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民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说民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48.3 6.2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中国教育电视台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85927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0192856

上书时间2024-04-1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话说民俗》做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栏目《话说民俗》的同名出版物,《话说民俗》节目通过深入挖掘那些最贴近百姓生活并经世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以及不断反复出现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和为民众所认同的民俗文化,激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基因。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节日习俗
  立春——春天来了
  春节——辞旧迎新漫话春节
  清明节——新生与死亡共存美丽和哀愁交织
  立夏——炎热的夏天开始了
  三伏——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立秋——秋高气爽秋收农忙
  七夕——中国古代乞巧节
  中元节——祭奠先人缅怀祖先
  中秋——中国传统的团圆节
  立冬——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第二章  人生礼仪
  十二生肖——趣味盎然的纪年与计时方式
  取乳名——留下深深的亲情烙印
  满月剃头——人生的第一次仪式
  过百岁——来自第一百天的祝福
  抓周——一次未来职业的小测试
  长命锁——中国人生命观的凝聚
  成年礼——开启人生新篇章
  寿诞——对长者的孝敬与祝福
  六礼——来自古代的婚礼范式
  媒妁——古老的婚姻中介者
  同心结——相亲相爱的象征
  嫁妆——中国传统的习俗
  过门——美好幸福生活的启程
  婚书——婚姻缔结的见证
  结发夫妻——愿以青丝定终身
  门当户对——传统的婚姻模式
第三章  居住习俗
  北京四合院——传统秩序的文化象征
  福建土楼——巧夺天工的客家民居
  窑洞——黄土高原文化的写照
  吊脚楼——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藏族碉房——叩响历史的藏区建筑瑰宝
  蒙古包——游牧民族的生命摇篮
  梅州围龙屋——客家民居的瑰宝
  开平碉楼——侨乡民居的经典之作
  骑楼——东西合璧的岭南建筑
  皖南民居——建筑中的水墨画
第四章  饮食习俗
  饮酒——别具一格的情感表达
  饮茶——品味一场精神盛宴
  八大菜系——中华饮食的地域符号
  元宵——上元佳节的吉祥符号
  粽子——吉祥如意米中藏
  月饼——中秋佳节庆团圆
  腊八粥——年终岁尾的美好祝祷
  食器——彰显食物之美
  烹饪方式——厨房里的智慧与情趣
  餐桌礼仪——舌尖上的中华文明
第五章  服饰习俗
  汉服——服章之美华夏礼仪
  唐装——大唐气象的回响
  中山装——中国特色的制服
  四大名绣——针线上的中国
  旗袍——中华服饰的一张名片
  维族服饰——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壮族服饰——壮族文化的宝库
  蒙古族服饰——来自草原的赞歌
  回族服饰——穆斯林文化的载体
  藏族服饰——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
第六章  游艺习俗
  舞龙——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拔河——展现英雄胆的角力
  秋千——腾空放飞的欢乐
  放风筝——翱翔天空的游艺
  放烟花——缤纷绽放的美好愿望
  猜灯谜——灯笼上的语言智慧
  踩高跷——“脚踏实地”的欢乐
  捉迷藏——快乐的“游戏”童年
  围棋——闲敲棋子落灯花
  舞剑——刚柔并济的艺术
  社火——民间的春节狂欢
第七章  民间工艺
  剪纸——用手传承的历史
  泥塑——与泥巴打交道的艺术
  根雕——来自树木的古老工艺
  皮影戏——古老的光影艺术
  蜡染——蜡笔生花的民族艺术
  刺绣——女子的专属技艺
  年画——写尽世间百态的民间绘画艺术
  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八章  民间文学
  白蛇传——穿越千年的人蛇恋
  梁祝——冲破礼教的爱情悲剧
  牛郎织女传说——来自星星的爱情
  孟姜女传说——哭倒长城的千古绝唱
  董永传说——一个孝子的爱情故事
  西施传说——关于美人复国的故事
  济公传说——爱打抱不平的济世活佛
  刘三姐歌谣——惩恶扬善的壮族歌仙
  阿诗玛——撒尼人精神的折射
  江格尔——蒙古民族文学的瑰宝
  格萨尔——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
第九章  戏曲曲艺
  昆曲——中国戏曲的一朵幽兰
  京剧——以歌舞演历史的国粹艺术
  粤剧——戏曲界的南国红豆
  黄梅戏——黄梅吐蕊香满城
  藏戏——雪域高原的天籁之音
  木偶戏——从葬品到戏剧的艺术
  苏州评弹——婉转吴语弄清音
  京东大鼓——北方曲艺中的瑰宝
  莲花落——口吐莲花的民间曲艺
  凤阳花鼓——民间曲艺中的“东方芭蕾”
第十章  歌舞技艺
  秧歌——来自传统的“广场舞”
  安塞腰鼓——黄土高原生命的释放
  苗族芦笙舞——苗家儿女踩歌堂
  彝族葫芦笙舞——花保人的文化符号
  傣族孔雀舞——傣族人的“雀之灵”
  吴桥杂技——挑战身体的传统技艺
  天桥中幡——耍出来的老北京绝活儿
  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中华武术
  太极拳——内外兼修真功夫
  蒙古族搏克——草原跤场上的比拼
后记

内容摘要
 根据中宣部和领导关于“教育台在中国民俗文化宣传上要有担当”的要求,中国教育电视台于2014年7月7日起,在新闻节目《中国教育报道》中推出《话说民俗》栏目。截至目前,已经播出栏目115期,获得受众好评,并得到中宣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宣部王世明副部长亲自为栏目题词“说中国民俗,看核心价值”。2015年3月,该栏目荣获中共机关党委授予的2014-2015年度“优秀创新工作案例”奖励。2015年5月,该栏目被推荐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优秀网络视频作品评选。《话说民俗》做为《话说民俗》栏目的同名出版物,既收录了栏目脚本还增加了丰富的图片,同时使用多媒体互动功能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同步的收看节目视频,加深映像。本书整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活泼趣味、极具可读性。

精彩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一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
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日照时间也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但是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所以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而立秋后是否下雨更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也相应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从来都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切记“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另外,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