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爱民国(民国文人的婚恋微纪录)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13
4.3折
¥
3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陆阳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512615670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2793123
上书时间2024-10-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民国是一个中西交流、风云激荡的时期,更是一个思想开放、自由浪漫的时代,梁启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这些文人在民国舞台上次弟登场,他们不仅用强悍的精神引领时代,还有缱绻的柔情蜜意。
情感的缩命,人生的无奈,精神的求索交织而出的民国婚恋,或典雅从容,或惊世骇俗,或坦然率真。
《情爱民国(民国文人的婚恋微纪录)》由陆阳著,辑录了150位民国文人的爱情、婚姻轶事,既有写意式的记述,又有工笔式的描绘,对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以期通过婚恋这一课题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它是札记,是文论,是历史的碎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饱览民国悲欢爱,缱绻世间不了情。
作者简介
陆阳1970年1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青年学者。长期关注苏南的变革与发展,公开发表论文近30万字,并公开出版《中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穷人也可以富》等专著,其中,《中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获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从“上一站”走来的人
第二章:“双轨”的爱情
第三章:那些“鸳鸯”那些“蝶”
第四章:婚姻的大学
第五章:革命的爱情
第六章:才女的花样人生
第七章:诗人之爱
第八章:当爱情遇上婚姻
第九章:爱上最好年龄的人
内容摘要
《情爱民国(民国文人的婚恋微纪录)》由陆阳著,主要内容:“寻求灵魂伴侣”这样一个愿望,引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不同典型女子的生
命之间。
一手缔造了民国气质的温儒胡适经历了绚烂夏花、静美秋叶之后,最终与小脚夫人厮守一生,不讲爱情与风月。
经天纬地、风流成性的陈独秀,暮年之时,在一
个年轻的乡下女子的感召下,浪子回头,回归书生本色,懂得了家庭和婚姻的重要。
女神张兆和与外表柔顺的沈从文风轻云淡地携手度过一生
时,有人问一句:婚姻,对她,抑或对他,是“甜酒”还是“苦酒”?外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郁达夫,由父母包办的女子,竟是个古典才女,但七年之期到来,郁达夫终抵不过对杭州美女王映霞的移情别恋。
景色秀丽的武汉珞珈山下,凌叔华的爱情终于喷薄而出,但给的不是挚爱的丈夫陈西滢,而是来自异国的浪子……《情爱民国(民国文人的婚恋微纪录)》的故事,印证了这样的话:爱情之选,没有对错;婚姻如水,冷暖自知。
精彩内容
民国的上一站,是晚清。
从晚清走过来的文人,不得不面临“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无论守旧,还是革新,无论伟大,还是尴尬,他们的婚姻无一不流淌着千年的制度之血,没有自由,缺少浪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之基;妻妾成群、儿女双全,是婚姻之相;人伦纲常、大义存焉,是婚姻之本。
如今,婚姻选择的空气自由、民主,但婚姻竞又变得如
此脆弱,难经一场风雨。
似乎。婚姻的幸福,无关乎制度。
●在晚清,在民国,梁启超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发起“公车上书”,参与“戊戌变法”,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辗转各地讲学、著书。1889年,年仅17岁的梁启超考中举人。
主考官李端棻、副主考官王仁堪各自都有结亲的打算。王仁堪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儿,想招梁启超做女婿,打算拜托李端棻作媒。
谁知李端棻也想把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正欲请王仁堪代为说媒。当王仁堪来到李端棻处正欲启齿,李端棻却先下手为强,拜托在先。这一来王仁堪只得忍痛成人之美。但这桩婚事倒有点像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久居乡间的梁父表示不敢高攀
。李端棻便让人转告梁父:“我固知启超寒士,但此子终非池中物,飞黄腾达,直指顾问。我只管物色人才,勿以贫富介介。且我知我女弟固深明大义者,故敢为之主婚。毋却也!”两年后,梁启超与李蕙仙在北平成亲。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东京,李端菜赠予梁启超赤金二百两,助这位内弟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因此受累,丢掉乌纱帽,流放新疆。
●1899年11月,梁启超从东京到美国的夏威夷檀
香山奔走演说,积极鼓吹变法维新。清廷驻檀香山领事对他大为忌恨,买通当地的一家英文报纸,发表文章攻击梁启超。梁启超心中不服,苦于不懂英文,不能回击,只好置之不理。不料此后不久,竟出现一桩怪事,另一家英文报纸上连载为梁启超辩护的文章,文字清丽,论说精辟。显然,作者对梁启超的经历和著述了如指掌,但文章未署名。其实,这些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檀香山小学的教员,名叫何蕙珍,20岁。很快,梁启超就与这位何蕙珍见
了面。有一
天,檀香山一位姓何的华侨巨商在家里举行宴会,邀
请梁启超作即席讲演。梁启超应邀赴宴。这位华商的长女正是何蕙珍,席间担任梁启超演讲的翻译。演说完毕,何蕙珍向梁启超讲明了代为“笔战”的过程。梁启超为之倾倒,在随后的交往中,梁郎赠小像,何女馈小扇,两情暗洽。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有一节专门写到“梁任公之情史”,说梁启超在与何蕙珍二度会面之后,确曾向何蕙珍求婚,但何蕙珍考虑到梁启超是有妇之夫,便托人答复他八个字:“文明国律,不许重婚。”梁启超在檀香山小住了一年半,将奇情艳遇写成24首情诗,陆续发表在《清议报》上,他的老师康有为看后斥之为“荒淫无道”。
●原配夫人李蕙仙比梁启超大几岁,出身富贵人家,个性豪爽泼辣。婚后,梁启超处处容忍、谦让,因此落得个“惧内”的名声。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认定梁启超的婚姻并不美满:“李女貌陋而嗜嚼槟榔。启超翩翩少年,风流自赏,对之颇怀缺憾,然恃妇兄为仕途津梁,遂亦安之。”与何蕙珍相识之后,梁启超曾经给远在上海的李蕙仙去信,用极其细腻的文字描述了自己与何蕙珍相识的情景,并且把自己复杂的心情诉诸笔端。李蕙仙读了梁启超的信,自然气恼,她给梁启超写了一封回信,大意是:如果你喜欢何蕙珍,就娶她为妻,我会禀明父母大人为你做主;如果你能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以大义为重,就不要再牵挂此事,保重身体要紧。梁启超收到这封信后大惊失色,因为他知道父母绝对不会同意他私自娶亲,于是赶紧复信赔罪,表明态
度:“得六月十二日复书,为之大惊,此事安可以禀堂上?卿必累我挨骂矣;即不挨骂。亦累老人生气。若未寄禀,请以后再勿提及可也……任公血性男子,岂真太上忘情者哉?其于蕙珍,亦发乎情,止乎礼仪而已。”这封信发出不到一个月,梁启超便“急抵沪”,当面向夫人请罪。
●梁启超返回日本后,心思一转,决意做一回“月老”,将何蕙珍介绍给中年丧偶的同门师弟麦孟华。但何蕙珍以恪守独身主义终身不嫁为由,婉言谢绝。不过,后来梁启超任民国司法总长时,何蕙珍从檀香山来北京,欲与之结秦晋之好。
但梁启超只在总长的客厅里接待了何蕙珍,她只好怏快而返。李蕙仙病逝后,何蕙珍又从檀香山赶来,但梁启超仍然婉辞。何蕙珍的表姐夫、《京报》编辑梁秋水责备梁启超“连一顿饭也不留她吃”。
P001-00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