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大夏书系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36.8
6.7折
¥
5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魏忠
出版社华东师大
ISBN9787567590717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0670679
上书时间2024-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人工智能、AI教育、教育信息化、编程、区块链技术、大数据,这些充满了未来感的词汇正在改变人的生活。看似有些保守的教育领域,自然也身在其中。面对时代发展大潮,教育人如何理解,如何应对,从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魏忠,学者、行者、旁观者,博士,未来教育学者,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庚商智能教育(苏州、上海、珠海、西安、大连)董事长。魏忠曾经在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交流访问与工作,且具有主流IT企业20多年高管经验。2007年开始,魏忠创办庚商智能教育科技公司,在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开始了独特的教学实验,根据每年的实验成果不断思考、提升并开发出产品推广到100多所学校,出版了5本教育专著,撰写了500多篇教育文章。其中《看不见计算机的信息化》,《信息教育技术到信息教育思维》,《教育之真、趣、美》,《教育数据革命,思维革命,场景革命》等文章具有广泛影响。
目录
前言 智能时代何以需要教育智慧?
PART 1 慧谷:数字时代的实体价值
课堂还给人生,校园映射云影
教育三体,我本混沌,你别忽悠
教育即负熵,学校何耗散?
人工智能发力,教育如何护航新实体经济?
可计算社会的教育进化
如何从一个创客网站计算它的民科程度?
苏东坡的好运气
资源要富,活动要苦,评价要贵
AI教育的学科脑洞
教育者的偏差
差之毫厘不做丹
教育信息化的后发劣势
PART 2 慧眼:信息时代的设计变革
当大学成为一个景点,与公园有什么不同?
信息视角的教育设计
网络时代的“观念之网”?
记录学生,画像教师
弱水三千,只需一脑壳足矣
领域驱动的教育设计
审读句读:教师厚积,学生薄发
面向信息的数学教育
一代蝴蝶迭代一代蝴蝶,只有树知道
灵魂走得太快,却还是留下谶语作为路标
滥竽何以充数,小站可以练兵
信息是浪,知识是岸,学生为船
PART 3 慧心: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
信息化如何让创新教育顶天、立地、在人间?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以托马斯意志为转移的托马斯
只要有那么一颗心不动,教育的平衡就会存在
人工智能趋势视角下的未来教育
人工智能产业背景下的专业应对
代码已经成为文学
反扯淡与信息素养
实力赛场
当我们让孩子编程的时候,编的是思维逻辑
内化与外化
技术总是以想象不到的智慧捉弄原地张望的人
PART 4 慧根:离散时代的结构定力
教育信息技术趋势图谱
智慧教育与认知的四个范式
保守的内在价值,信息的教育阈值
伯乐常有,而相马技术不常有
教育信息化要沉下心来,避免热闹
教育技术工具、教师、家长的教育责任
区块链技术下的教育价值
大数据教育的精细误区
信息化教器无形
教育信息化甲方的“九条军规”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围绕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从科学与人文、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思维与精神等角度,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利与弊,并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必须重新定义人,重新定义教育——人是智能时代不可穷尽的思想资源,这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否则一旦人把什么都交给机器,也就交出了幸福,交出了人生的意义。
精彩内容
公元1196年,饱受党政困扰的朱熹逃到了江西赣州,在学生的帮助下,在这个美丽的园林里住下来,写下这首《观书有感》。天光为理,云影为气,湖面为镜,活水为书,天上的云影、眼中的景色映射在头脑中的是道。云影为何徘徊,规律如何与人心互动?朱熹深感人间正气需要
存天理、灭私欲。因此,曾为帝师的他想到了“统一思想、统一教材”。朱熹要明视听,所做的是为“四书”做注,以“四书”为抓手,以经注为教育方法,以格物致知为核心,构建一元化教育主体思想。
朱熹“名师、进士、游历、争斗、帝师、全才”的成长逻辑注定了他的思维逻辑,而他的思维逻辑又融入他的教育逻辑——先知后行、格物致知、人不重要天地真理重要。朱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实践的。朱熹的教育太简
单实用和工具化了,以至于元明清三代照搬无误,成为中国创造力最低的三个王朝。这是朱熹万万没有想到的。
朱熹成为那个时代的高手,不仅是因为他的聪明,更是逻辑和技术发展初期的必然选项。朱熹的选择至今在教育技术和教育界阴魂不散:既然沉重、繁杂的知识太多太重,就不应该每个学校一套说法、每位教师一套说辞,用大一统的物理集中共享方式,能够节省社会资源和高效率地统一思想。朱熹自认为师出名门,将“四书”作为圣典,学生如有读不懂的,读自己写的这套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就足够了,省得无数教师和学校误人子弟,培养奸臣。朱熹这种物理集中、逻辑分散的思路,在技术上也就是主机虚拟化。这种逻辑应用于教育造就了科举的“八股”,“标准化”了考试和录取制度,延伸到今天就是我们常见的全国统一高考、超级学校、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库、虚拟
仿真中心、国家示范中心、名师课堂以及自上而下的优质教育资源普及等。
教育技术只是工具,技术背后的逻辑才是理、气。朱熹说,我们如是学,不舍昼夜。收回师生在课堂上的权利,再好的信息化也会成为工具,再好的教育技术也会成为空壳。
读书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九渊: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朱熹在洋洋自得中,有一人却表示不服:“我敬仰你的为人,但不同意你的观点;我同意你的目标,却不赞同你的路径。”公元1175年,鹅湖之会的陆九渊还是对自己的学生写下了以上这首诗——《读书》,实则讽刺朱熹。
与朱熹对个人的重度包装不同,陆九渊是九代贵族,因此他不需要突出自己读书。陆九渊连个像样的老师也没有,但学问和政绩一点也不比朱熹差。
成长逻辑带来的思维逻辑反映在教育逻辑上,陆九渊的这首诗和朱熹所推崇的多读书的“源头”与“经典”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陆九渊同意朱熹所说的“读书人所达到的至理”这一观点,但路径却不同。陆九渊认为,每个人的天性不一样,要循序渐进,读不下去的书暂且放过,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