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米巴经营之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阿米巴经营之道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1.6 3.7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詹承坤|责编:于建廷//效慧辉

出版社工商联

ISBN9787515827063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852506

上书时间2024-10-1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和英集团董事长,和英咨询首席顾问,深圳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副会长,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中国生产力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专家。擅长阿米巴经营哲学、企业战略、经营会计体系、量化分权、阿米巴经营模式构建、风险企业的创立与孵化等。服务过的客户包括:华为、中兴、格力、新希望、海航、方太、蒙牛等。

目录
原理篇

第一章?日航重生的中医机理

稻盛和夫创造的V形复苏奇迹 / 005

价值指向,将人放在第一位 / 011

切准病机,把握重组关键点 / 017

辨证施治,跳出手册主义误区 / 022

正气存内,深化内在文化变革 / 027

第二章?理法方药,治企之道

理:乾坤一元,阴阳相依 / 035

法:神圣工巧,内外根治 / 038

方:用药如兵,新方八阵 / 042

药:君臣佐使,合群妙用 / 046

第三章?医管同源,中医与阿米巴经营

医人与治企内容原理同源 / 053

医人与治企价值指向相同 / 058

医人与治企终极目标一致 / 062

医人与治企方法手段相似 / 066

方法篇

第四章?一套诊法,获阿米巴组织玄机

望为神,组织架构与设计 / 075

闻为圣,组织划分与组建 / 081

问为工,组织形态与优化 / 087

切为巧,组织整合与创新 / 093

第五章?一套治法,得阿米巴经营效果

多维经营,正治兼反治 / 101

直击要害:治标更治本 / 106

多多益善:治疗有八法 / 110

第六章?新方八阵,一方一阵论会计

新方一:知经营,细管理 / 119

新方二:集数据,深分析 / 124

新方三:定目标,重长远 / 129

新方四:摊费用,走程序 / 134

新方五:控成本,纠偏差 / 142

新方六:做报表,遵原则 / 149

新方七:据反馈,适市场 / 155

新方八:定内价,讲公平 / 160

第七章?组方原则,阿米巴模式的能量

阿米巴之君药:凝聚人心 / 167

阿米巴之臣药:量化分权 / 172

阿米巴之使药:业绩评价 / 178

第八章?配伍用药,阿米巴内经的合力

合群用药,阿米巴之员工执行力 / 187

因时用药,阿米巴之领导决策力 / 192

举一反三,阿米巴之团队复制力 / 197

第九章?“中”“西”,经营上的差异

科学管理与阿米巴经营 / 205

原则之差:条块式与整体观 / 210

结果之异:习得做事与懂得做人 / 215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220

内容摘要
本书中,作者综合了和英咨询多年来研究阿米巴经营的心得体会,结合实际咨询落地的真实案例,从独特的中医千年智慧的视角,归结为原理篇和方法篇,重点阐释了阿米巴经营的理念,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中国企业对接,指导企业梳理能落地的经营哲学、理念,理清企业的战略,构筑高收益的阿米巴经营体制,培养理念一致的“经营人才”。

精彩内容
第二章理法方药,治企之道东汉名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中医药理论之大成,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的基础。阴阳五行、望闻问切、君臣佐使、七情和合……中医“理、法、方、药”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治病理念,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理,即中医理论;法,指诊法和治法;方,指方剂和组方原则;药,指药物和配伍规律。中医治病的过程是一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即先辨明病因,再确定治法,而后再组方配伍,以达人体阴阳平衡。而企业管理亦是一个平衡企业阴阳的辨证论治过程,与医人之道并无二致。本章将通过系统阐述中医理论,来探寻企业经营的“理、法、方、药”。
理:乾坤一元,阴阳相依中医之理,即医理。医理并不是高深玄妙、不得其解的专业术语,而是自然之道,是存在千万年而不曾变更过的生命规律。这个规律,不仅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根本原理,亦是当今企业寻求发展的根本宗旨。
乾坤一元,顺“理”而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更是被学界公认为“医家之宗”。除了医学知识,其更是蕴含着古老的东方哲学与智慧。例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有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宇宙浩渺,有着万物生长的本元,而万物在生长中始终按照着宇宙既定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如今天地间的一切存在。
“人以天地之气生”,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凭借着自然之气而生长,因而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皆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人想要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要顺“理”而为,与自然和谐相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法则。顺应四时气候之变化,人方可健康长寿;而违背自然之理,人就会患病早衰。
万物依宇宙规律生长,存在;逆宇宙规律生长,泯灭。同样,在医学上逆医理而行,亦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逆“理”而行,病人得不到救治;同样,逆“理”而行的企业也不会拥有未来。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天地万物皆由一气所生,自然界的一切更迭变化也皆因气的运动变化而存在。中医治病时也常常以气之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于人而言,顺应自然之气,人则可免于“邪气”的侵袭;于企业而言,顺应市场规律,企业则可获得长远发展。
阴阳相依,中正平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常常以阴阳来表示相反相成的两种事物,气亦是阴气与阳气的统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生长皆蕴含着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正所谓“阴阳和合,万物乃生”。
《黄帝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因天地之气相互和合而生,“和”即为人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所谓“和”,就是指阴阳双方要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即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社会要和谐,人体自身也要和谐。
人生于自然界,时刻都与自然环境相接触,因而与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阴阳双方是相互依存的,人的生命活动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而变化了的自然环境亦会反作用于人类。因而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行事,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此才能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若人与自然彼此之间阴阳失衡,人体就会受到疾病的侵蚀。
人还是社会中的人,亦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人生于自然界,却长于社会。通过社会化,人才拥有了生活的智慧。因而人与社会也必须始终保持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继续享受社会中的资源,使自己获得幸福。
人体自身也存在着阴阳变化。人体内的阴与阳是相互对立的,通过调节可以求其统一。中医治病之秘就在于通过平衡阴阳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黄帝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若人体始终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就不会被致病的“邪气”所侵蚀,人就能精力充沛、健康长寿。
如同人体一样,企业亦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内部存在着阴阳变化,其与自然、社会也是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中医治病讲究“天人相应”,管理者治企的关键也在于要保证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若环境发生变化,管理者就要立刻对经营决策、战略目标、组织结构等做出调整,以使其达到适应市场的最佳状态。
乾坤一元,阴阳相依。万物之形体皆因无形之气而生,形体亡则亦复归于气,如此循环往复,使生命得以延续。万事万物又统一于阴阳变化之中,阴平阳秘则生命力旺盛,阴阳失调则精气亏损。中医之理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顺“理”则昌,逆“理”则亡。
法:神圣工巧,内外根治中医诊法历史悠久,且自成一格。早在《黄帝内经》中,古代医者就对诸多诊法作了具体阐述。战国名医扁鹊更是十分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自古至今,四诊法一直都是中医审查病机的重要方法。中医讲“治病必求于本”,在错综复杂的病症中,医者只有以四诊法辨明病机,才能确立合理有效的治法,从而根治疾病。治企如医人,中医的诊治方法与企业的经营之道亦有着相通之处。
神圣工巧,四诊并重“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难经》中提出的“神、圣、工、巧”之论,强调了四诊法对于疾病诊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者皆以四诊法来诊察病机,并且强调“四诊并重,缺一不可”。同样,企业管理的第一步亦是以“四诊法”来审查企业的“病机”,以明确“症结”所在。
“望诊”作为四诊之首,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神色与形态的强弱虚实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皮肉筋骨与脏腑器官在生理、病理上都是息息相关的。若脏腑功能出现病理变化,必然会反映在外部的神、色、形、态等各个方面,因而医者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病理表现即可推断出内脏的病变情况。同样,管理者通过观察企业的组织结构、员工的精神状态等,即可判断出企业运营状况的好坏。
在望诊的基础上,医者还会运用听觉和嗅觉,对病人的声音和气味进行判断,以进一步诊察疾病,即“闻诊”。人体的各种声音和气味也都是在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亦可反映出体内的邪正盛衰变化。于企业而言,管理者通过倾听顾客的心声,即可判断出其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从而为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依据。
通过“望诊”和“闻诊”,医者所观察到的一般只是病人当下的身体状况,而对于病人的病史、生活环境、发病经过、治疗经历等情况,医者则需要向病人或知情人询问,即“问诊”。通过问诊,医者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病情信息。同样,在企业经营中,面对破产的日航,稻盛和夫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向日航高管和员工询问,获得了日航破产前的经营信息,这对于重建日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切诊”是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发明创造的,包括切脉和触诊两个方面。切脉是切诊的主要方面,是指医者切按病人的动脉处,根据脉搏跳动的频率、强度和节律等,来辨别病人的身体状况。触诊是指医者用手触按病人的发病部位。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动脉则是人。管理者通过诊察每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就可以判断出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
中医四诊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但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医者单用一种诊法,并不能全面地诊断出病情。因此,无论是医者还是管理者,都必须综合运用这四种“诊法”,并将收集到的病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辨明病因。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对症下药,治愈疾病。
治病求本,内外根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这里所说的“求之”“责之”皆为“求本”之意,就是说医者治病要善于审查病机,善于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不仅要治其标,更要治其本。同样,企业管理如同中医治病,亦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标与本代表的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于中医而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于企业而言,人心为本,制度为标。中医上讲“治病必求于本”,即医者必须针对病机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但“治病求本”绝不是一味地求本,医者在治疗疾病时还要考虑标与本的缓急状况来进行,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疾病的发展变化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只有分清主次缓急,才能使疾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急则治其标,是指如果病人的病情十分危急,医者就应该先治疗症状,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但是待病人的病情有所缓和后,医者仍然要诊察病因,治其根本。与之同理,当企业的核算制度出现问题,管理者就要及时做出调整,或者及时拟定新的核算制度。若没有合理的制度作为约束,企业组织就会乱作一团,企业经营也将难以为继。
缓则治其本,则是说在病势较为缓和的情况下,医者要针对病机进行治疗,以除病根,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如对于阴虚发热的病人,医者只需采取滋阴养肺之法治其根本,发热症状便会不治自退。而在企业经营中,人心涣散就像一种“慢性病”,逐渐侵蚀着企业机体。对于这种长期存在、病情较缓的疾病,管理者必须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治疗,不能妄想仅仅依靠制度就能在短期内将其治愈,而是要通过哲学教育的感化作用慢慢地将人心凝聚起来。
《黄帝内经》上讲“治病必求于本”。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中医治则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治标与治本、正治和反治、祛邪扶正、三因制宜……但无论哪一种治法,其在本质上都是治病求本的表现。企业经营亦是如此,以哲学教育滋养人心、以管理制度约束行为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中医治病强调必须审证求因,要先以“望、闻、问、切”之四诊法来诊察病机,而后才能确立治法,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神圣工巧”的诊法与“标本兼治”的治法共同构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不仅是医者行医坚守的原则,亦是企业管理遵循的法则。
方:用药如兵,新方八阵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历代医家皆认为方剂能够体现出中医“理、法、方、药”理论的全部内涵,因而都十分重视方剂的作用。而在遣方用药时,据“用药如用兵”之理,中医历来主张制方要倡简,用药必求精,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使方剂发挥出最佳疗效。用药如用兵,治企如医人。在企业经营中,管理者亦要遵循精简原则,以简驭繁,以精求存。
用药如兵,以精为贵兵法上常说,“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中医遣方用药也是如此。医者治病就如同用兵打仗一般,需要先挑选出精兵强将,从众多方剂和百味药材中精选出治病之方与对症之药,而后再做好周密部署,以治愈疾病。纵观历史,历代名医在行医时皆遵循“法度严谨,用药专精”这一处方原则。
“用方简者,其术日精;用方繁者,其术日粗”,医者医术水平的高低往往也是根据其所开药方上药味的多寡来判定的,药味越多医术越低,药味较少则医术精湛。企业管理亦是如此,管理者必须善于用人、精于用法,人才加方法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对于“用方繁者”,许多名医也都曾提出过严厉的批评。医家认为,医者如果在一个药方中开出了二三十味药,则并非在以药治人,而是在以人试药。医者在治病时,若不辨明药性,也不遵循配伍规律,只知随意在方中多加药味,非但不能发挥各药的合力,甚至还会使药方产生危害作用。
方剂是药物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大量药物的简单堆砌。滥用药物、不求精只求多,如此做法不仅不能缓解病人的病症,还有可能使致病的邪气进一步侵蚀人体。因此,医者在遣方用药时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先辨明致病之因,然后选用对症之药,最后再以君臣佐使等组方用药的原则进行合理配伍。只有辨证准确、选材得当,各个药物之间才能产生相互协同的促进作用。
而企业管理亦是一个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过程,同样需要遵循“精简”的原则。在阿米巴经营中,每位员工都有着明确的定位,大家都能够在经营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关系,因而能够发挥合力,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奋斗。另外,高层领导还将权力下放给各个阿米巴长,精简了自己的决策权,使自己摆脱了烦琐的日常事务的困扰,进一步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方不在大,倡简;药不在多,求精。医者在遣方用药时必须做到细致辨别、综合分析、精心谋划。用药如用兵,行医如打仗,排兵布阵、遣方用药的最终目的都是消灭敌人、战胜疾病,使基业长青,使人体康健。
以法统方,新方八阵中国古代军队作战都十分讲究排兵布阵,若布阵不当则可能会全军覆没;而布阵得法则能够旗开得胜。合理的排兵布阵可以使阵法发挥出最佳效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而在医学领域,遣方用药亦如排兵布阵。古代很多名医大家皆既通医理又善兵法,因而能够开出对症之方,帮助病人战胜疾病。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亦通晓兵法,其在《景岳全书》中就借用药如用兵之义,以方药列八阵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首创了八阵分类法。在后来的行医实践中,张景岳在古方八阵的基础上又创制了新方186组,仍归于八阵之中,并谓之“新方八阵”。这些阵法中所列的方剂皆是由张景岳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从医经验所创制,因而对医者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用药配伍上,张景岳强调用药要以精为贵,各味药材皆有其独特的药性,医者必须加减有则、精确选用。张景岳“用药如用兵”的思想贯穿于其整本医学著作之中,纵览《景岳全书》,其每一方阵中所列的药方皆合“君臣佐使”之组方原则,且每一药方上所列的药味皆不逾十,可谓立法精当、配伍严谨、用药一。
而在如今的医学领域,一些医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热衷于大方、杂方,常常不分主次、不守章法,将几十味药混杂于一方之中,殊不知“功效卓著之方,其药味皆不过十”之理。兵无纪律、药无次序只会导致兵力分散、药力相抵,因而破敌愈病也就难以实现。
医者遣方用药如此,企业管理亦是如此,同样要讲究排兵布阵。在阿米巴经营中,“知经营、集数据、定目标、摊费用、控成本、做报表、重反馈、定内价”即为阿米巴经营会计的“新方八阵”,并且在每个“阵法”中,一方一药皆有法可循、有理可依。正因为如此,阿米巴经营会计才能够发挥独特的指导作用,助力企业经营。
大道至简,中医遣方用药贵在精而不在多。医者选方用药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深入推敲,必须严格遵循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而不是将数味中药进行简单的罗列,不循章法和原则。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遣方用药,抑或是经营管理,“以法统方、用药精当”一直都是克敌制胜、药到病除的关键。
药:君臣佐使,合群妙用中药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与矿物,因而药性不同、成分有别,每一味药物都有着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医者只有深谙药物个性,才能用药如神、治病有方。企业的生存之道亦是如此。每个员工都有各自的特点,每种管理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每个企业都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只有对这些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其发挥合力,助力企业经营。
君臣佐使,多元用药中药种类繁多,药性多样。在一方之中,各味药所起的作用主次有别,因而《神农本草经》中将中药分成了四种,即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也有载:“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医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如此才能发挥各味药的合力,祛除致病邪气。
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种药物有机组成的。通过合理的配伍,医者可以调整药物的药性和疗效,调其偏胜,制其毒性,消除各味药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使各个药物之间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更好地防治疾病。在企业经营中,管理者也要多元用药,尽力发挥君臣佐使之药的合力。
君药,对症之要药也。君药作为一方之中的主药,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是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药物。君药的药力居方中之首,并且用量相较于臣药、使药要大。一般而言,在一个方剂中,君药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君药味数过多,则药力容易分散,治疗效果就会减弱。而阿米巴经营的“君药”就是以哲学教育凝聚人心。企业经营人心是关键,而哲学教育可以感化人心,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
臣药是指辅助君药发挥作用、加强君药疗效的药物。臣药的药量较之君药分量稍轻,但味数却较为灵活。在一个方剂中,一种君药可以配以多种臣药,而两种君药亦可以用更多的臣药来配伍。臣药的药效虽然没有君药强烈,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辅助药。佐使药亦是一种辅助药,可以用来调和诸药的药性,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使各个药物对人体产生有益的治疗作用。在一方之中佐使药分量最轻、药力最弱,可酌情使用。
在阿米巴经营中,量化分权为“臣药”;业绩评价为“使药”。通过量化分权,领导精简了决策权,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员工拥有了经营权,人人都成了经营者。通过业绩评价,员工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
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市场也是不断变化的,医者在遣方用药时既要根据病情灵活地调整方剂,又要以君臣佐使之组方原则为依据,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性。管理者在经营企业时,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方法。
一般而言,医者在为病人诊治时很少使用单味药,而是会选用多味药进行组合配伍。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就从多元用药的角度阐明了各味药物在方剂之中的地位,揭示了药物配伍后的药性变化规律。医者遣方用药遵君臣佐使之原则,就可以发挥方剂的疗效,使疾病治愈。
合群妙用,相须相使“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每味药都有各自独特的药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将不同的药物配伍在一起,就能够使各个药物之间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使方剂发挥出更好的疗效。
中药配伍是从单味药发展而来的,当病情较轻时,只用一味药便可将疾病治愈;而当病情较重时,单用一种药物无法起到治疗作用,就需要选用多种药物进行合理配伍。古代医者就把单味药的使用与多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神农本草经》最早总结了中医配伍用药的规律,指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神农本草经》完整地概括了中医遣方用药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
单行是指用单味药就能产生治疗功效,而无需其他任何药物的辅助。单味药的力量是有限的,因而单行只适合病情较轻的疾病,对于重病则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而在企业管理中,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要想谋求更好的发展,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管理办法。
相须是指将药性和功效相近的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后,可以使两种药物起到协同作用,而使原有各味药物的疗效增强。“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判断两种药物是否属于“相须”,主要就是以“不可离”为依据的。相使则是指以一种药物作为主药,另一种或多种药物作为辅药用以增强主药的疗效。与相须产生的双向作用不同,相使产生的效果是单向的。相畏则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作用。在阿米巴经营中,经营人心为“主药”,经营会计和组织机制则为“辅药”,它们之间就是相使的关系。
相须、相使可以增强疗效;相畏、相杀可以消除毒性。而与此相反,相恶、相反则会减弱疗效、增加毒性。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反则是指两药合用能产生更强的毒性作用。无论是医者治病,还是管理者治企,都应该充分利用相须、相使;合理选用相畏、相杀;避免使用相恶、相反。
君臣佐使、七情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基本指导原则。医者只有辨明各味药物的药性和功效,将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才能产生相须相使的效果;管理者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和员工的特点,将各种方法进行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员工的合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