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雍正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39
4.4折
¥
8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金恒源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2735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0415978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家,清史研究者。先后出版《雍正称帝与其对手》《你所不知道的雍正后宫》《雍正帝与家人》《再说雍正》;论文刊于《史林》《清史论丛》《清史研究》《紫禁城》等;热心公益文化讲座,计500余场。
目录
1
内容摘要
本书并非对雍正的整体介绍,而是就雍正朝的若干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一反前人对雍正的过度美化,从史实层面分析了雍正朝的政绩,并与康乾时期进行了比较。本书作为历史通俗读物,既区别与小说等\\\"戏说\\\"风格,又不同于严肃的学术研究,从史料入手,为读者点评当时的朝政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
精彩内容
康熙帝在阅读了《论纳谏》后有感,曾直接就忠臣与良臣关系一事说道:“人臣进言,固当直切无隐;人君纳谏,尤当虚怀悦从。若勉听其言,后复厌弃其人,则人怀
顾忌,不敢尽言矣。朕每阅唐太宗、魏征之事,叹君臣遇合之际,千古为难。魏征对唐太宗之言:‘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朕尝思忠良原无二理,惟在人君善处之,以成其始终耳。”汤斌为江苏巡抚时,就把康熙帝“以民为本”“民意即天意”作为为官执政的第一要领:“凡诸便民者,皆奏请行之,见属吏,必反复丁宁,告以君命不可负,民命不可残。”不仅康熙朝的大员必须以康熙帝“以民为本”“民意即天意”作为为官执政的第一要领,康熙帝的第二代接班人乾隆帝在执政五十八年时,也再次重申了这一点。乾隆帝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己酉(二十日)冬至第二日,乾隆帝对大臣谕旨:“朕自御极以来,惠爱黎元,加恩海寓。凡普免天下钱粮四次,普免漕粮二次。此外,偶遇水旱偏灾,随时蠲免赈恤者,又不一而足。敬念圣祖仁皇帝御极六十年……朕继承统绪。于重熙累洽之后,惟日孜孜,无刻不以民依为念……彼时大臣中或以经费有常,储蓄宜裕为词者。似为国用起见,易于动听。而不知民为邦本,为民、正所以为国,其言断不可听从也。至为治之要,首在用人,而人才究以正途为重……倘复有奏请开捐者,即为言利之臣,更当斥而勿用。”乾隆帝在执政近六十年之际,他怀念并更为敬重的,是皇祖康熙帝;他公开宣布,他继承、奉行并坚持推行的,仍是皇祖康熙帝“以民为本”“民意即天意”“君命”与“民命”并举并重的君民治国理念。
对臣属的取舍好恶,究竟是以是否忠于皇上为先,还是以民舆民心为重,康熙帝的立场态度是非常显明、坚决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一月,康熙帝在提到张鹏翮、彭鹏、郭诱等官员时说:“臣下之贤否,朕处深宫,何由得知?缘朕不时巡行,凡经历之地必咨询百姓,以是知之。”又云:“凡居官贤否,惟舆论不爽。果其贤也,问之于民,民自极口颂之,如其不贤,问之于民,民必含糊应之。官之贤否,于此立辨矣。”康熙帝并未将忠君列为第一条,官做得好不好,首先要问老百姓,这实际上已经回答并解决了忠臣与良臣孰优孰先的问题。何为良臣、好官?“不取非义之财,一心为国效力,即为好官”。
康熙帝的良臣、好官的标尺十分简单明了,但真正做到、做好,也非易事。
早在康熙十八年(1679)八月,26岁的康熙帝就对在廷众吏说:“人臣事君全在辨心术之公私,今尔诸臣之才皆能料理政务,但徇私利己者多,公忠为国者少。若诸臣肯洗心涤虑,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和衷协恭,实尽职业,庶务何患不就理,国家何患不治平哉。”康熙二十二年(1683)正月十三日谕部院大臣:“从来君臣之分虽甚尊严,上下之情贵相浃洽。尝观唐宋盛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