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刑事律丛 普通图书/法律 汪明亮 北京大学 978730149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刑事律丛 普通图书/法律 汪明亮 北京大学 9787301498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5.5 6.5折 24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明亮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121498

出版时间200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4元

货号1172086

上书时间2023-09-0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犯罪如何生成,这是犯罪学的元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社会的问题,因为只有正确地揭示犯罪的生成机制,才能制定科学的犯罪抗制对策。本书不仅揭示了促使个体实施犯罪与犯罪现象生成的因素,还论证了这些因素在犯罪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因素间的作用机制,使得我们可以用多元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犯罪问题,加深犯罪学理论的理解。

作者简介
汪明亮,安徽省黟县人,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主要著作有:《妨碍社会风化犯罪司法适用》(专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严打”的理性评价》(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罪刑均衡论》(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刑法学》(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经济犯罪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在《北京大学学报》、《法学家》、《中外法学》、《北大法律评论》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导言
    一、何谓犯罪生成模式
    二、犯罪微观生成模式与犯罪宏观生成模式的关系
    三、本书主要内容

上篇  犯罪微观生成模式
第一章  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导论
    一、基本观点
    二、相关理论
    三、本课题意义
第二章  “带菌个体”
    一、“带菌个体”假设:乙肝病毒携带者启示
    二、“带菌个体”内涵:具备犯罪人格的人
    三、犯罪人格量化及“带菌个体”类型
    四、影响“带菌个体”生成因素:犯罪人格之形成原因
第三章  “致罪因素”
    一、经济政策失误
    二、性禁忌
    三、政治制度弊端
    四、信仰缺失
第四章  “催化剂”
    一、特定时空因素
    二、社会控制弱化
    三、被害人因素
第五章  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各要素间的作用方式
    一、概说
    二、危险犯罪人:“带菌个体”与“致罪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现实犯罪人:“催化剂”对危险犯罪人的催化作用
    四、犯罪微观生成实证分析一:许诺抢劫外婆案
    五、犯罪微观生成实证分析二:广东“砍手党”犯罪之生成

下篇  犯罪宏观生成模式
第六章  犯罪饱和性生成模式导论
    一、基本观点
    二、相关理论
    三、本课题意义
第七章  最低犯罪率
    一、最低犯罪率生成模式概述
    二、最低犯罪率生成前提:犯罪不可避免性
    三、迪尔凯姆犯罪正常论:犯罪不可避免性的一个理论解读
    四、最低犯罪率不是最佳犯罪率
    五、犯罪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最低犯罪率有其存在价值
第八章  最高犯罪率
    一、最高犯罪率生成模式概述
    二、最高犯罪率生成前提:双重容忍度
    三、最高犯罪率生成条件:“严打”手段
    四、最高犯罪率测算:构建“严打”指标分析体系
第九章  理想犯罪率
    一、理想犯罪率生成模式概述
    二、价值指标:理想犯罪率必须考虑到社会秩序保护与个人权利价值保障间的协调
    三、经济指标:国家控制犯罪率的效益大于控制犯罪率成本投入
第十章  饱和犯罪率
    一、饱和犯罪率及其生成模式概述
    二、社会反应对饱和犯罪率构成要素的影响
    三、饱和犯罪率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在借鉴国内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