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太炎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章太炎传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1 5.5折 3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寿裳

出版社江西教育

ISBN9787570513352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0761218

上书时间2024-10-1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的传记。章太炎身处中国社会和文化近代化的转折时期,是民族、民主的辛亥革命的理论家和领袖之一,又是卓有建树的朴学大师,有学者兼革命家的双重品格。本书一方面尽力把握和开掘太炎先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与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努力探寻太炎先生学者品格和革命家品格的契合点,力图准确而生动地展示太炎先生的伟大人格。



作者简介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号上遂,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传记作家。1902年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鲁迅相识,成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


【媒体评论】

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 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馀,反之正则”的盛业。——胡适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鲁迅



目录
第一章?最近三百年来中国政治和学术的鸟瞰
第一节?绪?言 001
第二节?满洲政府的罪恶 004
第三节?民族主义的沦没 006
第四节?帝国主义的猖狂 012
第五节?固有学术的消沉 014
第二章?革命元勋的章先生
第六节?幼年期的民族思想 016
第七节?会见国父痛驳康有为时期 019
第八节?光复会时期 022
第九节?入狱时期 024
第十节?编辑《民报》时期 028
第十一节?功成后的做官 033
第十二节?功成后的被幽囚 037
第三章?国学大师的章先生
第十三节?治学与师友 041
第十四节?革命不忘讲学 045
第十五节?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 050
第十六节?文学上的贡献 055
第十七节?史学上的贡献 059
第十八节?经子及佛学上的贡献 072
第十九节?对于中印文化沟通的期望 080
第四章?先生晚年的志行
第二十节?对于甲骨文的始疑终信 084
第二十一节?对于全面抗日的遗志 086
第二十二节?先生的日常生活 089
第二十三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092
附录一 095
附录二 099

内容摘要
 本书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的传记。章太炎身处中国社会和文化近代化的转折时期,是民族、民主的辛亥革命的理论家和领袖之一,又是卓有建树的朴学大师,有学者兼革命家的双重品格。本书一方面尽力把握和开掘太炎先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与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努力探寻太炎先生学者品格和革命家品格的契合点,力图准确而生动地展示太炎先生的伟大人格。

精彩内容
 第一章最近三百年来中国政治和学术的鸟瞰第一节 绪言
革命元勋章先生名炳麟,字枚叔,爱慕昆山顾炎武的为人,改名日绛,别号太炎。是革命元勋,同时是国学大师。这个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只要一看那时代的背景,便可了然。
先生以公元一八六八年(民国纪元前四四年,即清同治七年),生于浙江余杭县东乡,生年比国父小二岁。那时候,正是中英缔结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后二十四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后八年,太平天国的运动被消灭后四年。从里面看,清政府的腐败一天厉害一天;从外面看,列强帝国主义的压迫一天沉重一天。但是当时士大夫们苟
且偷安,懵然无觉。所谓优秀分子者,也不过或言变法,或谈立宪,议论纷纷,徒乱一般人民的视听。自从先生以历史民族之义提倡光复,“首正大义,截断众流”,又和国父相见定交,同谋革命,先生的文字鼓吹的力量,特别来得闳大壮美。因之遭逮捕,入幽牢,百折不挠,九死无悔,而后国民感慕,翕然从风。其于民国艰难缔造之功,国父而外,实为第一,所以称之日革命元勋。
国学大师至于章先生学术之大,也是前无古人。试看有清一代的学术,惟有语言文字之学,就是所谓“小学”,的确超轶前贤,光芒万丈,其余多是不振。其原因就在满洲入关以后,用种种凶暴阴险的手段来消灭我们汉族的民族意识。我们看了足以惊心动魄,例如兴文字狱呀、焚书呀、删改古书呀,民多忌讳,所以歌诗、文史趋于枯窳;愚民策行,所以经世实用之学也复衰竭不堪。使一般聪慧的读书人,都只好钻入故纸堆中做那考据训诂的学问。独有先生
出类拔萃,虽则他的入手工夫也是在小学,然而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批判文化,独具慧眼,凡古今政俗的消息,社会文野的情状,中、印圣哲的义谛,东西学人的所说,莫不察其利病,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干载之秘,睹于一曙。”这种绝诣,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个人,所以称之日国学大师。
中华民国国名的解释章先生的地位,无论在中国学术史上,或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是卓绝的。我们有国父和先生才有革命,有革命才有“中华民国”。要晓得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现在录一节如下: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阳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就汉土言
汉土,则中国之名,以先汉郡县为界。然印度、日本之言
中国者,举土中以对边郡;汉土之言中国者,举领域以对异邦,此其名实相殊之处。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世言昆仑为华国者,特以他事比拟得之。中国前皇曾都昆仑以否,史无明徵,不足引以为质。然神灵之胄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为根本。宓牺生成纪,神农产姜水,黄帝宅桥山,是皆雍州之地。高阳起于若水,高辛起于江水,舜居西城(原注:据《世本》,西城为汉中郡属县,故公孙尼,子言舜牧羊于汉阳。据《地理志》,汉中郡褒中县有汉阳乡)禹生石纽,是皆粱州之地。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止;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止。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是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至于秦、汉,则朝鲜、越南皆为华民耕稼之乡,华之名于是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然今世已为通语,世称山东人为侉子者,侉即华之遗言矣。正言种族,宜就夏称。《说文》云:“夏,中国人也。”“蛮夷猾夏”,《帝典》已有其文,知不起于夏后之世。或言远因大夏,此亦与昆仑华国同类。质以史书,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谓之夏,或谓之汉,或谓之漾,或谓之沔,凡皆小别互名;本出武都,至汉中而始盛,地在雍、梁之际。
因水以为族名,犹生姬水者之氏姬,生姜水者之氏姜也。
夏本族名,非邦国之号,是故得言诸夏。其后因族命地,而关东亦以东夏著。下逮刘季,抚有九共,与匈奴、西域
相却倚,声教远暨,复受汉族之称。此虽近起一王,不为典要。然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会。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建汉名以为族,而邦国之义斯在。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中华民国之所以谥。(《太炎文录·别录卷一》)由此可知华是国名,原于华山。雍、梁二州,中间以华山山脉为界(秦岭山脉应正名为华山山脉)。我们的祖先开国,本以这二州做根据。故就华山山脉以定方位,而名其国土日华。夏是族名,说文训中国之人。因为本是族名,并非邦国之号,所以得称诸夏。
国父说过:“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在中国是适当的,在外国便不适当。”这句遗训,于今于古,都是恰当的。我们从古以来,自称华夏。华夏二字连称,便可作为国父所说“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的一个实证。又得先生这样明白的解释,使人豁然贯通,真可谓之“相得益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