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的故事(共6册)/非琴俄罗斯文学经典译文集 普通图书/综合图书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译者:非琴 河北教育 978755453673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生的故事(共6册)/非琴俄罗斯文学经典译文集 普通图书/综合图书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译者:非琴 河北教育 9787554536735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35.8 6.2折 21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译者:非琴

出版社河北教育

ISBN9787554536735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18元

货号30024981

上书时间2024-03-2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苏联抒情散文小说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首次发表了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一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蔷薇》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他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蒙蒙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目录
  劈家具
  麻布证件
  被偷走的讲话
  纯属虚构的画家科斯坦季之死
  “您想要什么,年轻人?”
  “我向你们保证,一定会有莫泊桑”
  “那个”男孩子
  苦役般的工作
  近的和远的
  为了高尚目的的闹剧
  缓慢的时间
  十一级
  塔夫里达的卫城
  深夜
第五部  投向南方
  简短的说明
  感谢读者
  烟草共和国
  “传说”一词的双层含义
  一座钉死的房子
  驿车
  疟疾药
  阿姆特赫尔一阿赞达湖
  在平坦的港口
  巴统的声和味
  “这不是妈妈”
  岸上栖身处
  战俘乌利扬斯基
  灯塔看守人
  快乐的旅伴
  主要方向
  几千发信号弹
  阴沉的冬天
  搬运工人
  角力士多夫格洛
  深深怀念着茶炊上的烟
  新年之夜
  最后一道光线
  冬天的一点儿迹象
  普通漆布
  各有各的事
  又是一个春天
  千年的烟雾
  这都是虚构
第六部  漫游的书
  到最后一次相见
  田野上的寂静
  “第四版”
  夜车
  严寒

内容摘要
 历时十七载,潜心创作出洋洋洒洒的六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历时三年,按照自己的译文标准泣血翻译出接近原作的逾百万生动文字,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非琴,俄罗斯和中国的两位文学巨匠,联手花费二十年时间,向中国的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传世经典。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部压卷之作《一生的故事(共6册)》,包括《遥远的岁月》《动荡不安的青年时期》《一个未知时代的开始》《怀着巨大希望的时期》《投向南方》《漫游的书》等六部,讲述了19世纪最后几年和20世纪最初几十年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精神世界,书写了作者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和生活的深深的魅力”的真实感悟。小说以一个迷恋大海的少年幻想者的回忆为叙事主线,着力刻画船夫、马车夫、海军军士等普通小人物的不平凡阅历和个性及其对少年命运的深远影响,将对高加索大自然的描绘、航海奇遇和荒无人烟的森林旅行交织在一
起,故事引人入胜。特别是书中主人公在船员的鼓励下不惧艰险、敢于搏击海浪的励志情节,鼓舞了无数读者去探究困境中成长的意义,学会直面困难、顽强争取胜利。小说完美地实现了“唤起读者心中善良的情感”的写作动机,受到了广大俄罗斯文学爱好者的追捧。
非琴,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作家,一生钟情于俄罗斯文学优秀作品的翻译,所译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普里什文的《大地的眼睛》等,都拥有广泛的中国读者,成为读者心目中永恒的经典。其译风简洁明快,在忠于原
著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做到“雅致”,绝不脱离原文故作高雅,因此,其译作尽可能地向读者传达原作的韵味和品质,使读者获得原汁原味的营养和美感。
两位文学巨匠,以不同的语言讲述同样的故事,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魅力尽情展现给中国的千千万万个读者。《一生的故事》出版问世,是非琴先生一生
孜孜以求的归宿,更是千千万万中国读者的福音。

精彩内容
得可怕。伸直双臂躺在地上的人们在轻轻地叹息,四周到处都是轻轻悲叹的声音。
突然,在这令人感到沉闷的黑暗中传来了风琴声,犹如一阵巨大的号哭声,震动四壁。就在这同一时刻,千百支蜡烛大放光明。我被照得目眩,大吃一惊,叫喊了一声。
遮着琴希托霍瓦圣母像的大幅金幕开始徐徐拉开
了。6个身穿镶花边的祭服的老教士背对着人群跪在圣母像前,他们的双手向天空高高举起。只有瘦瘦的红衣主教,身穿朱红色长袍,用一条紫色宽腰带束紧细腰,挺直身子站着——也是背对着祈祷的人群——仿佛在倾听渐渐平息下来的巨大的风琴声和人群的呜咽声。
我还从未见过这样戏剧性的和无法理解的场面。
夜间的祈祷仪式结束以后,我和外祖母穿过一道很长的拱形走廊。天渐渐亮了。祈祷的人们跪在墙脚下。外祖母也跪了下来,还迫我也跪下。我不敢问她,这些看眼神好像发了疯似的人们在等待什么。
红衣主教在走廊尽头出现了。他步履轻盈,疾步走来。他的朱红色长袍随风飘逸,碰到了祈祷的人们的脸。他们抓住长袍的边缘,热情地、低首下心地吻它。
“吻吻长袍。”外祖母很快地低声对我说。
可是我不听话。由于感到屈辱,我的脸都发白了,我直视着红衣主教的脸。大概我眼里噙着泪花,他停住脚步,把一只干枯的手放到我的头上,稍稍停了一下,并且用波兰语说:“孩子的眼泪是对主的最好的祷词。”我望着他,棕色的皮肤紧绷在他尖尖的脸上,仿佛有暗淡的火光照亮了这张脸。眯缝着的黑眼睛期待地望着我。
我执拗地一声不吭。
红衣主教猛地一转身,随身掀起一阵微风,还是那样轻快地继续向前走去。
外祖母用力抓住我的手,痛得我几乎大叫起来。
她把我领出了走廊。
“完全像你父亲!”当我们走到院子里的时候,她说,“完全像你父亲!琴希托霍瓦的圣母啊!将来你一生会怎样呢?!”P34-36(第一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