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利益分配法理研究 普通图书/工程技术 杜健勋 中国环境科学 978751111553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利益分配法理研究 普通图书/工程技术 杜健勋 中国环境科学 9787511115539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40 6.2折 6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健勋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

ISBN9787511115539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2876723

上书时间2023-10-2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现代社会状况与环境法的发生
  一、问题缘起
  二、理论脉络
  三、进路方法
    (一)研究进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说明
    (一)环境法学研究范式转向
    (二)环境利益概念的新界定
    (三)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图景构建
    (四)环境协商与经济诱因等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方案探讨
第一章  环境正义:环境法学的新范式构想
  一、正义的原命题
    (一)正义的两种阐释进路
    (二)正义理论的变迁路径
    (三)正义基础的法律解释
  二、环境法学的范式转移
    (一)伦理转向:环境法学基础变革
    (二)社会关怀:环境法学人性努力
    (三)正义性格:环境法学价值期待
  三、环境正义的核心关怀
    (一)环境正义的德性
    (二)环境正义的性质:分配与倾向
    (三)环境正义基本信条
    (四)环境正义的主要论题:环境利益分配
第二章  环境利益:法律图景描绘
  一、利益的法律想象
    (一)利益的法律原论
    (二)利益的法律变迁
    (三)利益的法律衡量
  二、环境利益:法律解释
    (一)环境权:权利谱系的另类
    (二)环境利益:一个新概念
    (三)环境利益的法律构造
  三、环境利益的法律映像
    (一)基础映像:利益表达
    (二)起点映像:利益确认
    (三)过程映像:利益保护与限制
    (四)结果映像:利益增进
第三章  环境利益的中国观察:一个基本实证分析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说
    (一)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模型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践佐证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社会化修正
  二、环境利益差异:地区观察
    (一)自然资源禀赋与地区污染差异
    (二)我国地区发展差异透视
    (三)地区环境利益分配差异的建构
    (四)地区环境利益差异的异化表现及原因
  三、环境利益差异:城乡观察
    (一)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结构
    (二)城乡发展差距客观描述
    (三)城乡环境利益分配差异建构
    (四)城乡环境利益分配的异化表现及原因
  四、环境利益差异:群体观察
    (一)环境利益的群体分离
    (二)环境弱势群体的构成
    (三)群体环境利益分配的差异建构
    (四)群体环境利益分配的异化表现及原因
第四章  环境利益分配:环境法的规范性关怀
  一、社会结构:利益分配的基本场域
    (一)社会结构之进化:理论进展
    (二)社会结构之生成:资本的逻辑悖论
    (三)社会结构之中国场景:差序格局与结构断裂
    (四)结构断裂中的环境利益分配
  二、逻辑起点:环境利益分配的立法框架
    (一)分配正义:立法政治
    (二)政治角力:利益主体博弈
    (三)规范设置:法律逻辑结构
  三、制度结构: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体系架构
    (一)基本规范:环境利益分配的根据
    (二)正式规则:环境利益分配的制度化方案
    (三)非正式规则:环境利益分配的文化传承
  四、法律实现:环境利益分配的制度目的
    (一)法律实现一般
    (二)环境执法:超越“运动”与“风暴”
    (三)环境司法:专门化路径
第五章  环境协商:环境利益分配之法律社会基础
  一、公民社会:环境协商的社会基础
    (一)公民社会:基本范畴
    (二)交往理性:公民社会的沟通行动模式
    (三)公民社会:中国语境
  二、协商民主:环境协商的制度结构
    (一)协商民主:民主的再言说
    (二)协商民主:法哲学基础
    (三)协商民主:制度设计与实践发生
  三、环境协商:理论讨论与实践展开
    (一)环境协商:协商民主之环境实验
    (二)环境公民:环境协商之主体构造
    (三)差异与分配:环境协商之中国实践
第六章    经济诱因:环境利益分配之基本法律手段
  一、环境利益分配之变迁:从管制到诱因
    (一)直接分配模式
    (二)间接分配模式
    (三)直接分配与间接分配:一个简单比较
  二、经济诱因:理论基础
    (一)产权:环境利益分配与交换的基础
    (二)外部性:经济诱因发生
    (三)因应外部性:庇古与科斯手段
  三、通过经济诱因的环境利益分配
    (一)总体考虑
    (二)经济诱因的社会结构化
    (三)环境税:环境利益分配之国家手段
    (四)排放权交易:环境利益分配之市场手段
结语:法律进化视角下环境利益分配之展望
  一、论题回顾暨结论
    (一)环境正义是环境法学研究的新范式
    (二)环境利益是一种区分的社会利益形态
    (三)环境利益分配是环境法学的规范性关怀
    (四)环境协商是环境利益分配的社会基础
    (五)经济诱因是环境利益分配的基本手段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环境法进展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从法律解释的角度研究社会结构背景下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的视角与策略转换,以环境中的人的行为为纲,以人的社会结构为背景,以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为主线,通过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差异结构下的环境利益实证考察,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环境利益配置揭示环境资源问题的社会关联,探讨社会转型期环境法学研究的范式转移,提出环境资源问题解决的法律与社会路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