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 广西师大 9787559865823 老桥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 广西师大 9787559865823 老桥 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9 5.0折 78 全新

库存15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老桥 著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65823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974501

上书时间2024-04-18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老桥,本名董联桥,又号抱翁。晋人。自幼作画习字,以古人为师,求自然怡情,恬散淡之心。书擅汉隶、小楷而兼诸体,画则悠游于虫草、山石、花鸟间。好美酒、香茗、美食、山水行旅,故别署半闲堂主。著有《半闲堂闲话》《观自在》《花笺茶事》《四时之美:中国人的生活与风物》《逍遥游》等。

目录
第一章 西湖雪 001
第二章 山阴茶 031
第三章 江南食 059
第四章 快园忆 085
第五章 金山夜 113
第六章 兰亭友 141
第七章 秦淮月 169
第八章 龙山灯191
第九章 陶庵梦 219

内容摘要
晚明年代,群星璀璨,张岱无疑是其中最明亮耀眼的那一颗。三百多年后,以半生遍读其著作、深受其影响的老桥,潜心追寻张岱的美学世界,从行旅、美食、戏曲等九个维度叙述、追忆张岱的日常生活。通过刻画张岱的人生经历,指出张岱美学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五十岁之前身居世家的优渥安逸,到清兵入关、绍兴沦陷后的颠沛流离,归隐山林后潜心著述,终臻化境。让我们跟随老桥,沿着张岱昔日的足迹,踏西湖雪,沐秦淮月,擎龙山灯,过金山夜……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

精彩内容
江南食(节选)二明朝人对于美食的追求,现代人简直无法想象。张岱写过《咏方物》三十六篇,盛赞各地的美食。把品美食的感觉写成诗,没有一点文人功底还真不行。
先看看他的一首写苏州名吃的《带骨炮螺》:“炮螺天下味,得法在姑苏。截取冰壶魄,熬成霜雪腴。一甜真彻骨,百节但知酥。晶沁原无比,何惭呼酪奴。”乍一听名字,我也以为是一种海鲜,其实是苏州有名的一道甜点。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提到过这个“带骨鲍螺”,鲍鱼的“鲍”字,也有人称之为“炮”,或者“泡”。其实,这道甜品是用牛奶提炼出的乳酪制作的,因为形状似螺,所以叫鲍螺。张岱对自制乳酪非常热心,和叔叔一起钻研,有诗为证:“一缶山牛乳,霜花半尺高。白堪欺玉汁,洁亦溷珠胶。酪在讵能割,酥融不可挑。空山养清寂,用以点松醪。”大概是觉得用诗描述有所局限,又另写一篇小品文《乳酪》,来详细解说:“乳酪自驵侩为之,气味已失,再无佳理。余自豢一牛,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人肺腑,自是天供。或用鹤觞花露入甑蒸之,以热妙;或用豆粉搀和,漉之成腐,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或醋捉,无不佳妙。”为了制得上好的乳酪,竟然亲自豢养了一头牛,也是资深老饕所为了!在这样的乳酪中加入少量“蔗浆霜”,熬之、滤之、钻之、掇之、印之,所得“带骨鲍螺”,天下称至味。可惜的是,这道美味“其制法秘甚,锁密房,以纸封固,虽父子不轻传之”,我们今天只能靠文字去想象了。
张岱对杭州的美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比如他提到的招庆烧鹅。有诗赞曰:“烧猪思佛印,招庆以鹅名。焦革珊瑚赤,深脂冻石明。腯肥刚七日,鬯匕慰三生。方晓羲之爱,何曾为唤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提到了烧鹅。“杭州烧鹅,为人所笑,以其生也,不如家厨自烧为妙。”看得出,袁枚对杭州烧鹅不太认可,不过老人家也可能吃得不太对。既然张岱对招庆烧鹅如此推崇,那也不是白说的。再说了,张岱吃的时候,袁枚还没出生呢,这菜传了几代,越传越走样亦有可能。
我多次去杭州,没有吃过招庆烧鹅,不知这道菜今天还有没有。有一次去雁荡山吃过一次烧鹅,的确不错,但不知道与三百年前的烧鹅是否一个味儿。每次到杭州,我总要绕道去楼外楼吃个午饭,必点的菜无外乎西湖醋鱼、叫花鸡、宋嫂羹等等。当地朋友说楼外楼是给游客吃的,本地人都不去那里吃。这我能理解,各个地方都是一样,名气大、历史久的大酒楼,往往会吸引游客前往。但这无关我的喜爱,我在意的,是酒楼客人多、流动性快、食材新鲜。再者,出品稳定,总是这几样菜,被点得多了,厨子自然熟能生巧,有了肌肉记忆。老厨子也不过如此。
在我的印象中,江南的羊肉比不了北方的羊肉。雁北、内蒙古、甘肃、宁夏、陕北等地的羊肉,我都有品尝过,做法大多是烧烤、涮锅、炖煮等等,甚至羊杂、羊蹄、羊脸也都是佳品。一次,宜兴的何勇和我到朔州参加笔会,当地朋友邀请我们吃烤右玉羊肉。何勇是七零后,既是书友也是食友,算是我的忘年交。只见他一边大口嚼着羊肉,一边和我说:“在我们那里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羊肉。”神态极可爱。张岱所说的乌镇羊肉,我还真没品尝过。张岱一生行旅的范围较小,最北也只去过泰州,其实北方的许多美食,他并没有品尝的机会。
张岱在诗中说:“羊肉夸乌镇,乳羔用火煨。沈犹朝饮过,贾客夜船来。冻合连刀斫,脂凝带骨开。易牙惟一熟,不必用盐梅。”不过按照张岱诗中的食材和做法,乌镇羊肉应该不难吃。只不过不知道今天在乌镇能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羊肉了。说起乌镇羊肉,当地有一个传说。明嘉靖年间,乌镇有一家湖羊肉馆,他家的羊肉膻味很大,顾客不多。老板怀疑是伙计的问题,辞掉了他们。次日凌晨,伙计气愤难平,将伙房外面堆着的萝卜、甘蔗梢倒进了炖羊肉的锅里就离开了饭馆。老板到厨房去看羊肉,感觉跟平时不太一样,于是尝了一块,膻味全无,且香软可口,于是赶紧追回伙计,增加工资。此后,乌镇红烧羊肉必与萝卜、甘蔗梢、红枣之类相伴,乌镇羊肉声名鹊起。传说不知真假,毕竟品牌都有故事。
身在北方的我原本不知道瑶柱为何物,后来南方去得多了,方才懂得,原来北方常见的海鲜干货中就有此物,只是北方人称之为干贝,就是扇贝的闭壳肌制成的海味珍品,含有蛋白质、磷、钙等多种营养物质。现在的做法,通常是做汤粥。张岱在《咏方物》诗中盛赞过江瑶柱。江瑶柱产于宁波,亦名西施舌。“谁传江瑶柱,纂修是大苏。西施牙后慧,虢国乳边酥。柱合珠为母,瑶分玉是雏。广东猪肉子,曾有此鲜无。”《随园食单》中也提到了江瑶柱,袁枚说:“江瑶柱出产宁波,治法与蚶、蛏同。其鲜脆在柱,故剖壳时,多弃少取。”我专门读了苏东坡的《江瑶柱传》,真是风趣得很。东坡将江瑶柱拟人化,写了一篇“人”物传记。因篇幅的关系,此处不摘录了。
说到河豚,我吃过几回,但都有些心惊肉跳。张岱当年也不例外,他爱吃苏州河豚肝,又名西施乳,与芦笋同煮则无毒。在《瓜步河豚》诗中,他说:“未食河豚肉,先寻芦笋尖。干城二卵滑,白璧十双纤。春笋方除箨,秋莼未下盐。夜来将拼死,蚤起复掀髯。”为了这口至味,不惜拼死一试,好在安然无恙,早起抚着胡子,感叹活着真好,张岱的文字真是幽默得很。
有一年去扬州,赶上了河豚上市的季节。当地朋友在运河边的一家馆子请吃河豚,尽管厨子有专做河豚的证书,心中不免还是忐忑。食罢却感叹,的确值得食客为其拼命。做河豚加芦笋则无毒,对这种说法,后人多不以为然。这种烹饪法不知现在有没有,如果有,也还是不敢吃。因为河豚是否有毒,不在于配什么菜,而在于其含毒的部位是否被去除。
三去年十一月,我回到老家太原。有一天,接到宜兴何勇的电话。他说阳澄湖大闸蟹到季了,给我寄来一盒。快递从苏州昆山寄出,在路上走了两天。一盒五对,盒子里面套着保温袋,袋子里还塞着两瓶冰冻的矿泉水,现在的生意人想得很周全了。绑在蟹身上的绳子是线绳,不算粗,前几年的芦草绳,比蟹还重。北方人吃大闸蟹是比较浪费的。蟹腿很少剔开吃,像咬甘蔗那样嘬,吃不到多少肉。记得很多年前,在上海的梅龙镇吃大闸蟹,身后一位美女服务员,手里拿一只蟹钳,灵巧地将蟹肉从各个部位剔下来,蟹壳包括蟹腿等,都一一摆回原位,看得我连怎么吃完的都忘了。这些年,大闸蟹毁誉参半,知名产地如阳澄湖,许多人说,是拿外地螃蟹放入湖中,养足了再卖。这种说法不知靠不靠谱,反正我是吃不出来。
张岱有诗专门描述吃蟹。《西泠河蟹》诗曰:“肉中具五味,无过是霜螯。盾锐两行列,脐高三月烧。瘦因奔夜月,肥必待秋涛。谁说江瑶柱,方堪餍老饕。”虽然我没有吃过张岱说的西泠河蟹,但是吃过浙江比较有名的屯溪醉蟹,新安江畔屯溪古镇的一道名菜。按照当地的节令,“九月团脐十月尖”,秋蟹肥美之时,准备一只坛子,先将冰糖煮化了,加花椒、姜片、干辣椒,倒入适量料酒,放入洗好的花蟹,再浇入冰糖水和米酒,封好口。密封七天后取出,只见醉蟹色青微黄,肉质鲜嫩,酒香浓郁,略有甜味,开坛即食,不开坛可保存两个月。
《陶庵梦忆》中有“蟹会”一篇,描述了蟹正肥美的季节,张岱与朋友成立“蟹会”,自任会长,连做带吃,共享美味。张岱说:“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螾。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每年十月,张岱和朋友、兄弟、长辈,组成“会”,约好午后到,开始煮蟹吃。每人六只,担心蟹冷有腥味,所以吃完一只再煮一只。桌上还有肥肥的腊鸭、牛乳酪、醉蚶。用鸭汁煮白菜,加之橘子、栗子、菱角。喝美酒玉壶冰,以兰雪茶漱口。想起来,这些简直是天上神仙的供品。
有一僧人,精通禅理,尤其爱吃蟹。当他将活蟹投进沸腾的锅中时,蟹挣扎绑绳,触碰锅壁发出铮铮响声。僧人祈祝说:“汝莫心焦,待汝一背红,便不痛楚也。”不知这位僧人是不是不戒杀生。还有爱吃蟹的人说:“愿来世蟹也不生,我也不食。”都是爱吃蟹者的公案。每逢蒸蟹,听到蒸锅里蟹的挣扎声,心里只是不舒服,索性躲在一旁,直至端上餐桌。
元代大画家倪瓒是无锡人,出生于当地名门望族,吃蟹另有一法。他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说:“用生姜、紫苏、桂皮、盐同煮。大火沸透遍翻,再一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则佳。以一人为率,只可煮二只,啖已再煮。捣橙齑,醋供。”这种吃法比较复杂,我不知道加作料一起煮是何味道,但一边煮一边吃倒是很有意思。倪瓒还有一种煮蟹法,是用酒煮。他说,将蟹洗净,带壳剁为两段。再剥开壳,剁为小块,壳也剁为小块,蟹脚只用上面一截,螯也劈开,加葱、椒、纯酒、少许盐,放入砂锅或者锡锅中炖熟,吃的时候不需要蘸醋。今日酒楼也有吃醉蟹的,但与此法不同。(略)五不仅是水产肉类,张岱笔下的花果蔬菜一样色味俱佳。如他所作的《花下藕》,就是赞美杭州莲藕的诗。诗曰:“花气回根节,弯弯几臂长。雪腴岁月色,璧润杂冰光。香可兄兰雪,甜堪子蔗霜。层层土绣发,汉玉重甘黄。”我喜欢吃莲藕,喝藕粉,更喜欢画莲藕。画笔之下,一尺生宣,莲藕数颗,配以小葱、香菜,清爽可人。忘记是谁描写莲藕的诗句“一弯西子臂,七孔比干心”,写得真美!画莲藕时,我常常以之题画。近年来,我很少吃莲藕了,杭州藕粉过于甜,使我这个资深糖尿病患者望而却步。
张岱对福建的荔枝情有独钟。家在浙江绍兴,却能吃上时令荔枝,不能不说与家中的财力有关。张岱每逢吃完,都要感慨一番,于是有了咏荔枝的诗:“宋香曾冠谱,进奉贵钟南。霞绣鸡冠绽,霜腴鹄卵甘。蔗浆寒一舌,螫乳滑千柑。飞骑供妃子,珊瑚里雪含。”福建、广东的荔枝都很好。现在不比早年,物流发达,航空运输,鲜果直接上市。即使是在寒冷的北方,也可以吃上应季的新鲜荔枝。五年前,我开始在湛江授课,每逢荔枝上市季节,桌上便有一盒荔枝。廉江水果颇丰,不止荔枝,还有红心柚、番石榴等,都是上好品种。廉江的荔枝,比较有名的品种是“妃子笑”和“桂味”,当地人都吃后者。“桂味”皮如纸,肉如玉,果大核小。我亦品尝,甜润入喉,只是畏于血糖高、上火不敢多吃,当地人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有一年,从湛江飞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