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
  • 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
  • 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
  • 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
  • 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53.7 5.4折 99 全新

库存39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86080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9元

货号30061827

上书时间2024-10-1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壹  哲学篇:中国历史哲学纲要
  一、作为中华民族之信仰的历史
  二、历史的精神现象学过程
  三、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四、中国历史的时间结构
  五、从奉天承运的天子到普遍均质的人民
  六、中华民族的世界历史使命
  七、历史运动的内生方向
贰  社会学篇: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
  一、从欲望到信仰
  二、制度的演化
上篇  作为“中国”的世界
第一章  地理与历史
  第一节  中原
  第二节  草原
  第三节  过渡地带
  第四节  西域
  第五节  雪域
  第六节  西南
  第七节  海洋
第二章  第一轮历史大循环:封建社会
  第一节  三轮大循环
  第二节  脱于混沌,封建初成
  第三节  封建的巅峰与瓦解
    一、周厉王之败
    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三、技术进步与封建社会的终结
  第四节  思想的自由奔流
    一、轴心文明思想的开启
    二、史学的勃兴
第三章  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
  第一节  中原帝国与草原帝国
    一、天下定于一
    二、草原的兴起与中原的豪族化
    三、从豪族崛起到中原陆沉
  第二节  塞北的精悍气血与江南的衣冠礼乐
    一、塞北的精悍气血
    二、江南的衣冠礼乐
    三、孝文帝之败与宇文泰之成
  第三节  普遍帝国及其瓦解
    一、关中与关东
    二、海上声教与西域胡风
    三、安史之乱与西域新命
    四、吐蕃的聚与散
    五、技术进步与豪族社会的终结
第四章  第三轮历史大循环:古代平民社会
  第一节  精神的自我超越
    一、普遍帝国与特殊认同的矛盾
    二、儒学的新谱系与自我超越
  第二节  特殊帝国及其蜕变
    一、从“伦理世界”到“伦理-官僚世界”
    二、二元帝国的精神自觉
    三、西域的历史伏笔
  第三节  大陆普遍帝国及其绝唱
    一、元:“大一统”抑或“大居正”?
    二、明:大陆的专权与海洋的兴起
    三、清:大陆普遍帝国的绝唱
下篇  内在于世界的“中国”
第五章  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帝国余晖
  第一节  世界市场背景下的诸多新要素
    一、外生的技术进步与新经济要素
    二、新的知识与新的人才
    三、大英帝国主导的新秩序
  第二节  帝国的中兴与终结
    一、帝国均衡的起伏与变迁
    二、海洋与过渡地带
    三、西域的命运与陆海大博弈
    四、印度洋的风与大西洋的风
    五、西南的奇迹
    六、东北的隐喻
  第三节  从普遍帝国到普遍人民
    一、普遍主义的重新想象
    二、法权视野
    三、民族主义与革命
第六章  进行中的第四轮历史大循环:现代平民社会
  第一节  革命与战争的正当性
    一、政治经济学视角
    二、政治哲学视角
    三、内部革命与外部革命
  第二节  远东的力量格局
    一、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谋划
    二、俄国的谋划
    三、日本的谋划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外与内
    一、民族主义与外部世界
    二、民族主义的内部困境
    三、民族主义的格局欠缺
  第四节  共产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一、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国体建构
    二、中华民族的自我超越
    三、大陆帝国的自我超越
  第五节  从宪法制到宪法典
    一、宪法的形式与质料
    二、从《清帝逊位诏书》到无产阶级专政
    三、共产主义法理学分析
第七章  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失衡
  第一节  中国经济崛起的奥秘
    一、创新经济与土地财政的时间耦合
    二、供应链网络的规模效应
  第二节  世界秩序的变迁与失衡
    一、从“中心-边缘”结构到“双循环”结构
    二、世界秩序的失衡与金融危机
    三、“不可能三角”与世界秩序
  第三节  全球治理秩序之变迁
    一、贸易过程的时间维度与国家政治的空间维度
    二、从摩尼教秩序到奥古斯丁秩序
  第四节  “文明的冲突”与普遍秩序的演化
    一、伊斯兰世界的困境与反抗
    二、奥古斯丁秩序的二阶属性
    三、普遍秩序的演化过程
第八章  世界历史民族的精神自觉
  第一节  精神如何自觉?
    一、哈耶克秩序与黑格尔秩序
    二、施密特问题
  第二节  大国的自我超越
    一、实力、理想、制度
    二、海洋秩序与陆地秩序
    三、海洋霸主的自我超越:从英国到美国
    四、陆地霸主的自我超越:以德国为例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的合题
    一、中国作为世界秩序的海陆枢纽
    二、中国秩序作为世界秩序的全息缩影
    三、生成中的世界与普遍宪制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施展著的《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是一
部纵览中国千年历史、探索当下世界的“中国力量”的历史人文读物。本书运用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与方法,致力于在一种全球的视野下,主要论述了自夏商周至清末中国古代草原-农耕-海洋的南北向三重结构和平原-绿洲&高原的东西向次级结构,对以下问题给出内在连贯统一的解释: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结构在古代的形成,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作为世界枢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所
具有的世界意义。贯通所有这些问题的解释逻辑,是中国的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它作为一个古老且未中断文明,所带来的历史记忆,一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效应。
本书认为,对中国的超大规模性的理解,是理解中国问题的一个根本前提,这就构成中华文明区与其他文明区的重要区别。

精彩内容
从上古时代起,途径内亚传来的西亚肥沃新月地带的物产、技术等,陆陆续续进人中原地区。因地利之便而率先接触到这些技术的周人、秦人,在中原的王朝更替中占尽了优势。嗣后的历史中,来自印度和波斯乃至地中海东岸地区的宗教,如佛教、摩尼教、
祆教、景教等,也陆陆续续通过中亚传播到中原以及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形成了新的精神凝聚力要素。
佛教对中原的原生文化构成挑战,景教和摩尼教以及再后来的藏传佛教则改变了草原上的信仰,这些都带来东亚的精神和政治转型。8世纪中期之后,伊斯兰教缓慢进人中亚,带来更加复杂的精神世界,其影响直到今天。
欧亚大陆更远方的西部欧洲,不会面对来自北方的游牧帝国的压力,但是麦金德注意到,“在一千年内,一系列从亚洲兴起的骑马民族,穿过乌拉尔山和里海之间的宽广空隙,踏过俄罗斯南部开阔的原野,取得了欧洲半岛的中心匈牙利;由于反对他们这一需
要,于是形成了周围的每一个伟大民族——俄罗斯人、日耳曼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这些来自骑马民族的大规模西迁,其动力源很多时候来自中原地区。
中原人口众多,接受了通过内亚地区传播过来的文化和技术,与本土文化互构结合,发展为庞大的经济与战争力量,再反过来对游牧部落形成压力逼其西迁。失败的游牧者向西面形成的压力,通过各种人群层层传导进入欧洲,形成一个外生变量,在欧洲内部的演化逻辑上增添了新的动力,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也在中世纪以后逐步促成了欧洲的自我组织与自觉意识。可以把欧亚草原通道想象为汽缸,游牧部落就像是活塞,中原农耕区则是蒸汽动力来源,中原的爆发与收缩的节律,长时期地促动着整个世界历史的运动。而西方完成自我更新之后,在近代崛起,并通过海洋征服了全球。中国随即经历了一个新的收缩与爆发的历史周期,直到今天。
这一系列复杂的地理空间结构,还要经受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影响。历史上的草原民族南侵中原,既有可能是因为寒冷骤至,资源不敷使用,也可能是因为温暖太久,人口繁衍过剩;中原不得不做出一系列的应对,或胜或败,历史上长城的修建位置在某些区域
曾经南北波动两三百公里。倘把气候变迁视作“天”,具体的地理结构视作“地”,可以说,正是这天覆地载,才搭建起人类历史所赖以展开的舞台,人类的精神史在天地之间逐渐自我发展、充实起来,天地因此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提供外部坐标系。
在这样一种大的地理空间视野下,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并不是个单一均质空间中的运动,而是个多元复合体系的演化。这个体系的结构复杂性超过了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其内部同时包含着多种生态一文化一经济区域,诸区域内所生活的人群在历史上起着各自差异很大、又不能相互替代的作用,彼此间有着深刻的共生与互构关系;脱离开其他区域,单个区域的历史逻辑便完全无法获得解释。
P16-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