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子(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4.7 5.5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耳 著;史靖妍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82184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3924999

上书时间2024-10-17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耳著的《老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道家最著名的经典之一,它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读老子及老子的哲学思想、解读《道德经》的理想读物。《老子(典藏版)》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作者简介
老子,一说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地区)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目录
道德经
《道德经》介绍
第一章  大道非恒
第二章  有无相生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天根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明白四达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物之象
第十五章  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道废焉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离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无害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损之而益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内容摘要
 老子(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经》记录了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
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
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老
子(典藏版)》是解读老子及老子的哲学思想、解读《道德经》的理想读物。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老子的传奇一生及其伟大的哲学思想;第二部分对照《道德经》原文,具体注解、翻译并用生动的故事诠释这部传世著作。品读这部古代经典,从中感受老
子的哲学智慧、执政治国之道,让先贤的思想光芒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精彩内容
 第三章圣人之治原文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使民不乱④。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叵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一,则无不治矣⑨。
注解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景龙、龙兴碑及《淮南.齐俗训》所引“尚”亦作“上”。敦煌本“尚贤”作“上宝”。遂州本“民”作“人”,下句同。尚,崇尚、尊崇。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不见可欲,使民不乱:见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甲本残损。只剩“民不乱”三字。金赵秉文《道德真经集解》作“使民不乱”。河上公本。想尔本作“使心不乱”。易顺鼎、马叙伦、蒋锡昌、劳健诸家均主无“民”字。有“民”字义长。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帛书《老子》乙本作“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甲本只残余一“使”字。想尔本作“使知者不敢不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傅、范及唐宋诸本有“矣”字。惟傅、范“治”作“为”。帛书《老子》乙本只作“则无治矣”。甲本全句损毁。
敦煌、景龙亦无“为无为”三字,并无“矣,,字。
译文不推崇贤才功名,使民众不争名位;不重视难得的财物,使民众不偷盗:不让民众看见可贪的功名利禄,使民众不作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理是:简化人民的思想(使其头脑空空),填满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向,强壮人民的体魄,经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即使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生事。
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则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
解析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他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争夺功名利禄。前面说到.先秦时代关于选贤用能的学说已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各诸侯国争用贤才也形成了必然的趋势。老子在这种背景下,敢于提出‘‘不尚贤,,的观点,与百家诸子形成对立,似乎不合时宜。不过,老子的观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