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通识(人与现代)(精) 辽宁人民出版社 9787205102418 钱锁桥
  • 中国文化通识(人与现代)(精) 辽宁人民出版社 9787205102418 钱锁桥
  • 中国文化通识(人与现代)(精) 辽宁人民出版社 9787205102418 钱锁桥
  • 中国文化通识(人与现代)(精) 辽宁人民出版社 9787205102418 钱锁桥
  • 中国文化通识(人与现代)(精) 辽宁人民出版社 9787205102418 钱锁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化通识(人与现代)(精) 辽宁人民出版社 9787205102418 钱锁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3.3 5.7折 58 全新

库存1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锁桥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102418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1262331

上书时间2024-04-1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锁桥

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现为英国纽卡斯尔汉学讲席教授,中西文学文化研究,著有《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化属性:历史和语言 / 1
第二章 “中华盛世”:中国管治模式 / 31
第三章 儒道佛三教合一 / 63
第四章 诗意美学 / 101
第五章 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 / 149
第六章 拥抱世界:普世主义蓝图 / 181
第七章 不断革命,继续革命 / 213
第八章 中国崛起及其文化挑战   / 235

内容摘要
不要再把中国文化当作一个他者,哪怕是一个更好的他者,真正进步的做法是把中国文化认真地当回事——作为“世界人文思想共和国的一员”。
本书是一部写给现代中国人的中国文化通识,采取的方法是,把历史倒过来看,就一些关键议题,诸如历史、语言、管治方式、自我修养、人生美学、民族主义、普世主义、中国的崛起及其软实力等略作述评,以助读者进一步探索反思。
本书认为,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形成来讲,迄今100多年的现代转型经验,甚至比几千年的传统遗产更为重要。
因此,本书显著区别于既往同主题作品的是,延续辜鸿铭的问题意识和林语堂的批评姿态,以人性为尺度,以现代性为视野,重述中国文化的主脉和命理。

主编推荐
"为何有那么多讲中国文化的书,还需要一部《中国文化通识》?


一般介绍中国文化,是从文物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当作某种“客观”存在物;
而本书从人性角度出发,延续辜鸿铭的问题意识和林语堂的批评姿态,着重关注那些对当下的中国文化至关重要,且在个体的中国人身上“活着”的元素。


一般介绍中国文化,几乎将之等同于传统;
而本书从现代性角度出发,强调的是,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形成来讲,迄今100多年的现代转型经验,甚至比几千年的传统遗产更为重要。


一般讲中国文化,将其等同于民族的;
而本书则强调中国思想的普世主义本质,并对未来提出展望:不要再把中国文化当作一个他者,哪怕是一个更好的他者,真正进步的做法是把中国文化认真地当回事—作为“世界人文思想共和国的一员”。

"

精彩内容
我们现在基本上有两种谈“文化”的方式。最为流行、 占主导的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式。自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以来,“文化”被当作某种“客观”存在物,一个民族的有形或无形资产。
用这种方式看文化,中国文化就变成了“中国工艺”“中国功夫”“中国绘画”“中国建筑”“中国服饰”“中国家具”“中国音乐”等等。中国人自己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写中国文化概论之类的书,强调中国的青铜器、汉字等。
在我看来,要判断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归根结底要问的问题,不是它是否已经建造出或能否建造出怎样繁华的都市、怎样豪华的房子、怎样宽敞的公路;也不是去问它是否已经造出或能否造出怎样优雅舒适的家具、怎样精巧实用的工具或器械;甚至也不是去问它发明了怎样的机构、怎样的艺术和科学。要判断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它造就了怎样的人性、怎样的男人和女人。
科举制有其民主的一面,可以说本质上是一个民主的体制:以教育为中心,不讲血缘、身份和背景,凭自己的努力和资质便可改变自己的人生,进入社会的精英统治阶层。科举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在于使中国的政制建基于世俗的文治。
一谈起“中国文化”就想到“功夫”或“孔子”,这肯定是误导。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彻底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当下中国文化的种种特征,比如现代汉语就是由新文化运动敲定的,而且它在根本上是一场激烈的反传统、反儒教的运动……在我看来,就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来讲,一个半世纪左右的现代转型经验甚至比几千年的传统遗产更为重要。
虽然是一个动态的胶着状态,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中国现代性的轮廓。中国现代性是三股思潮(民族主义、普世主义与共产主义)及其实践相互交汇(以及与传统文化相互交汇)的过程。
我们可以说当今的中国文化蕴含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但这并不意味它就是自我封闭型的,整天着迷于自己的传统和“本位”。相反,中国现代性是一个普世开放拥抱“他者”的过程——民族主义概念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这也不是说,在西方的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之前,中国人就没有自我意识,只是说,以前的中国人意识是一种文化、文明上的概念。
中国的思想,无论儒、道、佛,其本质都是普世主义的。中国人的世界观的核心是“天下”观。中国文化确实有“夷夏”之分,但这种区分乃基于普遍性的道德准绳,而不是按种族或族裔来分。换句话说,“夷”和“夏”是可以互换的,是“夷”还是“夏”要看一个人是否仅仅是个畜生,还是遵循一系列界定人之为人的、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标准。
有这样一种文化,本来就把“人性”置于如此崇高至上的地位,不应该等太久把人的权利置于其中心枢纽地位,让人享受他们应得的自由。一旦自由之神降临,再加上诗意的生活美学,以及合理性的幸福观,到时中国文化或许真可以向全世界昭示其“文德”。到那时,做一个中国人一定真不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