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专题述要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38.3
6.4折
¥
5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于语和|责编:刘晶
出版社清华大学
ISBN9787302550730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0886450
上书时间2024-10-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
导 论1
第一章 道在器中——中国传统社会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6
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6
一、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性因素6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7
三、中国传统文化1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16
一、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发展脉络16
二、中西传统法律思想的差异38
第二章 礼法结合——中国传统礼法关系条辫43
第一节 礼与法43
一、释“礼”43
二、说“法”48
第二节 礼法融合的过程50
一、礼法由合到分50
二、礼法由分到合65
三、礼与法的关系——以唐律为例9
第三节 清末修律的礼法之争82
一、关于“存留养亲”制度的存废82
二、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83
三、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83
四、关于子孙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84
五、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84
第三章 德主刑辅——中国传统德刑关系综述86
第一节 诠“德”86
第二节 德主刑辅思想的形成过程87
一、“明德慎罚”——德刑关系的滥觞88
二、“孰轻孰重”——德主刑辅思想的孕育90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德主刑辅思想的定型与完善95
四、“礼法并用,明刑弼教”——德主刑辅思想的发展与巩固102
第三节 德主刑辅思想在古代的具体运用105
一、修订礼制,梳理纲常名教,使之社会化105
二、引礼入法,使道德法律化、法律儒家化106
三、德礼至上,法律依循道德,使司法道德化107
第四节 实施德主刑辅治国方略的原因107
第五节 德主刑辅思想的现实意义109
一、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的积极意义110
二、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的消极影响113
第四章 无讼息争——中国传统无讼思想撮要116
第一节 中国传统无讼思想概述116
一、无讼的语源116
二、无讼是传统社会的理想境界117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无讼思想的历史根源120
一、“无讼”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120
二、“无讼”思想产生的制度保障121
三、“无讼”传统产生的思想根源123
四、百姓对诉讼的恐惧心理125
第三节 中国古代社会实现无讼止争的手段126
一、德礼教化126
二、调处息争127
三、拖延拒绝130
四、刑罚惩罚132
五、证据息讼133
第四节 无讼法律思想评说138
一、传统无讼观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138
二、传统无讼观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140
第五章 外儒内法——中国传统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纠葛梳理145
第一节 儒家法律思想要旨145
一、维护“礼治”145
二、提倡“德治”148
三、重视“人治”152
第二节 法家法律思想概说154
一、法律的一般理论154
二、法家的“法治”理论157
三、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160
第三节 儒法融合164
一、礼法兼施、王霸并用——儒法融合的先驱:荀子164
二、秦王朝的始兴终亡,法家学说的盛极而衰166
三、从台前到幕后,儒法融合的真正完成166
四、魏晋时期律学的兴起170
五、“德本刑用”背景下对法家思想的兼采171
六、宋明理学家对法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172
第六章 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伦理法的流变175
第一节 家国同构的伦理法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176
一、家国同构的伦理法的形成背景176
二、伦理法的基本精神177
第二节 伦理法发展历程179
一、伦理法治理国政——夏、商、西周三代179
二、伦理内容开始法律化——春秋战国时期180
三、伦理法的飞跃发展期181
四、伦理法的成熟期182
五、伦理法思想面临的挑战183
第三节 伦理法思想在法制中的体现186
一、确认家长对子女婚姻的决定权187
二、确认家长对子女的惩罚权188
三、确认侵犯亲权加重处刑的原则189
四、确认“为孝屈法”“为亲屈法”的原则191
五、确认家长对财产的支配权192
第四节 天理、国法、人情交互为用193
一、“情”“理”“法”之间的关系193
二、“情”“理”“法”之间的冲突194
第五节 传统伦理法的现代价值197
一、浓郁的法律人文精神197
二、理性的法律秩序观念198
三、合理的社会衡平意识199
第六节 传统伦理法的反思与重构200
一、传统伦理法的局限性200
二、如何在现代环境中重构伦理法202
第七章 引经注律——中国传统律学的兴与衰204
第一节 “律学”及其与西方“法学”的区别204
一、“律学”解204
二、“律学”与“法学”的区别205
第二节 传统律学发展演变的历程207
一、秦代:律学的初兴207
二、汉代:律学的发展209
三、魏、晋至唐:律学的繁荣211
四、宋、元:律学的衰落214
五、明清:律学的复兴215
第三节 我国传统社会有“律学”无“法学”的原因217
一、律学与法学研究的对象不同217
二、律学与法学研究的方法不同218
三、律学与法学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同219
第四节 传统律学的时代价值220
第八章 西法东渐——中国近代法律思想概观223
第一节 西法东渐的背景与途径223
第二节 传统士人对于西法的迎拒态度224
一、曾国藩固守传统的法律思想224
二、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变法思想227
三、梁启超基于进化论的变法主张229
四、严复自由主义的法律观念232
第三节 清末修律期间的礼法之争233
一、清末修律的背景和礼法之争233
二、张之洞保守主义的修律选择235
三、沈家本会通中西的修律主张239
第四节 孙中山关于民主政治的新法制思想243
一、三民主义244
二、“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理论245
主要参考书目247
后记248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累积、沉淀而成,其中也汇聚了该领域学界前辈时贤的许多真知灼见。
在构筑过程中,本书一改以往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常用的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铺陈的编纂定式,而是精选中国法律思想史发展中关涉的八个方面,对每一个方面进行纵向发展和横向关联的论述,并力求以简洁的语言和丰赡的文献,概括诸论题深刻意蕴,形成“道在器中、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无讼争息、外儒内法、家国同构、引经注律、西法东渐”八个专题。该编纂方式对帮助读者全面系统理解中国法律思想史会有所裨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