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诗传 巴蜀 97875531154 金涛声|责编:康丽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韩愈诗传 巴蜀 97875531154 金涛声|责编:康丽华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3 6.1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涛声|责编:康丽华

出版社巴蜀

ISBN9787553115412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1365051

上书时间2024-04-2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金涛声,浙江义乌人,原名金竹槐,工作后改名金涛,字涛声,以字为常用笔名。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历任北京中华书局编辑,广西大学副教授、中文系主任,宁波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传播系主任、学报主编等职。曾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出版著述有《学海涛声集》、《李白资料汇编(唐宋之部)》、《李太白诗传》、《杜甫诗传》、《白居易诗传》以及古籍整理、文化论著数种。事迹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等书。

目录
流离早年生活
艰难求仕之路
且就幕府从事
北归住闲洛阳
初为四门博士
御史遭贬阳山
遇赦量移江陵
博士外调东都
回归京师任职
襄助讨平淮西
谏佛贬谪潮州
调任国子祭酒
勇夺三军之帅
晚年生活馀波
道济天下之溺
文起八代之衰
诗开一代新风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诗文解读为基础为其立传。主要通过韩愈诗文的解读,重返现场情景,再现作者情思言行,反映一代文化伟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业绩,展示其忧国忧民,为人生理想而奋斗不息的崇高品德,领略其诗其文的高超技艺与独特风采。传记资料翔实可信,表述确切生动,可读性强,是一本雅俗共赏的读物。

精彩内容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韩氏郡望为河北昌黎,因而他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后世称为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又称韩文公。
韩愈出身中下层官僚家庭。祖父韩睿素,曾任朝散大夫,官至桂州都督府长史。父亲仲卿,历任铜辊尉、
武昌令、鄱阳令、秘书郎。
仲卿在做武昌令(兼摄永兴令)时,正当安史乱起、江
淮动荡之际,他治理有方,惩恶护善,使奸吏豪绅不敢胡作非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又开发矿产,冶炼铜铁
,充裕财政,县内户口在两年内增加了三倍。由于他的治绩突出,当他调任鄱阳县令时,武昌当地父老为他刻石颂德。李白撰写的《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称赞他的吏治“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韩仲卿在文学上也有一
定修养,跟诗人李白、杜甫都有交谊,还编辑过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文集。大历五年(770),他死在秘书郎任上。
韩愈的三个叔父,少卿、绅卿,都是小官吏;二叔云卿做过监察御史、礼部郎中,曾有一段漫游江南的经历。韩云卿在文学上负有盛名,李白称其“文章冠世”(《去思颂碑》),还与李白有过一段亲密交往,《李太白文集》中存有三首写给他的诗:《金陵听韩侍御吹笛》《送韩侍御之广德》《至阳陵山酬韩侍御》。韩云卿的文章大多散佚,今仅存《平蛮颂》《鲜于氏里门碑》等六篇碑文。其文讲究气势,散句单行,屏去骈俪,造句独立特行,别具一格。这些都可以在韩愈此后的古文写作中找到痕迹,韩愈在《科斗书后记》夸示韩云卿:“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韩氏。”他从小对这位叔父非常钦慕,将其视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学习写作的榜样。
呜呼!天祸我家,降集百殃。我生不辰,三岁而孤。
蒙幼未知,鞠我者兄,在死而生,实为嫂恩。未龀一年,兄宦王官,提携负任,去洛居秦。
——《祭郑夫人文》(节
录)韩愈的母亲生下他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大历五年(770),韩愈刚三岁时父亲又去世,真是灾祸接连降临,令人难以承受。父亲去世之后,韩愈养于长兄韩会处。韩会乃愈之异母兄,年长其二十九岁。韩愈全靠长兄韩会和长嫂郑夫人抚育成人,因而他终生难忘兄嫂的养育之恩。
韩愈的幼年,就是跟随兄嫂在故乡河阳度过的。“旧籍在东都,茅屋枳棘篱。
”(《寄崔二十六立之》)河阳离东都洛阳不远,这里的东都,实际上指故乡河阳。
故居为茅屋一幢,可见韩会当时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
韩会没有儿子,过继其弟韩介之子老成为嗣,即十二郎(老成在家族中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十二郎是韩愈小时候唯一共同生活的小伙伴。
大历九年(774),韩会在河阳丁忧(为父居丧)期满,在京城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于是举家西迁,七岁的韩愈也随同兄嫂离开河阳来到长安。
韩会入朝之后,被宰相元载引为中书舍人。其实他是一个早有声望的人物。韩愈在《考功员外卢君墓表》中说: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伏一世。其友四人,其一范阳卢君东美。少未出仕,皆在江淮间,天下大夫士谓之四夔。其义以为道可与古之皋夔者侔,故云尔。或日:夔尝为相,世谓相夔。四人者虽处而未仕,天下许以为相,故云。
韩会以道德文章为当世所称。早年未出仕时,在江
淮间,和名士卢东美、崔造、张正则交游,好谈经国济民方略,曾以帝王卿相自许,时人称之为“四夔”。夔,指舜臣后夔,曾为相。时人认为韩会等四人的才德可以媲美舜臣后夔,所以称他们为“四夔”。韩会还是当时古文家萧颖士、李华的弟子。
他改革骈体,写作古文,曾作有《文衡》一篇,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为君、为臣、为父、为子,俾皆有经。辩道德仁义礼智信以管其情,以复其性,此文所由作也。”“学者知文章之在道德五常,知文章之作以君臣父子,简而不华,婉而无为,夫如是,则圣人之情可思而渐也。”他反对浮诞巧淫的文风,认为文章要在治理国家、辅佐教化方面发挥作用:“故文之大者,统三才,理万物;其次叙损益,助教化;其次陈善恶,备劝戒。
”这种文以载道的观点,与萧颖士、李华的文论如出一
辙。从中也不难看出由韩云卿、韩会到韩愈有关古文写作方面一脉相承的家学渊源。
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云:“韩会,昌黎人,善清言,有文章,名最高,然以故多谤。”名高而谤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韩会入朝后投靠非人,投靠到元载门下,才给自己惹下了大祸。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