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天津文物与收藏/天津旧事丛书 天津人民 9787201116099 卢永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天津文物与收藏/天津旧事丛书 天津人民 9787201116099 卢永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6.1 3.8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永琇

出版社天津人民

ISBN9787201116099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885394

上书时间2024-04-1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卢永琇著的这本《老天津文物与收藏》以文物为线索,讲述了清末民国时期的天津收藏家的感人故事,讲述那些国宝在战乱年代的曲折经历: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存世仅三件的西周铜禁;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十几万斤清大库档案,留在天津二十多年,又重回它当年的出发地——故宫;溥仪大婚用的十六只金编钟,密藏在天津的银行地下室里,躲过了日本人和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追查索要,天津解放的第二天,银行家将它们交给国家;50年代大炼钢铁,天津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废铜杂铁汇集点,工人们在炼铜厂的电解炉前,拣选出大批珍贵文物,如西汉平都犁斛;……

目录
前言:天津文物收藏述略
大名鼎鼎的收藏家
  清代最后一位鉴藏大家安岐
  收藏大家周叔弢
  甲骨文的发现者之一王襄
  国宝收藏大家张叔诚
  近代私家藏砚第一人——徐世章
名人与收藏
  翰林总统徐世昌的金石收藏
  “宣炉王”吴颂平收藏的宝物
  杨石先捐献明代宝墨
  夏山楼主韩慎先鉴定文物的“法眼”
  李叔同在天津的几件文物
镇馆之宝的由来
  存世仅三件的西周铜禁
  徐世昌收藏的国宝——西周太保鼎
  张氏父子捐献的青铜宝器——西周克镈
  流传有序的法书珍宝——唐摹本王羲之《寒切帖》
  国内仅存的清朝功臣像
  徐世章收藏的石鼓文砚
  乾隆皇帝的宝葫芦
国宝留津记
  发大水冲出的战国楚王鼎
  险些流失海外的明青花盘
  高价留国宝——玉壶春瓶
  电解炉前捡回的文物——西汉平都犁斛
  《鲜于璜碑》——天津出土的[zui]完整汉碑
  声东击西买来的远古文物——红山文化玉猪龙
藏书往事
  四世翰林,藏书旧家——天津静海励守谦
  私家藏志巨擘任凤苞
  藏书大家周叔弢
  罗振玉在天津与敦煌遗书之缘
  收藏家罗振玉在津的住所和书斋
  清大库档案收藏在天津
收藏逸闻
  金编钟天津历险记
  罗振玉在天津收藏甲骨
  书法家孟广慧、李鹤年天价买甲骨
  陈邦怀再遇商玉板
  罗振玉与天津收藏界的交往
  徐世章收藏的战国铜镜范
  天津与故宫的文物之缘
  天津文物里的“三国”
  何启君——从八路军战士到文物捐献者
参考资料
后记

内容摘要
 天津城市的近代历史文化,繁盛而多元,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文物收藏乃蔚为著者。当时的天津是北方重要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因近临北京,有外国租界的庇护,吸引了大批皇室贵胄、下野军阀政要、富商巨贾与文人雅士寓居于此。学识、金钱和闲暇,促使他们不断搜求古物文玩。20世纪初叶,近代考古学兴起,各地不断有大宗文物出土,天津涌现出一大批收藏家,形成了传世文物汇集、国宝珍品荟萃、收藏名家辈出的盛况。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收藏大家无私捐献,使很多国宝级文物留藏天津,奠定了天津博物馆在全国的较高地位。
卢永琇著的这本《老天津文物与收藏》生动讲述了当年天津文物集藏与收藏家的故事,尤其揭秘了许多闻名海内外的国宝,其不凡的身世,流传的传奇经历,以及徐世章、周叔弢等著名收藏家化私为公、捐献国宝的感人故事。本书兼具知识性和可读性,对宣传天津历史、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书插配历史及文物图片约200幅,内容分为六个栏目:一、大名鼎鼎的收藏家;二、名人与收藏;三、镇馆之宝;四、国宝留津记;五、藏书家;六、
收藏轶事与传奇。时间跨度为晚清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个别故事的时间延展到八九十年代。
本书为“天津旧事丛书”,入选天津市“三大工程”重点图书。

精彩内容
 1937年,天津著名收藏家徐世章,在其堂兄徐世襄千方百计地搜寻帮助下,花重金得到了明代顾从义摹刻的石鼓文砚。他格外珍惜这件古砚,特在原砚盒外“加椟藏之”,并邀徐世襄书写题记(见文末附)。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秦时以大篆在十
个石鼓上共刻十首四言诗(每鼓一首),它在我国文学史、文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石鼓自唐代在陕西宝鸡发现,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雪的侵蚀,字迹大都剥落。清乾隆时存字300多,民国时只有200多,其中1鼓已一字无存。因而有关石鼓文的古代资料,价值尤为珍贵。
这件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为柱体,直径19.5厘米,高10.4厘米,重6860克。其石色苍黑,质地纯净
。砚面、砚背及砚周皆有铭刻。上下四周根据北宋石鼓文拓本摹刻共434字,因是按照原石鼓文的字位摹刻,因此保持了石鼓文字与字、行与行及每段之间的间隔,使研究石鼓文有了一定的依据。另外,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保存了其他拓本中没有的石鼓文字迹,更方便我们了解当时的字体。顾从义石鼓文砚是乾隆年间才从顾氏后人转到歙县曹文植手中,也就是这时才被世人所知,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郭沫若《石鼓文研究》一书中,在恢复石鼓文原文时也是参照了顾砚本。在今天国内尚未发现新的北宋拓本之前,此砚便成了宋代石鼓文的模型,对研究石鼓文的内容、
字行排列,以及复原石鼓文的顺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重要资料,还因其历经名家收藏,流传有序,文化内涵丰富,尤显宝贵。
该砚砚面雕刻有月牙形水池和弧形砚堂,水池上方刻“内府之宝”方印,在印两侧各缩刻一篇“石鼓文”。砚侧柱体一周缩刻六篇石鼓文及楷书款“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砚背中部有纵开长方形凹面,内刻隶书“石鼓”、篆书“子子孙孙用之永保”。旁边缩刻两篇石鼓文,另有铭:“道光辛丑以重资得于曹文正公之孙邵柿字粹庵,平湖朱氏善旃珍藏”。
石鼓砚外配木盒,紫檀材质,制作精细,盒盖覆盖砚体,盒底托有子口,与盖合为鼓型。砚盖、砚底托边沿环绕雕刻鼓钉。砚盖雕牡丹花纹,周围有清代学者程瑶田的长跋《石鼓砚记》和孙效曾的题诗。盖的中间镶嵌白玉盘卧蟠螭,其外镶嵌一周白玉蟠螭雕饰。
了解了石鼓文砚的文字、形状,让我们再来了解顾从义是何许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再依诸家题记铭文和文献资料,还原此砚的流传过程。
顾从义,生于明嘉靖二年(1523),卒于万历十
六年(1588)。字汝和,上海人,是闻名吴越的风雅之士。他精鉴赏,喜收藏,善书法,所藏以名家书画、金石鼎彝、古砚古籍最为丰富,所藏名砚除石鼓文砚外,还有宋宣和内府紫玉泓砚(他特在肇嘉浜南祖传南溪草堂筑“玉泓馆”藏该砚)、宋米芾砚山(因而自号砚山山人)等。他自编自刻有《历代帝王法帖释文考异》10卷,还著有《法帖释文考异》10卷,其中淳化阁帖释文,对前人音注辨其伪谬,析其同异,为金石家所重视。还著有《阁帖释文考异》《砚山山人诗稿》《荆溪唱和集》等。
顾从义与其兄长顾从德、弟顾从礼,三人均为藏书大家,兄弟共撰有《芙蓉庄书目》一册。顾从礼,字汝由。嘉靖到承天巡视时,以善书法被荐,授中书舍人。办事制敕房兼翰林院典籍,参与编纂《承天大志》《玉牒》并摹抄《永乐大典》,在内廷讲书,后官至太仆寺丞、光禄寺少卿,加四品服。年老退休回家,协理乡民,扶旺族里。倭寇犯乱时,提议筑上海城墙,并捐粟4000石筑小南门城墙和桥梁。死后葬日赤港北大仓(今打浦路斜徐路)。1993年4月16日,其墓葬被发掘,尸体已成干尸,今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顾从义与其兄一样,亦因书法超群被选人朝中,授中书舍人,负责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
后升为大理评事,主要负责疑难案件的审理、调查。
因受赏识被赐宫中之物“石鼓砚石”。顾从义倍感荣幸与珍惜,在这块砚上摹刻了秦石鼓文字,制成石鼓文砚。该砚一直在家中珍藏,世人并不知晓。
P96-9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