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孤独 天地出版社 9787545550887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走出孤独 天地出版社 9787545550887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出孤独 天地出版社 9787545550887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1.7 4.5折 48 全新

库存2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50887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0750934

上书时间2024-04-1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喜欢独处的人,一定没有好人缘吗?
为什么你不喜欢和人交往,却又很害怕孤独?
为什么你自以为享受孤独,却仍被孤独折磨?
你能一边享受独处,一边开心社交吗?
你可以独来独往,但不要封闭内心,每个人都需要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
能真正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能与这个世界心意相通的人。真正独立的人格,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取的。敞开心扉,联结他人,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感,即便你独来独往,也能圆融地应对复杂人事。
和阿德勒一起走出孤独,学会化解孤独与社交的冲突,独自一人时充实快乐,身处人群时淡定从容,走出狭隘的孤独感,才是自在的行路人。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他认为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本身的贡献。他提出“自卑与超越”“社会情感”是性格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阿德勒一生精力充沛,勤于著述,发表论文、出版著作300余种。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阿德勒的著作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俄语、汉语、日语、韩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目录
译者序:能走出的孤独,才是好的孤独
第一讲: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第二讲:人生意义是由个人决定的吗
第三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第四讲:社会感是人性的选择
第五讲:孤独背后,是对人群的敌视
第六讲:虚荣,会架空你自己
第七讲: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第八讲:为何你如此感伤
第九讲:家庭对人生的影响
第十讲:儿童时期的三种困境
第十一讲:自卑是一切性格特点的根源
第十二讲:每个人都在追求优越感
第十三讲:是什么支撑起了一个人
第十四讲:分析一个人,要有全局意识
第十五讲:当孤独把人推向边缘
结语:唯有走出孤独,才能克服自卑

内容摘要
 《走出孤独》是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一本心理励志类的作品。面对的读者是喜欢心理学的大众读者。本书从自卑的心理根源谈起把自卑者内心的黑洞晒在阳光之下,使人慢慢学会自我建设,纾解欲望。学会区分正常欲望与极端欲望,学会平衡自我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活出一个健康的自我——有个性但不任性,自我但不自私,跟随内心但不从众,绝不浪费时间为他人而活,独立且自由。本书极具出版价值。首先,作者权威,影响力深远。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
《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其次,选题符合现代人需求,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无论是在大城市漂泊打拼的人,还是在小城市安稳度日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孤独”这个话题,在迷茫的时候就需要这样一本书来指点迷津,活成快乐的自己。第三,补充心理励志类产品线品种。本书属于干货类心理励志作品,对于极务实的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份新的精神食粮。

主编推荐
【一】内心孤独的人,需要明白的几个问题喜欢独处的人,一定没有好人缘吗?为什么你不喜欢和人交往,却又很害怕孤独?为什么你自以为享受孤独,却仍被孤独折磨?你能一边享受独处,一边开心社交吗?
【二】你可以独来独往,但不要封闭内心,每个人都需要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能真正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能与这个世界心意相通的人。真正独立的人格,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取的。敞开心扉,联结他人,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感,即便你独来独往,也能圆融地应对复杂人事。
【三】学会化解孤独与社交的冲突,你可以一边享受独处,一边开心社交和阿德勒一起走出孤独,学会化解孤独与社交的冲突,独自一人时充实快乐,身处人群时淡定从容,走出狭隘的孤独感,才是自在的行路人。
【四】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精心编译并倾情推荐!【五】随书附赠胡慎之价值48元音频课——《和阿德勒一起走出孤独》

精彩内容
 第一讲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先有社会生活,才有个人生活。在人类文明史上,社会生活是一切生活形态的基础,没有人能完全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这不难理解,因为在动物世界中,普遍存在这一条基本法则:任何个体柔弱、无力自保的物种,都会选择群居生活,以群体的力量来加强自身力量。
群居——人唯一的生活方式很早以前,达尔文就发现,越是个体柔弱的动物,越会选择群居生活。毫无疑问,人类也是这样柔弱的物种,因为我们没有强大到足以独立生活的身体。纵观整个自然界,人类如此渺小脆弱,以至于为了在地球上继续生活,只能通过制造工具来弥补身体上的不足。试想一下,在没有武器或装备的情况下,把一个人独自扔到原始森林里,他会遭遇怎样恐怖的经历。此时,他的生存能力肯定比不上其他动物,因为他没有其他动物的速度和力量,没有敏锐的听觉和视觉,也没有肉食动物的牙齿。在大自然中想要保全性命,这些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类想要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制造工具。只有制造出强大而完备的工具,人类才能健康发展。
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其实非常高。没有人能在离群索居的情况下,获得这种优越的生存环境。在人类社会中,劳动分工使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变成了群体的一部分,社会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劳动分工(文明)使人类能够
更快更好地制造出各种进攻、防守的工具,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只有学会劳动分工,人类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人类的个体本就十分脆弱,成长期又如此漫长。想想吧,孕育婴儿、将其健康地抚养长大,要耗费成人多少精力。任何一个孩子的出生和成长,都离不开劳动分工。比成人更加柔弱的婴儿,在各种疾病和危险面前,几乎没有反抗之力,只要想到这一点,我们就该知道,照料、保护和社会生活对人类有多重要。总之,社会是人类持续存在的最佳保障!既然在社会中生活,我们就要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这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要受到自然环境,比如气候规律的限制一样。我们无法逃避这种规律,只能想办法去适应。为了抵御寒冷,我们建造房屋;为了填饱肚子,我们耕种渔猎。社会规则通常会以制度、风俗等形式展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加以影响和约束。比如,宗教信徒会不约而同地将神圣用语转变成公共俗语,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人类的生活中,最初一层的影响来自宇宙自然,接着便是公共生活的规则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总之,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都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换句话说就是,先有社会生活,才有个人生活。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社会生活是一切生活形态的基础,没有人能完全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这不难理解,因为在动物世界中,普遍存在这样一条基本法则:任何个体柔弱、无力自保的物种,都会选择群居生活,以群体的力量来加强自身力量。人类先天就具有社会感——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而通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