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全球变暖:增订版
  • 发现全球变暖:增订版
  • 发现全球变暖:增订版
  • 发现全球变暖:增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发现全球变暖:增订版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9.5 4.3折 69 全新

库存9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斯潘塞·沃特(Spencer Weart)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04699275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1745108

上书时间2024-10-1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斯潘塞·沃特(SpencerWeart),美国物理研究所物理历史中心名誉主任,著名科学史专家。著有《核恐惧的诞生》《手握大权的科学家》等。
李虎(译者):北京大学硕士,供职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译有《物种起源:现代注释版》《众病之王:癌症传》《细胞叛变记》等二十余种图书。

目录
引言 / 001
第 1 章 气候,怎么会改变? / 007
第 2 章 发现一种可能性 / 029
第 3 章 精巧而脆弱的系统 / 051
第 4 章 可见的威胁 / 081
第 5 章 公众警告 / 109
第 6 章 反复无常的野兽 / 141
第 7 章 打入政界 / 169
第 8 章 向权力讲授科学 / 189
第 9 章 工作的终点……也是起点 / 215
第 10 章 反思 / 239
第 11 章 故事未完 / 249
大事记 / 256
参考文献 / 269
译后记 / 285

内容摘要
这并非是一个科学高歌猛进的故事,而是一段科学家如何在怀疑与否定中不断前行的历史。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地球到底是在变冷还是变暖,人类在其间起到多大作用,来自科学界内部与外部的质疑声从未停止,直至结论越来越明晰。
这也并非是一个学科孤军奋战的故事。对于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球气候系统,判断其长期发展趋势绝非易事,气象学、天体物理学和海洋学等学科陆续投身其中,力求揭示这个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系统全景。
这同样并非科学圈共谋的故事。财政压力、冷战、政府政策、公众态度都影响着研究取向与进展。幸运的是,当科学家艰难达成共识后,他们能够说服越来越多的政府和民众采取积极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而今,面临全球变暖带来的更多极端气候,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行动,正当其时。

主编推荐
1.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科学》推荐的经典之作2. 作者特为中文版增写一章内容3.冷静审视二战以来气候学的发展史,破解全球变暖“阴谋论”4.从少数科学界的设想,到全球公众议题,全球变暖理论如何在重重否定、忽视与争议中前行?科学又如何与政治交互,影响着政府气候政策?

精彩内容
第1章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在谈论天气。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这个话题发生了不同寻常的转变。老人们开始坚持说,天气真的不像以前了。他们童年记忆里19世纪90年代骇人的暴风雪、早秋时节冰封的湖面,这一切都结束了。年青一代赶上了好天气。大众媒体上开始涌现文章,宣称冬天真的变得温和了。气象学家仔细查看了自己的记录,证实了这种说法:暖化的趋势来了。专家们告诉科学记者说,霜冻晚了,几百年来都不曾见过小麦和鳕鱼的北部地区,现在却可以收获小麦、捕获鳕鱼了。正如《时代》杂志在1939年所言:“年纪大的人说自己小时候的冬天更冷,他们很对……起码就目前来说,世界是在变暖,搞气象的人对此已经确信不疑。”没有人为这种变化担忧。气象学家的解释是,天气模式的适度变化总是存在的,其周期可长达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如果20世纪中期恰好是一个变暖时期,那还不赖呢。1950年一篇典型的大众文章向人们许诺:“新的、广阔的粮田将被开垦出来。”诚然,如果变暖持续下去,可能会出现新的沙漠;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海滨城市——出现“另一次大洪水,就像《圣经》中记载的大灾难一样”,但所有这些,都仅仅是关于遥远未来的多种推测而已。许多职业气象学家则怀疑所谓的“全球性变暖的趋势”是否真的存在。他们看到的不过是正常的、暂时的、地区性的波动。一篇杂志报道解释说:如果真有变暖趋势,“气象学家并不知道目前的变暖趋势将会持续20年还是2万年”。1952年8月10日的《纽约时报》评论说:30年后,人们可能会对20世纪50年代的暖冬心生向往。
专家们的这种共识遭到了一个人的挑战。1938年,盖伊·斯图尔特·卡伦德(GuyStewartCallendar)挺身而出,在伦敦的皇家气象学会发言,谈论气候。卡伦德有点越俎代庖,因为他并不是职业气象学家,甚至也称不上是科学家。他只是一名蒸汽动力工程师。研究气候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把大量业余时间用于汇集气象统计数据。他比任何人都确认这些数据的确表明地球上许多地方在变暖。现在,卡伦德告诉气象学家,他知道谁应该为变暖负责——是我们,是人类的工业!我们到处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千百万吨的二氧化碳,而正是二氧化碳在改变着气候。
这种想法并不新鲜,因为19世纪,基础物理学已经成形。19世纪初期,法国科学家约瑟夫·傅里叶(JosephFourier)曾经问自己: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像地球这种行星的平均温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当时的物理理论刚刚达到能面对这种问题的程度。当阳光射到地球表面,给地球带来温暖的时候,为什么这颗行星不继续升温,直到和太阳本身一样热呢?傅里叶的回答是:受热的地表发射出看不见的红外辐射(一种常见的热辐射的类型),把热量送回了太空。但是,他利用自己的新理论方法计算红外辐射的有关物理量之后,得到的温度却远在冰点之下——要比实际的地球冷许多。
傅里叶认识到,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的差距是由地球的大气层造成的,大气层以某种方式把红外辐射留存住了。他试图把笼罩着大气层的地球比作一个被玻璃板覆盖的箱子。阳光射入箱子,热量跑不出来,箱子内部就变热。这个解释看似有理。在傅里叶的时代,已经有几位科学家开始论述是“温室效应”使得地球避免被冻僵了。这是个误解,因为温室能够保温是另一个原因——阳光加热了温室里的气体,玻璃板又能保证被加热的气体不致散失。而傅里叶认识到,大气层为整个地球保温的方法更加精巧。大气层的“高招”是:拦截住从地表发出的部分红外辐射,防止它们散发到太空中去。
这其中的道理首先由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Tyndall)解释清楚。丁达尔对地球大气层可能怎样控制地球温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不过,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红外辐射可以穿透一切气体,这种观念妨碍了丁达尔的思考。1859年,他决定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验证一下。他证实了红外线的确可以穿透大气层里的主要气体——氧气和氮气。正当想放弃实验的时候,他突然想到用煤气来尝试一下。这种煤气是通过加热煤炭产生的,用于照明。他的实验室通有煤气管道。他发现:红外辐射碰到这种气体就像碰到了木板一样,不能将其穿透。于是,通过丁达尔实验室的煤气喷嘴,工业革命宣告了自己对地球热量平衡的意义。丁达尔继续试验其他的气体,发现气体二氧化碳也不可被红外辐射穿透——这是我们现在称为“温室气体”中的一种。
地球大气层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虽然只占万分之三(按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计算),但是,丁达尔却看出它能够引起暖化。一张纸遮住的阳光要比一池清水遮住的阳光还多。与此类似,痕量的二氧化碳改变了整个大气层的红外辐射去向。从地表发出的大部分红外辐射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其热量没有散发到外层空间,而是被传送回空气里。不仅空气被加热了,而且大气层保留的部分能量也辐射回地表,从而加热了地表。所以,有二氧化碳存在的地球,其温度就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比没有二氧化碳存在的情况要高。丁达尔简明地写道:“正像拦河建坝会导致河水局部变深一样,我们的大气层拦截了绝大部分红外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局部升高。”丁达尔对这些研究的兴趣起源于一门完全不同类型的科学——他希望解决当时科学家激烈争论的一个谜题:史前冰期。“史前冰期”的主张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它的证据却雄辩有力。被侵蚀掉的岩层,北欧和美国北部随处可见的奇怪碎石沉积,这些看起来和阿尔卑斯山冰川的作用一模一样,只是规模更加浩大。在激烈的争论中,科学家开始接受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很久以前(虽然在地质年代上来说并不特别久远,因为石器时代的人类经过了这个时代),地球北部地区曾经被埋在厚达1.6千米的大陆冰盖之下。这是什么导致的?
大气层内组成气体发生的变化是一种可能,虽然可能性不大。在组成大气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并非“重要嫌疑人”,因为它在大气中浓度很低。真正重要的“温室气体”是水蒸气。丁达尔发现,水蒸气能轻易地挡住红外线。他解释说,水蒸气“是一个毯子,对于英格兰的植物来说,这个毯子要比衣服对人的作用更必要。如果在一个夏夜把水蒸气从空气中拿走……太阳升起的时候,就只能照耀冰封霜冻的英格兰岛了”。6所以,如果吸干了大气层中的水分,冰期就会降临。丁达尔推测,目前大气层的平均湿度是由某种自动平衡维持的,全球温度也是如此。

媒体评论
一本很棒的书……或许,我能给予这本书的优选赞扬,就是向大家报告,我打算在自己的气候课程上用它来代替我自己的书。相比而言,《发现全球变暖》既写入了近期新成果,又具有历史均衡性,文笔优美,言简意赅。——斯蒂芬·施耐德,《自然》我非常惊喜地发现,斯潘塞·沃特的叙述提供了关于学科如何发展的宝贵而有趣的材料——它不局限于气候科学,也论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其他科学学科、媒体、政治趋势,甚至20世纪历史(尤其是冷战)。——托马斯·克罗利,《科学》简短而精彩的书,为有关全球变暖的激烈辩论增加了理性之声,并将为任何想要深入理解该问题的人提供一个良好起点。——莫琳·克里斯蒂,《美国科学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