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中国韧 城市建设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
76
5.9折
¥
12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出版社中国发展
ISBN9787517713845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2080523
上书时间2024-07-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设立并领导的,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型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是支持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中国发展。基金会积极响应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政策研究、社会试验、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为推动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
\"目 录
总报告? ? 探索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发展道路
一、韧性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 / 2
二、中国韧性城市建设进展? / 6
三、中国韧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 22
专题一? ? 规划视角的城市安全韧性思考
一、城市安全韧性所面临的灾害风险及其影响? / 32
二、城市安全韧性与灾害特征? / 43
三、规划视角的城市安全韧性问题? / 54
四、规划视角的城市安全韧性策略? / 63
专题二? ? 构建我国城市韧性协同治理体系
一、引言? / 81
二、构建韧性城市协同治理体系的理论探索? / 84
三、国外韧性城市建设与协同治理的经验介绍? / 87
四、我国韧性城市建设与协同治理的实践探索? / 93
五、我国韧性城市建设与协同治理体系的特征? / 108
六、健全和完善我国城市韧性协同治理体系? / 117
专题三? ? 社会部门在构建韧性城市中的作用
一、社会部门与韧性城市的基本概念? / 123
二、社会部门在应急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 127
三、社会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 137
四、社会部门参与韧性城市构建的困境? / 145
五、构建韧性城市中提升社会部门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 152
专题四? ? 中国城市韧性社区建设报告
一、我国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的背景与价值? / 163
二、我国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的政策环境? / 168
三、我国城市社区的“脆弱性”调查? / 173
四、我国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的困境? / 177
五、我国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 181
六、加快我国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 187
专题五? ? 物理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的提升
一、引言? / 194
二、基础设施韧性的基本理念? / 198
三、基础设施韧性的分析与评估方法? / 211
四、提升基础设施韧性的策略与措施? / 225
五、提升基础设施韧性的政策建议? / 235
专题六? ? 数字技术赋能韧性城市建设
一、引言? / 240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 242
三、数字技术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场景? / 249
四、数字技术赋能中国韧性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建议? / 269
专题七? ? 城市供应链韧性研究:基于商贸流通发展视角
一、对城市供应链韧性的认识? / 275
二、韧性城市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 281
三、城市商贸流通领域供应链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288
四、提升城市供应链韧性的政策建议? / 295
专题八? ? 基于保险视角的韧性城市建设研究
一、城市风险暴露状况与城市风险治理现状? / 304
二、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城市韧性建设? / 307
三、保险是风险韧性管理的工具? / 310
四、韧性城市建设中的保险应用? / 316
五、城市住宅巨灾风险的保险治理? / 323
六、我国保险融入城市韧性建设的实践? / 332
专题九? ? 构建韧性城市评估体系
一、引言? / 340
二、韧性城市国际评估? / 342
三、中国韧性城市评估探索? / 348
四、中国城市化、城市韧性治理与评估体系探索? / 353
五、构建中国韧性城市评估体系? / 356\"
内容摘要
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空间的人口、经济密度越来越大,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缘政治扰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损失不断增加。统筹城市发展与安全,提高城市韧性发展水平变得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开展城市发展韧性研究,从韧性城市规划、城市韧性协同治理、社会部门和社区角色、基础设施和城市供应链韧性、数字技术和保险支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韧性城市评估体系、提高城市发展韧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精彩内容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打造韧性城市,增强城市的风险防御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对新时代新阶段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2%,人口和财富快速向城市集聚,现代生活方式使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要素流动更快,这显著增加了城市在各种灾害面前的脆弱性和暴露度。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频率增高、强度增大的极端天气和气候风险,已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一大关键挑战。2021年,洪涝、冰雹、干旱、台风、地震、地质灾害、低温冷冻和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1.07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340.2亿元a。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如何改善城市治理及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成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面对多维度风险带来的严峻挑战,城市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风险响应能力纳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打造韧性城市,有利于统筹城市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建立高质量的城市安全系统,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能力。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韧性城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演进,总结韧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有关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韧性城市的策略选择与行动路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