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 普通图书/文学 张志忠 等 作家 978752615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 普通图书/文学 张志忠 等 作家 9787526158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414.7 5.5折 752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志忠 等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16158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52元

货号31324366

上书时间2024-01-21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1.《莫言文学世界研究》张志忠(1953—),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第十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第八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首席专家。著有《莫言论》《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等。本丛书主编。
2.神奇的蝶变李晓燕著李晓燕(1973-),1994年毕业于上海大学;2016年获得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学位;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齐鲁文学本土经验书写研究》、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科课题《莫言文学原创力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实验教改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荣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日照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博士论文《莫言小说人物原型研究》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从“平面市井”到“折叠都市”江涛著江涛(1987—),湖南怀化人,文学博士,汕头大学文学院讲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曾参与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莫言与新时期文学创新经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回乡知青叙事研究”等;曾在《文艺争鸣》《扬子江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妇女研究论丛》《华文文学》《现代传记研究》等重要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4.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经验研究王春林著王春林(1966—),山西文水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小说评论》主编。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八、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六、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先后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当代文坛》《扬子江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万字。出版有个人专著及批评文集《话语、历史与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生边上》《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多声部的文学交响》《新世纪长篇小说风景》《新世纪长篇小说地图》《贾平凹<古炉>论》《乡村书写与区域文学经验》《不知天集》《中国当代文学现场(2013—2014)》《新世纪长篇小说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现场(2015—2016)》《文化人格与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王蒙论》《文学对话录》《中国当代文学现场(2017—2018)》等。
曾先后获得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9届、第15届优秀成果奖,山西新世纪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人文社科奖等奖项。
5.莫言和新时期文学的中外视野樊星编著樊星(1957—),祖籍河北邢台。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的研究。1997年—1998年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16年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武汉市文联副主席。
著作《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1998年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2001年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于2003年获湖北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还曾于1999年获得“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于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武汉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6.莫言小说创作与中国口头文学传统
张向宽著张相宽(1980—),山东曹县人,文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东岳论丛》《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南大学学报》《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文艺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乡土小说对民间口头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

目录
论?红高粱上飞翔的自由精灵:莫言综论/1

第一编?作品新论(上):童年·故乡·战争

第一章?《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35
第二章?莫言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双向建构/51
第三章?奇想化的“战争启示录”:莫言战争题材小说研究/78

第二编?作品新论(下):责任·母性·人生如戏·劳动美学

第四章?“天堂”与“酒国”:新闻、责任、结构/106
第五章?从《枯河》到《丰乳肥臀》:母亲与她的孩子们/122
第六章?历史的画面与声音:从《丰乳肥臀》到《檀香刑》/139
第七章?劳动美学与和解心态:《故乡人事》/159

第三编?文学思想论:大悲悯·拷问灵魂·时代感

第八章?大悲悯与拷问灵魂/180
第九章■?构建宏大通达的时代感:莫言及当代作家的?现实选择/215
第四编?文学关系论:向鲁迅和司马迁致敬

第十章?《我们的荆轲》:向鲁迅《铸剑》致敬/240
第十一章?叛逆、好奇与童心:莫言对司马迁的承续与对话/263

第五编?莫言研究:回顾·现状·展望

第十二章?莫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84—2013)/282
第十三章■?拓展莫言研究的学术空间(上):文本、阅读史、?海外传播/313
第十四章■?拓展莫言研究的学术空间(下):地域文化与?两岸情缘/330
第十五章?大奖纷纷向莫言:经典化的过程及其价值取向/345
结??语/392

附录■?2013—2017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莫言?研究立项一览/398
参考文献/401

内容摘要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作家和当代文学赢得世界性的声誉,而这也必然要求中国学界对莫言的创作及变革创新的意义做出更为深入、透辟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立项,本丛书即是这一重大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丛书所讨论的命题是从由近及远、逐渐拓展的三个层面展开的:其一,作为从乡村大地走来、喜欢讲故事的乡下孩子,到今日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家莫言;其二,作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之情感脉动的新时期文学;其三,作为被动地卷入现代性和全球化,转而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求索中华民族独立和复兴之路的进程的描述者和参与者的百年新文学。这三个层面上,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尝试和探索,建构了什么样的中国文学形象?反之,百余年的现代进程所凝结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如何体现在文学之中?它做出了哪些有别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的独特贡献而令世界瞩目?
通过对于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莫言的文学创新之路,充分地揭示其创作是与个人的不懈探索和执著地求新求变并重的,是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宏大背景和积极推助分不开的,而世界文化的激荡和本土文化的复兴,则是其变革创新的重要精神资源。反之,莫言的文学成就,也是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重大成果,并且以此融入中外文化涌动不已的创新变革浪潮。
通过对于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将充分展现莫言重大的艺术成就,揭示其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内在联系和变革创新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并加强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对中国乡村历史风云和沧桑巨变的故事的讲述,为推进21世纪中国的文化创新和走向世界提出新的思考,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对于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莫言的文学成就与世界文学关系的理解,这其中既涉及莫言对于外国文学资源的汲取和化用,也关乎莫言创作及研究在英语、俄语世界的传播及影响。这对于当下方兴未艾的“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精彩内容
引论?红高粱上飞翔的自由精灵:莫言综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后,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中国当代文学赢得世界关注的一个标志。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文学华丽转身,进入了一个面向世界、多元探索、蓬勃进取的时期,在四十余年间,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堪与世界文学比肩者亦可以数出若干,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了来自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国度的信息,他们显示了正在经历巨大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莫言是这灿烂星河中的一颗明星,也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莫言的作品,数量众多,门类繁多,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电影及电视连续剧剧本和话剧、歌剧、戏曲剧本,都有所涉猎,就其文学意义和代表性而言,他是以小说名世的。纵览其四十余年的文学创作,对其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进行有深度的阐述,并且力图由此辨析中国文学如何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内在机制,即如何处理普世性和本土性的关系问题,是导论的用心所在。
“我本质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莫言创作的一个精神特征,是身为农民,为农民立言。在百年来的文学中,为农民代言者不在少数,但是,能够作为农民自身,表现原生态的农民的精神状态、感觉特征和情感方式的,却极为难能可贵。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到当下,就是通常所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时段,表现乡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分量非常重的一个板块。然而,在此前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农民形象却是付之阙如的。譬如说《水浒传》,在特定的语境下,被诠释为表现农民起义的作品,而且,就梁山义军的基本构成而言,也确实是以农民为兵卒的。但是,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有几个是出身于农家而且以务农为业呢?宋江是郓城县小吏,卢俊义是豪门富商,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就连黑旋风李逵,也是江州的狱卒;严格地说,只有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以打鱼为生,是渔民。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斯诺谈话时,说到他从小读了很多古书,《三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这些作品都有其各自的魅力。“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①后来,毛泽东接受父亲的安排,辍学而帮助父亲种田,晚上和业余时间仍然坚持了阅读的习惯。读到后来,毛泽东发现一个重大问题,这么多书,为什么就没有表现中国农民的小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