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正果(吴承恩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普通图书/管理 蔡铁鹰 作家 97875063869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道正果(吴承恩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普通图书/管理 蔡铁鹰 作家 9787506386937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3.1 6.6折 35 全新

库存7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铁鹰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8693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491147

上书时间2024-01-03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蔡铁鹰所著的《大道正果(吴承恩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之一。
本书通过吴承恩成长经历及一系列故事,生动地勾画出了其思想发展轨迹和性格特点,突出其艺文造诣特别是对志怪的钟情,从而创作出《西游记》这一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者简介
蔡铁鹰(1954—)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西游记》与地方文献研究所所长,《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文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民族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被转载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书籍:《<西游记)的诞生》(中华书局)、《<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华书局)等多部。
蔡铁鹰先生是当代《西游记》研究的中坚学者,潜心研究《西游记》已近三十年。曾经只身沿古丝路考察《西游记》故事演变的蛛丝马迹,也曾走遍吴承恩当年足迹所至的地方;关注《西游记》文学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开掘其在历史学、宗教学、哲学以及社会学范畴内的意义。本书中蔡先生将为你介绍从玄奘踏上西行路程的那一刻起,到吴承恩在荆王府电潇洒落笔时为止,《西游记》九百余年的孕育诞生;还将介绍从金陵世德堂书店老板雕版开印《西游记》,直至冯其庸先生在帕米尔高原找到玄奘归国途程瓦罕通道,四百多年间在《西游记》流播过程中留下印迹的各类人物,如:丘处机、纪晓岚、鲁迅、胡适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穷孤家世
第二章  聪慧少年
第三章  落拓举业
第四章  道义初萌
第五章  无奈仕途
第六章  白下风流
第七章  文人意气
第八章  无辜冤狱
第九章  荆府顿悟
第十章  淡泊晚景
附录一  吴承恩生年简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蔡铁鹰所著的《大道正果(吴承恩传)》以时间为脉络,以《西游记》的诞生为线索,从生活历程、思想发展、社会生活、人文活动诸多方面,着笔于有代表性的侧面,放在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展示,书写了明代小说大家吴承恩的一生。 作品思路清晰,人物的生活及文学创作活动顺序展开,描写和论述兼及,事实考证力求有所本,也注重了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文字表达清楚,有书卷味。

精彩内容
 第一章穷孤家世穷孤不是问题,将相无种!穷孤状况下的心态才是影响人生的关键。
弃儒经商是一条人生逆行道,它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将会激发对科举仕途无穷的遐想和渴望。
永乐七年(1409)前后,明成祖朱棣的身体已经开始发福。这个时期,他的皇位已经相当稳固,主要
的政治隐患都已经被一一清除,剩下的无非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他开始考虑把京城从金陵迁往北平的计划,这件事在他心中盘算已久——中原的外患向来都在北方,所以江南的金陵虽然繁华,但却非久恋梁
园,他,包括他今后做了皇帝的子子孙孙,都必须坐镇北平,亲守幽燕。
所有准备工作中最重要也最繁难的一项是未来京城的物资供应,这是历代在北方登基的皇帝都必须考虑的,现在也不例外。朝议中反对京城北迁的主要理由也就是将来供应京城的钱粮物资会遇到极大困难,这就需要疏浚运河,当然也要管理运河。为此朱棣在朝廷机构中增设了一个正二品衔的漕运总兵官,全面掌管与漕运相关的事务——这位漕运总兵官就是现在我们习称的漕运总督;漕运总兵官的官衙也就是漕运总督府,总督府由朱棣钦定设置于有运河枢纽之称的淮安。
对于漕运总督府的地点,朝中原本多有争议,但有一份奏折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其中提出漕运官衙建在淮安最为合适,开列的理由有三条:其一,淮安地处运河的中心,与将来的副都南京也相距不远,可以兼顾南北;其二,淮安位于淮河下游,正是西来淮水冲犯运河的必防之地,官衙设置于此,正是名副其实的镇守;其三,淮安自古繁华,人文传统悠久,足可包容庞大的漕运体系。这三条让朱棣觉得切中肯綮,加之前此帝师姚广孝曾多次在他面前称赞淮安,甚至在一首诗中还称淮安为“壮丽东南第一州”,于是拍板定案。
这一决定,本身只是朝廷的公事之一,但却直接导致了淮安这座城市的百年兴盛,也影响了之后淮安府若干读书士子的命运——其中就包括为世界文学奉献了不朽巨著《西游记》的吴承恩。
漕运重镇漕运这个名称今天听起来也许有些隔膜,但在唐、宋、元、明、清那几个朝代,却是第一等的军国要
务。
由于地缘的原因,中国历代的政治、军事中心都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即主要的赋税来源和粮食产地却在南方,因此无论何朝何代,总会有大量的国家税赋钱粮要运向北方,这直接催生了运河,当然也催生了运河的管理体系。依托运河,由国家直接干预的钱粮物资的管理运输,历史上叫漕运,管理漕运的庞大体系就叫漕务。这个与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完全没有可比性,让今人很难完全弄懂的漕务包括:国家税赋钱粮的接收、仓储、保管、调运;专营漕粮、漕银运输的船队、船厂以及水手的组织管理;与仓储、船队运输有关和维持运输秩序的护卫军队;与官方漕船相辅相成的民船运输以及与此有关的地方政务,甚至包括对行业里黑道帮派的监视、利用等等。漕务涉及的范围也不仅限于运河沿线,而是通过与运河相接的河流
一直延伸到南方的大多数地区,如浙、闽、湖、广等等,号称通衢九省,因为各省要向国家交钱交粮,故得接受漕务的管理,至少是接受业务指导;其管理范围之宽、权力之大,实在不是今天哪一个行业可以包容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朝廷的经济命脉。
从行政建制上讲,明以前历代朝廷的漕运管理部门已经存在,但品级不算太高,每天只是随班上朝,大家一齐跪下起立,喊几声万岁万岁万万岁,即便有关于漕运的事需要朝议,那也有大学士、内阁宰辅代劳,不问起就轮不到漕运官员置喙;所谓的漕务,也
不过是在京城签单记账,间或由驿站发几件公文,算是发号施令。这与宋、元时或南北分治,或社会动荡,南北物资交流的压力还不算太大有关。但到永乐时,朱棣已经能够从俯视一统天下的角度去看问题,他曾长期在北方驻守,深知漕运对于新的京城和整个北方安定的重要性,于是便将漕运总兵官升格为二品朝廷要员,而且破天荒地责令将漕运衙门迁出京城,设在了可以管控整个千里长河的淮安,代表朝廷行使着
对江南数省漕政的管理。从此运河沿线的一举一动、
一呼一吸都受这里控制;运河运输的一线一缕、一钱一粮,都必须得到这里批准。而与漕运相关联,负责淮河治理的南河道、负责淮河盐务的淮北盐运使司等有权有钱,甚至咳嗽感冒就能震动金銮殿的衙门也相继在淮安落户——不要以为这是一种夸张,请设想一
下坐在金銮殿上的皇上听到黄河夺淮、淮水溃坝、盐田失收之类消息时的感受——只要他还算是皇上,这些消息哪一条都堪称晴天霹雳。据说,朝廷大臣甚至包括皇上基本没有人敢对河道衙门的经费预算提出异
议,殆因为此事实在责任重大,谁都不敢把责任扯到自己的身上。
明清的淮安是一个府级单位,管理着苏北地区的十几个州县,这个规格等级,与运河沿线的大多数城市并无二致,但漕运、河道、盐务三大掌控国家命脉的经济巨头的落地,竟使这座城市一度成了除南、北二京之外,高级官员最多的地方,通常可以颐指气使以一方父母自命的知府大人,在淮安则往往需要扮演小媳妇的角色,因为比他级别高能给他脸色看的官员实在太多了一些。而漕运、河道和盐务也确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繁华,作为一条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中常年有一万多条在当时看来极巨大的漕船穿梭往来,有数万兵丁沿河守护,有数十万船工呼号奔忙,有更多的人要依靠为漕船提供服务寄生于漕务而生
存,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高堂曲榭、第宅连云,显然就不仅仅是文人的假想了。
P7-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