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经(精) 商务印书馆 9787100210171 (印)帕坦伽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瑜伽经(精) 商务印书馆 9787100210171 (印)帕坦伽利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48.9 7.5折 6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印)帕坦伽利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0171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5元

货号31473787

上书时间2024-04-1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帕坦伽利,一译“钵颠阇利”,公认的《瑜伽经》作者,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中瑜伽派的创始人,被尊为“瑜伽之父”。在众人眼中,帕坦伽利在瑜伽、文法、医学三大领域均有杰出贡献。生平已不可考。在印度传统文化中,常以人面蛇身的神话形象出现。王志成,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印度核心典籍的研究与译注。主编“瑜伽哲学经典丛书”“瑜伽文库”“第二轴心时代文丛”。杨柳,艺术学博士,瑜伽学者,译有《帕坦伽利〈瑜伽经〉及其权威阐释》《瑜伽之路》等。

目录
瑜伽哲学经典丛书总序
本书序
第一章 瑜伽及其目标 
第二章 瑜伽及其修行 
第三章 力量 
第四章 解脱
后记

内容摘要
《瑜伽经》,又称《帕坦伽利瑜伽经》,或“瑜伽圣经”,是瑜伽哲学核心典籍中最核心者,真正意义上的瑜伽体系由此确立,时至今日依然被奉为瑜伽思想体系和修行体系最为完整、最为权威的阐释。《瑜伽经》原典微言大义,千百年来无数先贤圣哲为之作注,经过时间的洗剔,某些注释已经经典化,如肉附骨。中文版《瑜伽经》在完整保留全部经文的基础上,搜罗历史上的经典注释,再经权威学者一一厘定,既为广大读者摹画出古老瑜伽的神秘堂奥,又为少数有心有志者备下了登临的梯子和烛火。

主编推荐
《瑜伽经》既是古印度哲学思想的璀璨结晶,又是印度人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的集中展现,是印度核心典籍之最核心者。不读此书,不足以谈印度;不读此书,便不得而入印度学之门庭。两千年以来,此书一直被奉为“瑜伽圣经”,为瑜伽修习者提供“切实稳妥并合乎道德”的正统指导。“文字明白晓畅,却揭示了最为深奥的秘密……既适合初学者,也适合道行很高的修行者。”是瑜伽的入门之书,亦是终极奥义。然而,“古印度的经典文本,往往只有基本的骨架,称不上‘书’。”经典中阙如的那部分,则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瑜伽士之间秘而不宣地传播,经历代瑜伽大师勘定而为注释。甄选印度思想界和国际瑜伽界公推的权威注释本为蓝本,浙江大学王志成教授积数年之功译成中文,又经已故出版家汪彌先生悉心审校,而有《帕坦伽利〈瑜伽经〉及其权威阐释》行销坊间。再十年,为缔造真正意义上的中文经典,商务印书馆在吸收近期新研究成果、汇总各界读者反馈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了全面而的修订。中文版《瑜伽经》,是瑜伽爱好者的修行指南,亦将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又一部答案之书。

精彩内容
2.4 无明生出其余一切障碍。这些障碍,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残留的形式存在,可暂时抑制,也可充分显现。
我们在前面的经文中已经看到,苦行、研读和奉献是获得专注力量的三个预备步骤,而只有通过专注,才可能进入完美瑜伽的状态。这是其正面价值。与此同时,它们还有着同样重要的负面价值:它们能够清除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专注和觉悟的障碍。
请留意这里的“障碍”(obstacle)一词,因为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印度教和基督教各有侧重。当基督徒谈到“罪”(sin)的时候,他通常指的是公然违逆上帝、对上帝忘恩负义——这里的“上帝”意指天父上帝,即在时空之内以宇宙创造者和父亲的形象显现的实在,亦即印度教徒所说的自在天。当帕坦伽利谈到“障碍”时,他指的是此种行为的消极影响——无明的尘云掀起旋涡,遮蔽了内于我们自身的阿特曼的光芒。也就是说,基督教思想强调的是对自在天而不是对我们自身的冒犯,而印度教思想则强调对我们自身的真实本性即阿特曼的冒犯。
这个差异并不是根本性的,但非常重要。基督教是把罪与作为造物主和天父的人格神绑定,而对于这尊神,我们有一万种理由去爱去服从,从而使我们不敢以轻心掉之并加倍意识到它的恶劣性质。此为基督教方式的价值。而印度教方式的价值在于,它从终极意义上向我们呈现了罪的后果,即它使我们疏远了内在于我们的唯一实在。
当然,如果理解不当,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各自的危险。印度教方式的危险在于,我们缺少某种心理能力,或多或少地,不能像想象自在天那样想象阿特曼。我们很容易因为冒犯了自在天而心生悔恨,并痛下决心,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再犯。但是,在领悟阿特曼的路上制造障碍,虽也是一种冒犯,却不易察觉,因为我们总是混淆阿特曼和私我(ego)。例如,我们会善意地,甚至是赞许地,替酗酒的人和瘾君子辩护,说“他们不是任何人的敌人,除了他们自己”。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有多么可悲,多么荒诞。只有从巨大的不幸中我们才会偶尔意识到,我们已疏远了存在的根基和庇护所。(“你离我有多么远,”一个伟大的圣人喊道,“是谁离你那么近!”)因此,印度教徒必须提防把罪看得过轻,不要因为轮回转世说而陷入盲目的乐观主义。要警惕这样的想法:“不管怎样,我都是真正的阿特曼,在此之前我已再生几百万次——我想多少次就多少次。我迟早会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本性,急什么呢?”这种态度正是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所谴责的:“我,这个不幸的年轻人,向您乞求贞操,并且说:‘赐我贞操和节制吧——但不是现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