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研发:硅谷研发效能方法与实践
  • 高效研发:硅谷研发效能方法与实践
  • 高效研发:硅谷研发效能方法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效研发:硅谷研发效能方法与实践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66.8 7.5折 8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葛俊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98173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31344924

上书时间2024-04-1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葛俊 资深研发效能专家,17年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微软、Facebook、华为,以及硅谷和国内的两家创业公司,担任研发效能团队负责人及CTO等角色。 在Facebook(Meta)任职期间,担任内部工具团队Tech Lead,负责知名开源开发工具集Phabricator。在华为任职期间,担任华为内部工具团队的首席架构师,高级产品总监兼执行总监。在研发团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带团队的经验,有主导推进研发效能的丰富经历。 曾多次被“全球架构师峰会”等大型会议邀请,做互联?技术研发效能方面的专题报告。


目录
前言 什么是研发效能,为什么要关注研发效能<br/>第一部分 研发效能综述<br/>第1章 高效学习、实践方法论3<br/>1.1 使用黄金圈原则3<br/>1.2 如何有效落地实践4<br/>小测试7<br/>第2章 研发效能定义及模型8<br/>2.1 为什么要关注研发效能8<br/>2.2 研发效能定义9<br/>2.3 提高研发效能的“坑”9<br/>2.4 研发活动的本质10<br/>2.4.1 软件研发本质之一:流水线11<br/>2.4.2 软件研发本质之二:灵活性12<br/>2.5 研发效能模型12<br/>小测试14<br/>第3章 效能度量谜题15<br/>3.1 研发效能度量的定义和作用16<br/>3.2 效能度量的三个失败案例16<br/>3.3 效能难以度量的三大原因18<br/>3.4 效能度量的正面案例19<br/>3.5 使用效能度量的根本原则20<br/>3.6 正确使用效能度量的方法21<br/>小测试27<br/>第二部分 个人高效研发实践<br/>第4章 精准打击目标:通过提高准确性来提高投入产出比32<br/>4.1 以终为始,寻找最重要的任务33<br/>4.1.1 自己定义任务33<br/>4.1.2 聚焦目标,以终为始33<br/>4.1.3 无情的筛选,少即是多34<br/>4.2 追根究底,寻找最高效的解决方案34<br/>4.3 高效沟通,利用信息的准确传递来寻找、调整目标35<br/>4.3.1 同理心原则36<br/>4.3.2 外在与内在同样重要36<br/>4.3.3 冰山原则37<br/>4.3.4 建设性冲突37<br/>4.4 管理者视角38<br/>第5章 唯快不破:如何利用速度提高个人研发效能39<br/>5.1 应用高效实践提高完成任务的速度39<br/>5.2 应用快速迭代的思路获取快速反馈40<br/>5.2.1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40<br/>5.2.2 让代码尽快运行起来41<br/>5.2.3 设置本地代码检验机制42<br/>5.2.4 尽早解决合并冲突43<br/>5.3 管理者视角43<br/>第6章 不仅是当下的成功:持续地提高个人研发效能45<br/>6.1 精力管理45<br/>6.1.1 拥抱无聊,控制手机依赖46<br/>6.1.2 用反向行事日历来确保休息和高效工作46<br/>6.2 使用80/20原则寻找研发活动中的关键因素47<br/>6.3 对关键活动进行优化48<br/>6.3.1 研发活动中长期有效的原则48<br/>6.3.2 高频发生的活动49<br/>6.4 目标驱动和兴趣驱动相结合51<br/>6.5 管理者视角52<br/>第7章 高效选用工具提高研发速度54<br/>第8章 工程师常见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工具优化56<br/>8.1 第一个任务类别:操作系统上的通用操作56<br/>8.2 第二个任务类别:输入和编辑59<br/>8.3 第三个任务类别:知识管理62<br/>8.4 第四个任务类别:浏览网页64<br/>8.5 第五个任务类别:编程65<br/>8.6 小结65<br/>第9章 高效Git基本操作66<br/>9.1 Git和代码原子性66<br/>9.2 Git支持原子性的五种基本操作67<br/>9.3 小结80<br/>第10章 实现代码提交的原子性的Git工作流81<br/>10.1 工作流一:使用一个分支完成所有需求的开发81<br/>10.2 工作流二:使用多个分支完成所有需求的开发97<br/>10.3 小结101<br/>第11章 每个开发人员都应该学一些Vim104<br/>11.1 Vim简介104<br/>11.2 Vim的前世今生105<br/>11.3 Vim的两大特点105<br/>11.4 小结108<br/>第12章 高效学习Vim的实用技巧110<br/>12.1 学习Vim的命令模式和命令组合方式110<br/>12.2 学习Vim最常用的命令113<br/>12.3 在更广泛的工作场景中应用Vim技能118<br/>12.4 小结120<br/>第13章 高效命令行环境选择和设置122<br/>13.1 为什么要使用命令行122<br/>13.2 命令行配置的四个步骤124<br/>13.3 小结133<br/>第14章 研发场景的有效命令行工具134<br/>14.1 日常操作中的工具和技巧134<br/>14.2 开发中的常见工作143<br/>14.3 小结146<br/>第15章 工具的高效集成147<br/>15.1 工具集成147<br/>15.1.1 使用管道对命令行工具进行集成147<br/>15.1.2 IDE和周边工具集成150<br/>15.2 提高工具一致性151<br/>15.3 小结153<br/>第三部分 研发流程优化<br/>第16章 研发流程优化的基本目标和原则157<br/>16.1 寻找用户价值157<br/>16.2 提高用户价值的流动效率158<br/>16.3 小结162<br/>第17章 代码入库之前的流程优化163<br/>17.1 规范化、自动化核心步骤163<br/>17.2 提供快速反馈,促进增量开发166<br/>17.3 小结168<br/>第18章 代码入库之后的流程优化169<br/>18.1 三个“持续”的定义和作用169<br/>18.2 CI/CD流水线的原则及具体实践171<br/>18.3 案例:Facebook如何落地CI/CD来提高效能172<br/>18.4 小结174<br/>第19章 选择适当的分支管理策略提高流程和产品质量175<br/>19.1 共主干分支管理和发布策略175<br/>19.2 共分支管理策略的优点178<br/>19.3 其他主要分支方式180<br/>19.4 如何选择、应用分支管理策略181<br/>19.5 小结182<br/>第20章 使用全栈思路打通开发和运维184<br/>20.1 DevOps和SRE的异同184<br/>20.2 DevOps和SRE的目标、原则185<br/>20.3 落地实践187<br/>20.4 小结189<br/>第21章 研发流程中的高效信息流通190<br/>21.1 团队成员愿意共享是有效沟通的前提191<br/>21.2 设计流程和使用工具,推动研发信息高效沟通192<br/>21.3 沟通工具的选用技巧194<br/>21.4 小结195<br/>第四部分 团队高效研发实践<br/>第22章 研发环境:让开发人员不再操心环境199<br/>22.1 开发机器200<br/>22.2 IDE200<br/>22.3 本地环境与联调环境201<br/>22.4 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数据和配置203<br/>22.5 测试环境与类生产环境203<br/>22.6 提供高效研发环境的原则204<br/>22.7 小结204<br/>第23章 代码审查:高效代码审查实践206<br/>23.1 代码审查的作用206<br/>23.2 代码审查方法的分类207<br/>23.3 代码审查方法选择的三个成功案例210<br/>23.4 小结212<br/>第24章 代码审查:如何有效引入、执行代码审查213<br/>24.1 引入代码审查的步骤和方法213<br/>24.2 推进代码审查的两个关键操作216<br/>24.3 推行代码审查的两个关键原则218<br/>24.4 小结220<br/>第25章 合理处理技术债:让快速研发可持续222<br/>25.1 技术债的成因223<br/>25.2 技术债的影响223<br/>25.3 处理技术债的两个基本原则223<br/>25.4 控制技术债的四个步骤224<br/>25.5 小结226<br/>第26章 开源:从Phabricator的开源历程看开源利弊228<br/>26.1 Phabricator开源过程的关键步骤229<br/>26.2 开源对公司的利弊233<br/>26.3 小结234<br/>第27章 高效上云:运用云计算提高效能235<br/>27.1 云计算的优势235<br/>27.2 云计算的挑战及解决方法238<br/>27.3 小结239<br/>第28章 测试左移:测试如何应对新的开发模式240<br/>28.1 测试左移的定义240<br/>28.2 测试左移的四个原则241<br/>28.3 小结243<br/>第29章 测试右移与高效部署:应对频繁发布带来的挑战244<br/>29.1 三种部署方式的定义244<br/>29.2 目标246<br/>29.3 原则247<br/>29.4 具体实践247<br/>29.4.1 部署阶段的实践247<br/>29.4.2 发布阶段的实践249<br/>29.4.3 发布后阶段的实践249<br/>29.5 小结250<br/>第30章 持续进步:研发流程、工程方法趋势解读和展望251<br/>30.1 协作方式的发展趋势251<br/>30.2 云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252<br/>30.3 应用开发的发展趋势254<br/>30.4 AI方面的发展趋势255<br/>30.5 小结256<br/>第五部分 管理和文化<br/>第31章 业务目标和技术目标两手抓:打造高效团队的三个步骤259<br/>31.1 寻找目标259<br/>31.2 目标管理260<br/>31.3 任务执行261<br/>31.4 小结263<br/>第32章 从奈飞的著名PPT谈硅谷公司文化264<br/>32.1 定义核心价值观265<br/>32.2 在招聘、流程方面设计方案推动文化建设266<br/>32.3 持续推动文化建设267<br/>32.4 关于奈飞公司文化的思考268<br/>32.5 小结268<br/>第33章 Facebook创造力引擎:工程师文化270<br/>33.1 Facebook的工程师文化270<br/>33.2 Facebook推行工程师文化的具体实践271<br/>33.3 个人角度感受Facebook工程师文化带来的效果272<br/>33.4 小结273<br/>第34章 Facebook工程师文化实践三大原则之一:让员工做感兴趣的事274<br/>34.1 Facebook工程师文化落地的三大原则274<br/>34.2 让员工做感兴趣的事275<br/>34.3 Hackathon落地经验277<br/>34.4 小结278<br/>第35章 Facebook工程师文化实践三大原则之二:让员工拥有信息和权限279<br/>35.1 让员工拥有信息279<br/>35.2 让员工拥有权限281<br/>35.3 Facebook之外的落地经验282<br/>35.4 小结283<br/>第36章 Facebook工程师文化实践三大原则之三:绩效调节284<br/>36.1 360度绩效考评系统285<br/>36.2 360度绩效考评系统的两个原则286<br/>36.3 360度绩效考评系统的问题287<br/>36.4 绩效考评落地实践287<br/>36.5 小结288<br/>结束语 超越昨天的自己,享受成长的快乐289

内容摘要
内容介绍<br>本书以Facebook(Meta)等硅谷企业的研发经验为背景,结合作者17年的研发经验,讲解了如何实现个人和团队的高效研发。<br>全书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对硅谷的高效研发方法进行了总结,提供了非常系统的指导原则和实践指南。<br>(1)研发效能综述<br>主要了讲解研发效能的定义、模型,以及研发效能度量的正确方法。希望借此帮助读者梳理出研发效能的主脉络,构建一幅清晰的知识图谱。<br>(2)个人高效研发实践<br>主要讲解如何提高个人研发效能,具体涉及深度工作、Git、命令行、VIM、工具环境集成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提高技术的专精程度和持续成长。<br>(3)研发流程优化<br>主要讲解研发流程优化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代码优化、分支管理、DevOps、团队协同等,希望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流程,以及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从而能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工程实践,让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更加顺畅、高效。<br>(4)团队高效研发实践<br>主要讲解团队高效研发实践过程中各关键步骤的高效工程方法,内容涉及研发环境搭建、代码审查、合理处理技术债、开源利弊分析、测试等,同时对研发流程及工程方法的趋势进行解读,希望帮助读者掌握这些具体工程方法的正确使用。<br>(5)管理和文化<br>系统分析了硅谷研发团队的管理和文化,尤其是Facebook的工程师文化,并根据作者在国内公司的具体落地经验,给出推荐的文化引入和建设方法。

主编推荐
(1)作者背景资深:资深研发效能专家,有17年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曾担任Facebook(Meta)内部工具团队的Tech Lead,负责知名开源工具集。(2)作者经验丰富:作者既有在微软、Facebook等硅谷企业的研发效能经验,也有在华为等国内大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经验;既担任过大企业的效能团队负责人,也担任过中小企业的CTO。(3)内容系统性强:从研发活动本质出发,将提效工作分而治之,将其拆分为流程、团队、个人、文化管理4大模块。同时从效能三要素——准确、快速、可持续三入手,对这些模块进行详细讲解。(4)内容注重实战:内容基于硅谷效能标杆公司以及国内软件大厂具体实践,同时覆盖大中型公司和初创企业的一手经验,对广大软件行业管理人员及一线工程师都有相当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