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309919 王博
  • 庄子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309919 王博
  • 庄子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309919 王博
  • 庄子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309919 王博
  • 庄子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309919 王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庄子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309919 王博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46.8 5.9折 79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09919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30902903

上书时间2024-04-27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作者为先秦哲学的著名学者,专业水准业界公认。2个人体验式解读,充分呈现庄子独特的人格气质和非凡的精神魅力。3柳存仁、杜维明、陈鼓应等大家等大家推荐。4出版十五年,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本次为精装珍藏版。

作者简介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庄子哲学》《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简帛思想文献论集》《易传通论》等。

目录
引 言  庄子的思想世界 ...... 1
第一章  狂人和狂言 ...... 15
第二章  《人间世》 ...... 29
第三章  《养生主》 ...... 55
第四章  《德充符》 ...... 71
第五章  《齐物论》 ...... 89
第六章  《大宗师》 ...... 109
第七章  《逍遥游》 ...... 133
第八章  《应帝王》 ...... 153
第九章  庄子和内七篇 ...... 169
附录一  庄子重要概念简释 ...... 185
附录二  隐士的哲学 ...... 207
附录三  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 ...... 223
      ——庄子思想全生的主题
附录四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 ...... 241
后 记 ...... 251
再版后记 ...... 253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是国内研究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哲学的著名学者。本书聚焦于公认出于庄子之手的内七篇,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释庄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专著写作的范式。
  作者在对原文精准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精神,描述了庄子与世道那种微妙的张力。在这种精细的探寻中勾勒出了庄子独特的人格气质和非凡的精神魅力,是一部渗透了个人体验和感悟的学术力作。

主编推荐
一本兼具学术严谨与可读性的国学佳作。

精彩内容
从老子过渡到庄子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老子的,十年前已经由台湾的文津出版社以《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为名出版。但是,这个过渡对我来说却花了很长时间。在《原学》第四辑(1996年)上发表的《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是我写的第一篇关于庄子的论文,距离我最早关于老子的论文,相距有八年多。在北京大学开设“庄子哲学”的课程就更晚,已经是到2001年的秋季了,那时授课的对象主要是哲学系的研究生。然后是2002年和2003年的秋季,以通选课的方式向不同科系的同学讲授。
阅读老子可以是冷静的,你可以把心放下,只使用脑子就够了。但是阅读庄子经常会让人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放了进去。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这是很容易引起诟病的。因为它似乎违背了客观性的原则。但是在我看来,我们也需要客观地对待“客观”。面对着草木或者瓦块,也许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无情或者超然的态度。可是当我们面对着曾经有血有肉的生命,面对着源自这个生命的鲜活的心灵的时候,我们总是容易受到感动。我一直觉得,历史上存在过的思想,特别是具有伟大影响力的思想,它们一定植根于人的心灵,是人的心灵的多方面的展现。因此,面着心灵的历史,面对着那些丰富多彩的主张,读者心灵的参与就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和前提。只有心灵才可以和另一个心灵沟通,仅仅靠眼睛、耳朵甚至脑子都是不够的。我知道很多的人往往在谈论着进入对象之前应该保持绝对的客观,例如主要以自然事物为对象的科学家以及受科学传统影响较深的人,而且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带入自己的偏见。但我对这种说法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人而不是自然事物的时候。我更喜欢老一辈的学者例如陈寅恪等说的“同情的了解”。一些人也许对“同情”这个词有些反感,其实是有一些误解。同情说白了就是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地模拟他者的处境。这样才可以快乐着他者的快乐,悲伤着别人的悲伤,才可以达到心灵之间的交融和默契。置身事外,也许会获得超然的立场,但是也许永远不能进入历史,并了解历史的真相。因此,表面的客观也许造就的是实质的主观,反之亦然。
这样说好像是把一些教条反了过来,而且让一般人觉得好像只有主观才能达到客观。我丝毫没有这样的意思,不过,也不能说丝毫没有。但是,我们不能把那个说法给予片面的理解。好像面对着一个对象,就可以胡说,也没有一个标准来判断好的或者坏的理解。这个标准当然应该有,也确实有。这就是那本书,就是那些文字。你的理解和文字之间应该是一种相称的关系,材料和理解的相称,前提和结论的相称,对象和方法的相称。相称了会产生美感,你的理解就是好的。
好了,就此打住。《庄子哲学》完成之后,也许还是要回过头来整理一下老子。当然,应该是一个和博士论文不同的“老子”。
应该谢谢所有上过“庄子哲学”课程的同学,他们是我写作这本书的动力之一。也谢谢诸多师友,他们的关怀与鼓励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个与庄子笔下不同的人间世。 2004年3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