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皮肤病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71008734 杨志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西医皮肤病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71008734 杨志波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86.5 5.7折 500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志波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008734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00元

货号31127844

上书时间2024-04-21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中西医皮肤性病学》是一本大型专业型著作,“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书组织全国中西医皮肤科界100 余名专家共同编写,历时2 年。本专著200多万字,其中含病种近600 种,涵盖了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部分少见病、少数罕见疾病。本专著有几个突出优势:①内容丰富,有传承、有创新,亦有突破。②图文并茂,便于读者一目了然认识疾病。③中西并重,从中医之“辨证”谈到西医之“辨病”,以“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将中医与西医融汇贯通,促进中西医互相学习。本书的出版,为提高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医疗力量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提高我国皮肤性病学科的学术发展水平和国际医疗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杨志波,男,汉族,湖南津市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皮肤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医外科免疫病理科研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治疗组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省皮肤病学会委员。
李元文,男,主任医师,教授,东方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皮肤科学科带头人,原皮肤性病科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皮肤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整形美容协会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伦敦中医师注册学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性科学》《中华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等杂志编委。
谢红付,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首届中南大学“湘雅名医”。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玫瑰痤疮专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学分会玫瑰痤疮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皮肤美容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原副会长。

目录
总 论
第一章 中西医皮肤性病学导论……………………………………………………………… 3 
第一节 中医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3 
一、战国前至秦汉时期………………………………………………………………………… 3 
二、晋、隋、唐、宋、元朝时期……………………………………………………………… 4 
三、明清时期…………………………………………………………………………………… 4 
四、新中国成立早期…………………………………………………………………………… 6 
五、改革开放后………………………………………………………………………………… 6 
第二节 西医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7 
一、世界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7 
二、中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与特点………………………………………………………… 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溯源与现状…………………………………………………… 10 
一、“中西医结合”之滥觞… ……………………………………………………………… 10 
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科的肇始……………………………………………………… 11 
三、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概况…………………………………………………………… 11 
四、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科临床、研究机构建设和院校教育………………………… 12 
五、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学术团体的建设与发展……………………………………… 13 
第二章 皮肤的组织结构……………………………………………………………………… 14 
第一节 中医对皮肤组织结构的认识…………………………………………………………… 14 
一、皮肤与腠理……………………………………………………………………………… 14 
二、汗孔……………………………………………………………………………………… 14 
三、毛发与爪甲……………………………………………………………………………… 14 
第二节 西医对皮肤组织结构的认识…………………………………………………………… 15 
一、表皮……………………………………………………………………………………… 15 
二、真皮……………………………………………………………………………………… 19 
三、皮下组织………………………………………………………………………………… 20 
四、皮肤附属器……………………………………………………………………………… 21 
五、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 26 
第一节 中医学对皮肤功能的认识……………………………………………………………… 26 
一、皮肤的生理功能………………………………………………………………………… 26 
二、 皮肤与气血津液、脏腑、 经络的关系… ……………………………………………… 27 
第二节 西医对皮肤功能的认识………………………………………………………………… 29 
一、皮肤的生理功能及代谢………………………………………………………………… 29 
二、皮肤免疫学基础………………………………………………………………………… 30 
三、皮肤分子生物学基础…………………………………………………………………… 32 
第四章 皮肤组织病理………………………………………………………………………… 34 
第一节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目的及基本要求…………………………………………………… 34 
一、检查目的………………………………………………………………………………… 34 
二、皮损选择的要求………………………………………………………………………… 34 
三、皮损取材方法…………………………………………………………………………… 35 
四、活检注意事项…………………………………………………………………………… 35 
五、标本处理………………………………………………………………………………… 35 
六、病理报告解读…………………………………………………………………………… 35 
第二节 表皮的基本组织病理改变……………………………………………………………… 36 
一、角化过度………………………………………………………………………………… 36 
二、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36 
三、角化不全………………………………………………………………………………… 36
各 论
第一章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217 
第一节 单纯疱疹………………………………………………………………………………… 217 
第二节 带状疱疹………………………………………………………………………………… 220 
第三节 水 痘…………………………………………………………………………………… 225 
第四节 卡波西水痘样疹………………………………………………………………………… 227 
第五节 疣………………………………………………………………………………………… 229 
第六节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233 
第七节 鲍恩样丘疹病…………………………………………………………………………… 235 
第八节 传染性软疣……………………………………………………………………………… 236 
第九节 麻 疹…………………………………………………………………………………… 238 
第十节 风 疹…………………………………………………………………………………… 242 
第十一节 幼儿急疹……………………………………………………………………………… 245 
第十二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47 
第十三节 传染性红斑…………………………………………………………………………… 251 
第十四节 手足口病……………………………………………………………………………… 253 
第十五节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 256 
第十六节 川崎病………………………………………………………………………………… 258 
第十七节 流行性出血热………………………………………………………………………… 261 
第十八节 羊 痘………………………………………………………………………………… 264

内容摘要
《中西医皮肤性病学》是一本大型专业型著作,“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书组织全国中西医皮肤科界100余名专家共同编写,历时2年。本专著200多万字,其中含病种近600种,涵盖了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部分少见病、少数罕见疾病。本专著有几个突出优势:①内容丰富,有传承、有创新,亦有突破。②图文并茂,便于读者一目了然认识疾病。③中西并重,从中医之“辨证”谈到西医之“辨病”,以“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将中医与西医融汇贯通,促进中西医互相学习。本书的出版,为提高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医疗力量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提高我国皮肤性病学科的学术发展水平和国际医疗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编推荐

中西医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涵盖了皮肤性病近600种 中医药治疗在慢性、疑难性皮肤病有其独到的手段和优势 汇集全国中西医皮肤科界100余名专家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第一节 单纯疱疹单纯疱疹(herpessimplex)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引起的易复发的自限性皮肤病。以簇集性水疱为临床特征,常自觉灼热、瘙痒、皮肤紧张。好发于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成年人多见。中医称为“热疮”。
【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热毒邪,客于肺胃二经,热气蕴蒸肌肤而发病;或因素体肝胆湿热,复感风热毒邪,湿热下注阴部而成;又或热邪耗阴伤津,阴虚内热而致反复发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由HSV引起。HSV为球形双链DNA病毒,外周包裹蛋白质衣壳和类脂质囊膜,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可分为Ⅰ型(HSV-Ⅰ)和Ⅱ型(HSV-Ⅱ)。HSV可通过对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和生殖器分泌物的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染。HS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离体后难以存活。
人类是单纯疱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原发性HSV-Ⅰ的感染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引起脑部及除生殖器外的皮肤黏膜感染;HSV-Ⅱ型初发感染大多发生在青春期后,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成人生殖器部位感染和新生儿宫内或产道内感染。病毒经鼻、咽、眼结膜及生殖器等黏膜或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可先在局部增殖,形成初发感染,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支配病损区域的感觉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潜伏,当某些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曝晒、情绪激动、消化不良、月经或机械刺激等)诱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暂时发生下降时,可使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再次激活,导致疾病复发。
【临床表现】原发感染潜伏期2~12天,平均6天,复发患者可无原发感染症状,故临床感染宜分为原发型及复发型,前者皮损面积相对广泛,病程较长,自觉症状明显。发生于外阴的皮损称为生殖器疱疹,属性传播疾病(详见第二十六章第三节)。
(一)原发型1.疱疹性龈口炎(herpesgingivostomatitis)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1~5岁幼儿,多由HSV-Ⅰ感染引起,为原发性单纯疱疹最常见的一型。好发于口腔、牙龈、硬腭、舌、咽等位置,起病迅速,特征性皮损为群集性小水疱,易破溃而形成白色斑块,后转为溃疡,疼痛明显。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一般3~5天热退,溃疡逐渐愈合,自然病程约2周。(各图1-1-1)2.疱疹性角膜结膜炎(herpetickeratoconjunctivitis)眼部的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常导致角膜的树枝状或圆板状溃疡,重症者可致角膜穿孔并失明,多伴眼周水疱、眼睑水肿、晶状体浑浊、视力下降,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3.接种性疱疹(inoculationherpes)擦伤或正常皮肤内单纯疱疹病毒直接接种所致。皮损为接种处的群集性水疱,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接种于指尖的深在疼痛性水疱,常可融合为大疱或呈蜂窝状外观,称疱疹性瘭疽(herpeticwhitlow,疱疹性化脓性指头炎),多见于牙科医生、护士等。
4.播散性疱疹(disseminatedherpes)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未从母体获得抗疱疹病毒抗体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广泛性水疱,疱顶有脐窝状凹陷,全身症状明显,常有高热、惊厥、内脏损害。
5.新生儿单纯疱疹(neonatalherpessimplex)约70%的患儿属于有生殖器疱疹的母亲产道内感染。常在出生后1周内起病,表现为皮肤、黏膜、眼结膜的水疱、糜烂,易累及系统,出现高热、肝脾大和黄疸。患儿病情严重,易致死亡。
(二)复发型复发型单纯疱疹指有症状或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在一些诱发因素刺激下,于同一区域反复发作。复发型单纯疱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颜面及生殖器部位多见。起病前先有皮肤灼热、瘙痒、潮红,继而出现簇集的针头大小水疱,水疱易溃破形成糜烂、渗液,逐渐干燥结痂而痊愈,整个病程7~10天。
【实验室检查】病毒培养鉴定是诊断HSV感染的金标准;疱液涂片检查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疱液中病毒抗原,敏感性较高且迅速,但只适用于早期损害;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可检测到HSV特异性DNA片段;血清HSV-IgM型抗体检测有辅助诊断价值,IgG型抗体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组织病理】原发型单纯疱疹与复发型两者病理变化相同。表皮内见单房性水疱,周围细胞存在网状变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存在于早期表皮内、后期真皮中。特征性改变为在同一切片的气球样变性细胞核中,可见到不同阶段的细胞核内病毒包涵体。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好发于皮肤黏膜部位,自觉灼热或瘙痒的簇集性水疱,易于复发等特点,一般可做出诊断。
2.鉴别诊断本病可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带状疱疹:水疱沿神经分支呈带状分布,水疱相对较大,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伴显著神经痛。
(2)脓疱疮:好发于儿童,多见于夏秋季,为细菌感染。散在分布的较大脓疱,脓液传染性强,可引起接触传染和自身接种感染。
(3)固定性药疹:常见于口唇及外阴,有用药史,皮损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其上可出现大疱,每次同类药物导致复发,常固定于同一位置。
(4)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手、足、口部出现2~4mm的薄壁水疱,疱液清亮,周围绕以红晕,水疱溃破后可形成灰白色糜烂面或浅溃疡,愈后极少复发。
各图1—1—1单纯疱疹【治疗】(一)中医治疗1.分型论治(1)外感风热证:主症:口角、唇缘、鼻周或颜面的其他部位出现簇集性小水疱,基底潮红,灼热刺痒;伴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辛夷清肺饮酌加淡竹叶、枇杷叶、升麻等。
(2)湿热蕴结证:主症:成簇水疱,易溃破糜烂,少量渗出,痛痒兼具,多见于外阴;伴发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大青叶、紫草、板蓝根等。
(3)阴虚内热证:主症:皮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伴口燥咽干,午后潮热,大便干,小便短少。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增液汤加减。
2.内服中成药(1)黄连上清丸:清热泻火,散风止痛。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2)龙胆泻肝胶囊: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湿热蕴结证。
(3)知柏地黄丸:滋养肾阴,清热泻火。适用于阴虚内热证。
3.外治(1)三黄洗剂:皮损初期水疱未破时可适量外洗患处,每天2~3次。
(2)马齿苋洗剂:水疱溃破,皮损糜烂、渗出较重时可用该洗剂适量湿敷患处,每天3次。
(3)黄连膏:皮损干燥结痂后适量外涂患处,每天3次。
(二)西医治疗一般以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复发为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治疗以收敛、干燥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水疱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5%阿昔洛韦乳膏或1%喷昔洛韦乳膏;有继发感染可外用0.5%新霉素软膏、2%莫匹罗星软膏或2%夫西地酸乳膏;疱疹性龈口炎宜保持口腔清洁,用1∶1000苯扎溴铵溶液含漱。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可用0.1%~0.5%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
2.系统治疗目前认为核苷类药物是抗HSV最有效的药物。
(1)原发型:阿昔洛韦每次0.2g,每天5次,口服,共10天;或每次0.4g,每天3次,口服,共5天;或伐昔洛韦每次0.3g,每天2次,饭前空腹口服,共7天;或泛昔洛韦每次0.25g,每天3次,口服,共7天。
(2)复发型:阿昔洛韦每次0.2g,每天5次,口服,共5天。
(3)频繁复发型(1年复发6次以上):阿昔洛韦每次0.2g,每天3次,口服,共6个月,必要时剂量可加至每次0.2g,每天5次,口服,共6~12个月。
(4)原发感染症状严重或皮损泛发者:根据患者体重,阿昔洛韦每次5~10mg/kg,每天3次,每隔8小时静脉滴注1次,共7~10天。
(5)阿昔洛韦耐药者:静脉滴注膦甲酸钠40mg/kg,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滴注时间不得小于1小时,连用2~3周或直至皮损痊愈。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中医治疗单纯疱疹以清热解毒养阴为原则,西医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急性期治疗重点为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单纯疱疹具有自愈性,单用中医或西医治疗即可获效。对频繁复发型患者,中医治疗思路以扶正驱邪为主,对防止复发有积极作用。
【预防与调摄】1.单纯疱疹发作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辛辣、鱼腥动风之品。
2.患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3.对反复发作者,应积极去除诱因。
【临床研究进展】研究发现,HSV-Ⅰ具有的天然RNA外壳蛋白——单纯疱疹病毒US11蛋白,有助于HSV-Ⅰ在人体内长期潜伏,该蛋白可对抗机体先天的免疫反应,抑制抗病毒反应,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而有利于病毒复制的目的。
【医家经验与争鸣】徐宜厚认为单纯疱疹多为脏腑虚弱,复遭风热外邪侵袭或肺胃热盛,热邪外透皮肤而成。临床可分为风热湿毒、气阴两虚、湿热互结3型,分别用辛夷清肺饮、人参固本丸、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