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创新奉献( 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47.5
7.0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邹大挺
出版社科技文献
ISBN9787518907786
出版时间2015-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446098
上书时间2024-10-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目前有25位科学家荣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编著、邹大挺主编的《信念创新奉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采)》一书是每位获奖人的小传,单独成篇,集聚成书。小传从获奖人的家世、求学经历和科技创新道路展现其成长历程;通过对获奖人学术思想的梳理,从其所从事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关键技术难关的攻克来了解其创新思路的源头与方法;从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历程中总结获奖人对中国科技进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展现获奖人在学风建设、科学道德、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和优秀品质。
目录
“矛盾”的数学家——中国数学机械化、拓扑学研究的奠基者吴文俊
追梦圆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特立独行的“技术控”——“汉字激光照排”创始人、计算数学专家王选
留白大师——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者、著名物理学家黄昆
不辞夕阳铸“神威”——超级计算机专家金怡濂
研读黄土万卷书——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
问天人——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大爱无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知难而上不停步——“中国远缘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闵恩泽
百兼天下一生爱好是天然——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
万颅之魂——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
国之所幸——“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跨界者——著名数学家谷超豪
一辈子搞航天无怨无悔——“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善者无为——著名材料学家师昌绪
一代儒医——著名血液病学专家王振义
留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世?——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
走过人生的“三个时代”——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
一定要干出汗的活——著名力学家郑哲敏
军工界里的“刀马旦”——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王小谟
逐光者——中国化学激光奠基人、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
以身许国铸核盾——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程开甲
“隐身”的国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于敏
后记
内容摘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自2000年实施以来共有25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科学家获此荣誉。他们是当代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开拓者,是我国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杰出典范。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编著、邹大挺主编的《信念创新奉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采)》一书采用传记文学的形式。每位获奖人单独成篇,编撰成书,首次呈现了这25位获奖者的崇高风采。
本书写作特色鲜明,语言平实,以丰富翔实的图文素材展现了大师们求学、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壮美人生,并从侧面折射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壮观历程.是开拓者们从无到有、励精图治、拼搏奉献的奋斗历程的缩影与生动写照。本书既是一本科学大师们的传记,又是一本反映创新方法、励志的科普作品。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氛围中,对大中学生和广大科技人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在吴文俊完成惠特尼乘积公式证明的同一年,他考上了中法交换生,于1947年秋到达法国,进入美丽的斯特拉斯堡城,潜心跟随两位导师开展研究工作,一位是艾利斯曼,另一位是H·嘉当。在巴黎期间,他在示性类研究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到1950年春,吴文俊与另一位数学家托姆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托姆证明了STWh示性类的拓扑不变性,而吴文俊引进了新的示性类,后来被称为“吴示性类”,并证明了公式W=SaV,也就是后来的“吴公式”。公式给出了各种示性类之间的关系与计算方法,并导出一系列重要的应用,使有关示性类理论成为拓扑学中完美的一章。他们的合作成果,在拓扑学领域研究中引起轰动,数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拓扑地震”。
此后,他继续进行代数拓扑学示嵌类方面的研究,独创性地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其中关于多面体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示嵌类”。
吴文俊分别为这些重要的示性类命名,首次使用施替费尔一惠特尼示性类、庞特里亚金示性类、陈省
身示性类等名称,并明确指出它们不同的数学内涵,理清彼此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其他的示性类可由陈省
身示性类推导出,反之则不能,从而推导出陈省身示性类的重要性。他还建立了施替费尔一惠特尼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第二)公式。
吴文俊在法国期间取得的系列成果,不仅影响了以后拓扑学及有关领域的发展,而且开辟了新方向,也让他成为当时中国内地最有国际声望的数学家之一
。
声名背后还是“苦功夫”。正如前文所说,20世纪40年代,关于示性类的研究短期内集中出现了许多重大进展,陆续发表了许多学术成果。要进入研究前沿,必须了解已有的研究,读懂这些论文。英文对吴文俊来说不算难事,可苏联数学家庞特里亚金的文章是用俄文发表的,而吴文俊没有学过俄文,面对像天书一般的俄文,他没有退缩。吴文俊找来俄语语法书籍,粗读一遍后,开始利用俄文字典逐字查找字义,逐句翻译,逐段理解数学内容,然后全文融会贯通。
就这样一字一句地啃,他硬是读懂了庞氏的文章,掌握了庞氏建立示性类的想法、途径和数学内涵。
吴文俊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那几年,他的研究没有时间表,没有白天黑夜,只要有想法,有一线攻克难点的希望,他就会立即投入其中,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这种劲头没有随年龄增长而消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年龄略长的一些人都记得这样的情形:在数学机械化研究过程中,吴文俊日夜演算推导,演算中出现的多项式,经常有数百项甚至上千项,需要几页纸才能抄下,稍有疏漏,演算则难以继续。60岁的吴文俊像年轻时一样,数月如一日,下“笨”功夫、“苦功夫”。
在理论和纸上的演算得出结果后,数学机械化必须在计算机上验证,才能真正证明其可行性和正确性。从没有接触过编程、只会用电脑发邮件的吴文俊开
始从头学习编写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语言更新换代迅速。当他基本上能用.Basic语言一次编写4000~5000行的证明定理程序时,这种语言却被换成了Algol语言。他只好又从头学起,等他好不容易熟悉之后,Algol又被淘汰,他又要开始学习:Fortran语言。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硬是拼了下来。
在那些日子里,他的工作日程通常是这样的:清晨,他来到机房外等候开门,进入机房后是八九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下午5点左右,他步行回家吃饭,抓紧时间整理分析计算结果。晚上7点左右,他又出现在机房工作至第二天凌晨。有时深夜离开机房,回家稍稍休息四五个小时,又在清晨来机房等候开门。
若干年内,他的上机时间遥居全所之冠。年轻的机房管理员心疼老爷子:“吴先生您这么干下去,我们都要顶不住了。”“为了证明定理,我用最笨的办法——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步步手算,不记得算了多少行,最后算成了。先证特殊情形,再证一般情形,说明计算机可以证明定理。”吴文俊日后回忆。
吴文俊就这样靠“笨功夫”取得了骄人成就。但事实上,幼年时的吴文俊就表现出天资聪颖。吴文俊4岁就被送到附近的小学上学。由于弟弟夭折,家人对他的看护十分仔细,很少让他独自在外停留,因此,大多数时间他只能待在家里。父亲的藏书对他很有吸引力,因而养成了他爱买书、爱读书的习惯。童年吴文俊已酷爱读书,整天泡在书架前,手不释卷。
高中毕业时,他成了班里少有的高才生。
(P005-00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