有舅舅家地多房大,可算是乡里的大户人家,大舅还兼开茧行,同无锡的商人合作做收购茧子的生意。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便总跟着父亲到舅舅家去,茧行就设在大舅家后院。父亲非常重视秤茧子时价格的等级,划价和把秤的有时是表兄或熟人,在斤两上稍微占点便宜父亲便心满意足了。卖了茧子便给我买枇杷吃,卖枇杷的总紧跟着卖掉了茧子挑着空箩筐的人们转。这种时候,我不大容易见到大舅舅,他正忙着与无锡下乡来的客商们周旋。后来我到无锡师范念初中时,有一次大舅舅到无锡,我去看他,他住在当时最
阔气的无锡饭店里,一个人住两间房,还请我吃了一
顿“全家福”大肉面。我是第一次进入这样豪华的饭店。父亲送我到无锡投考及上学时都是借了姑爹家的渔船,同姑爹一同摇船到无锡,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里,不花饭钱和旅店钱。仅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个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痛极了,叫来茶房(客栈服务员),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想下决心加钱,但我坚持不换,年纪虽小我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也不肯再加钱换房了。父亲的节省习惯是由来已久的,也久久地感染了我,影响了我。我小时候生过一场病,母亲求神许愿,许愿到杨茂公桥的庙会上去敬菩萨。病好后,便要去还愿。杨茂公桥离家有几十里路,那里两年一度的庙会十分热闹,远近闻名,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骑在大马上的童男童女游行,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
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父亲点上香烛,我磕几个头就算还愿了。人山人海,卖吃的挤得密密层
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来粽子,找个偏僻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显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也同情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了,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干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我永远记得姑爹家那只小渔船,它永远离不开姑爹,它也像姑爹对我一样的亲切。姑爹性子暴躁,孩子们背后叫他老虎。其实他不发怒时很温和,他多次摇着他的渔船送我到宜兴和无锡投考、上学。他也曾送我母亲到武进县的寨桥镇上去找一位老中医看病,我也搭船跟着去玩,反正不花一文钱,父亲也总是同意的。姑爹家住在滆湖边的一个大渔村里,村里几乎家家有船。村子很长,一家紧贴着一家沿小河排开,每家的后门临河,每家的船便系在自家后门口的大柳树上。白天,船都下湖了,风平水静的时候。那垂柳笼罩下的渔村倒影是挺美的画境;傍晚,船都回来了,小河里挤得看不见水面,家家七手八脚从船里提鱼
上岸,忙成一片。姑爹和表兄弟们讲过许多在湖里的有趣事情,但我从未有机会下湖,只在湖边遥望那一
片白茫茫的水,觉得神秘,又有点怕。湖里芦苇丛中栖息着一种小鸟,叫黄雀,就像麻雀般大小,渔民们捕来当肉食卖,如北方的铁雀。姑爹多次送我这种小鸟,母亲炖了给我吃,味道鲜极了。表兄们说,捕黄雀要在深夜,一面张好网,从另一面敲锣赶黄雀撞到网里去,于是一捉一大堆。我听了真兴奋,也想跟着
去捉一回。但又说夜里湖上太冷,怕我会冻病,我说不怕;又说担心我不会熬夜,我也保证不睡,他们同意了,我兴高采烈地将尝试奇异的新生活了,但父亲坚决不同意,还是去不成。终于有一次,我也进到湖上的芦苇丛中去了。P2-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