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的慰藉 北京联合 9787550239081 (古罗马)波爱休斯|译者:贺国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的慰藉 北京联合 9787550239081 (古罗马)波爱休斯|译者:贺国坤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2.3 4.1折 29.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罗马)波爱休斯|译者:贺国坤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39081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3065353

上书时间2024-04-13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波爱休斯编著的《哲学的慰藉》是一部关于人生思辨的哲学著述,作者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述,指出了幸福的涵义、恶的本质、天命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关系等一系列哲思问题。全书旨在告诉读者,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其实在人类的智慧中都可以寻找到慰藉。《哲学的慰藉》是作者面对命运的突变,在狱中奋笔疾书而成。它既是一部论述神学和哲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10-12世纪,有文化的人都读波爱修斯,以至于人们把10-12世纪称为波爱修斯时代。有当代学者如伯内特认为,这本书是仅次于《圣经》而对西方思想和文化产生最深刻影响的书,是西欧全部文化精髓的来源。

作者简介
波爱修斯,公元480年出生在罗马的豪门望族,是罗马帝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在逻辑学、哲学、神学、数学、文学和音乐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他聪颖敏慧、博学多闻,早年官运亨通、显赫一时,曾出任罗马执政官。但他在政治上的辉煌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公元523年,他被诬陷下狱,并于公元524年被秘密处死。

目录
卷一 精神之痼疾
  一、诗神的罪过
  二、哲学抚慰我心
  三、心智回归
  四、控诉世道之不公
  五、我的困境
  六、病根在于忘记自我
卷二 淡看身外之物
  一、命运如此善变
  二、难平的欲壑
  三、其实我仍旧是个幸运儿
  四、幸福在于人的内心
  五、累赘的财富
  六、权力是恶人的帮凶
  七、虚幻的荣耀
  八、祸有时是福
卷三 幸福之所在
  一、幸福在哪里?
  二、幸福的外形
  三、财富让人患得患失
  四、官位和尊荣很难恒久
  五、权力让人不得安宁
  六、赞赏、美誉来自谬赏
  七、肉体的享乐
  八、伪善
  九、真正的幸福和善的源头
  十、神即至善、至福
  十一、心灵的归属
  十二、柏拉图的影响
卷四 掌命运之舵
  一、善的强大
  二、恶的虚弱
  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四、恶人的不幸
  五、神的主张
  六、命运听命于神
  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卷五 理智的神圣光辉
  一、机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二、自由一直都在
  三、神可预知一切吗?
  四、神佑与人的自由意志
  五、人类理性对神圣理智的服从
  六、永恒的公正

内容摘要
 波爱休斯编著的《哲学的慰藉》共分为五卷。第一卷描述作者本人的境遇;第二卷指出世俗的幸福不可靠;第三卷讨论最高的幸福和至善;第四卷论恶的本质;第五卷讨论天命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关系。
书中讨论了诸如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问题,并以善恶问题为中心,劝诫人们弃恶扬善,追求至善至美,向上帝复归,向自己的内心寻求幸福。

精彩内容
 “日复一日的生命中,你也无非是生活在流动且又飞逝的瞬间里面。所有在时间上持久的东西,即便它无始无终(根据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即便它的生命可以随同时间一道无限延续,它也不一定就是永恒的。这是因为,它并没有同时包罗或拥有整个生命,即使它也
无限,但它还未拥有未来,并且不再拥有过去。因此,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包罗和拥有了完整且又圆满的无限生命,既不缺少未来的东西,也没丧失过去的东西,那就可以被顺理成章地认为是永恒的,并且,这个东西必定总是处于当前,并在当下拥有自身,同时又总可以将无限流动的时间收摄于当下。
“因此,当有些人听到柏拉图主张世界在时间上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时候,就以为受造的世界与其造物主同享永恒,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寿命的无限延长是一回事儿(这是柏拉图赋予世界的属性);即刻拥有无限生命的全部在场又是另一回事(这明显是神圣心灵的特性)。
“神并非因为时间上的差距而比受造物显得更为古老,而是因为他本性的纯粹。短暂事物的无限运动正是对这个不动生命的当下本质进行了模仿,因为它不能全部重现当下本质并同它等同,所以它从不动蜕变到动,从当下本质的纯粹退化到将来和过去的无限数量,而且,因为它不能立刻拥有全部完满的生命,所以对于这方面它总是生
存不息,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对它难以全面表现的东西进行了模仿,它通过将自身与转瞬即逝的当下维系在一起(这一当下同永恒的当下有几分类似),把应有的模样赋予它所碰到的所有事物。既然难以成为永恒,它就紧扣时间永不停息地走下去,这样,它虽然不可能成为永恒进而拥有完满的生命,但却能够随着生命的维持得以延续下去。
“所以,我们如果要给事物起一个恰当的名字,那就请遵从柏拉图的意思说:神是永恒的,而世界却只是持久的。
“既然所有判断都是凭借其自身本质来把握对象的,并且神又具有永恒、当下的本性,因此,他的知识也就永远处于当下的纯粹之中,超越了时间的推移,并且拥有未来与过去无限范围r8的一切,将这一切纳入他纯正的认知行为中进行思考,好像它们正在眼前发生一
样。因而,你要是考虑一下他用以洞悉万物的预知,就会认定,其预知并非是关于未来的而是与永在当下的知识有关。所
以,它应该被叫作‘神佑’(providentia)而非‘先见’(praevidentia),因为它绝对不是站在事物的最低之处,而是站在世界之巅,展望着万事万物。
既然人不要求所见的事情都为必然,那你为什么却要
求神目光所及的事物全是必然的呢?最起码,你总不能看一眼,就把某种必然性赋予你眼前的事物oR?”“这我不会。”“假如神的当下能够与人的当下进行比较的话,那就可以说:就像你在暂时的当下里看出了某些东西那样,他也在永恒的当下里面洞察了万事万物。因此,神的预知没有对万物的固有本性进行改变,他只是看着眼前的事物,并且事物未来的模样也被它尽收眼底。在辨别事物方面,他也毫不含糊,只用心眼一瞥,便将必然发生的事情和未必发生的事情区分开来,正如你同时见到有人在散步和太阳于空中冉冉升起,虽然你同时看到了这两者,但依然区分了它们,并且断定前者为自发,后者是必然。所以,神的洞悉之眼从不干涉眼前事物而只是观照它们(就时间序列而言,这些事物应属于将来)。
“也就是说,神知道一些事情将要发生,同时也
明白一些事情完全没有发生的必然性,所以神所具有的不是意见,而是真知灼见。
“假如在这一点上,你一定要说,神预见发生的事情不会不发生,而不会不发生的事情又出于必然性。你一定要用这样一个‘必然性’来套住我的话,我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很有道理,恐怕只有神学家才能够提出这点。但我又必须回答:同样一个未来事件,当它和神的知识相关联时,是必然的;而当它被按自身本质进行思考时,又好像是绝对自由的。这是因为,其实有两种必然:一种为纯粹的必然性,比如,人固有一死:另一种则是有条件的必然性,例如,你确定某人在走动,那他必定是在走动。人所了解的事物,不会同它被了解的那个样子有所区别,但是这种有条件的必然性根本就不具备纯粹的必然性。这是因为这种必然性并非源于事物的固有本性,而是源于外加的条件。虽然说某人在走动的时候,是必然的,但他是在自愿走动,而不是被任何必然性迫使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神佑把某事视为当前之事,那么它就必然如
此(即便它本身并非拥有必然性)。
P195-19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