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孔/余秋雨文学十卷 普通图书/文学 余秋雨|责编:王淑丽 作家 97875296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门孔/余秋雨文学十卷 普通图书/文学 余秋雨|责编:王淑丽 作家 978752966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3.7 4.9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秋雨|责编:王淑丽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09686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915674

上书时间2023-11-07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自序
门孔
佐临遗言
巴金百年
饶宗颐的香港
巍巍金庸
幽幽长者
书架上的他
欠君三拜
仰望云门
星云大师
“石一歌”事件
祭笔
侍母日记
为妈妈致悼词
我和妻子
附:余秋雨文化档案

内容摘要
 《门孔》的创作过程,用余先生自己的话说,写得特别挂心,写着写着就会停下笔来,长叹一声,更会在长叹之后哽咽。他说“我用《门孔》写谢晋,其实并不仅仅写他个人,而且还写了一个事业,一段历史。同样,当我写巴金、黄佐临、金庸、饶宗颐、白先勇、林怀
民、余光中、章培恒、陆谷孙的时候,也不仅仅写他们个人,而是写了一个个事业,一段段历史。……把自己的生命与这些创建者们一起,熔炼成了一部最有温度的文化史。”《门孔》不仅仅以一个视角创作,还包含余秋雨先生的自我坦示。本书的后半部分,是余先生的娓娓自叙。其中谈到自己与笔墨的关系,与诽谤的关系,特别是与亲爱母亲的关系。全书最
后,余秋雨先生又回忆了与妻子马兰的情感历程,成为隆重的压卷。虽然那只是一
个小小的门孔。却是光亮所
在,企盼所在,日月所在,永恒所在。

精彩内容
 门孔一
直到今天,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大家觉得,这次该让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解释,他诚实的眼神告诉你,他还是不知道。
十几年前,同样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这位小哥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
两个月前,阿四的大哥谢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
现在,爸爸自己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八十三岁
的妈妈,阿四已经不想听解释。谁解释,就是谁把小哥、大哥、爸爸弄走了。他就一定跟着走,去找。
二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谁都知道是大门中央张望外面的世界的一个小装置。平日听到敲门或电铃,先在这里看一眼,认出是谁
,再决定开门还是不开门。
但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
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
毫的松懈,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
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
爸爸在外面做什么?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儿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
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什么?”他奇怪地看着
我。
我说:“你就像你家阿三,在关闭着的大门上找到一
个孔,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亮光,等亲情,除了睡觉、吃饭,你都没有放过。”他听了一震,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不说话。
我又说:“你的门孔,也
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休无止地坚持。”三谢晋在六十岁的时候对我说:“现在,我总算和全国人民一起成熟了!”那时,“文革”结束不久。
“成熟”了的他,拍了《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清凉寺的钟声》、《高山下的花环》、《最后的贵族》、《鸦片战争》……那么,他的艺术历程也就大致可以分为两段,前一段为探寻期,后一段为成熟期。探寻期更多地依附于时代,成熟期更多地依附于人性。
一切依附于时代的作品
,往往会以普遍流行的时代话语,笼罩艺术家自身的主体话语。谢晋的可贵在于,即使被笼罩,他的主体话语还在顽皮地扑闪腾跃。其中最顽皮之处,就是集中表现女性。不管外在题材是什么,只要抓住了女性命题,艺术也就具有了亦刚亦柔的功
能,人性也就具有了悄然渗透的理由。在这方面,《舞台姐妹》就是很好的例证。
尽管这部作品里也带有不少时代给予的概念化痕迹,但“文革”中批判它的最大罪名,就是“人性论”。
谢晋说,当时针对这部作品,批判会开了不少,造反派怕文艺界批判“人性论”不力,就拿到“阶级立场最
坚定”的工人中去放映,然后批判。没想到,在放映时,纺织厂的女工已经哭成一
片,她们被深深感染了。“人性论”和“阶级论”的理论对峙,就在这一片哭声中见
出了分晓。
但是,在谢晋看来,这样的作品还不成熟。让纺织女工哭成一片,很多民间戏曲也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应该做更大的事。“文革”的炼
狱,使他获得了浴火重生的机会。“文革”以后的他,不再在时代话语的缝隙中捕捉人性,而是反过来,以人性的标准来拷问时代了。
对于一个电影艺术家来说,“成熟”在六十岁,确实是晚了一点儿。但是,到了六十岁还有勇气“成熟”,这正是二三十年前中国最优秀
知识分子的良知凸现。文化界也有不少人一直表白自己“成熟”得很早,不仅早过谢晋,而且几乎没有不成熟的阶段。这也可能吧,但全国民众都未曾看到。谢晋是永远让大家看到的,因此大家与他相陪相伴,一起不成熟
,然后再一起成熟。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