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品全译 普通图书/文学 钟嵘 贵州人民 9787221166555
  • 诗品全译 普通图书/文学 钟嵘 贵州人民 978722116655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品全译 普通图书/文学 钟嵘 贵州人民 9787221166555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6.7 3.6折 47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嵘

出版社贵州人民

ISBN978722116655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7元

货号31308469

上书时间2023-07-2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锺嵘(约468—约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南朝文学批评家。徐达上海市人,原贵州大学中文系教授,1955年生。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到贵州大学中文系任教。退休后定居于上海。

目录
诗品序 1 
诗品卷上 
古诗 51 
汉都尉李陵 56 
汉婕妤班姬 59 
魏陈思王植 61 
魏文学刘桢 68 
魏侍中王粲 71 
晋步兵阮籍 74 
晋平原相陆机 79 
晋黄门郎潘岳 84 
晋黄门郎张协 88 
晋记室左思 91 
宋临川太守谢灵运 94 
诗品卷中 
汉上计秦嘉 嘉妻徐淑 101 
魏文帝 105
晋中散嵇康 109 
晋司空张华 112 
魏尚书何晏 晋冯翊守孙楚 晋著作王赞 晋司徒掾张翰 晋中书令潘尼 115 
魏侍中应璩 121 
晋清河守陆云 晋侍中石崇 晋襄城太守曹摅 晋朗陵公何劭 124 
晋太尉刘琨 晋中郎卢谌 129 
晋宏农太守郭璞 134 晋吏部郎袁宏 138 

晋处士郭泰机 晋常侍顾恺之 宋谢世基 宋参军顾迈 宋参军戴凯 140 
宋征士陶潜 143 
宋光禄大夫颜延之 148 
宋御史苏宝生 宋中书令史陵修之 诗品序宋豫章太守谢瞻 宋仆射谢混 宋太尉袁淑 宋征君王微 宋征虏将军王僧达 153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 159 
宋参军鲍照 163 
齐吏部谢朓 168 
齐光禄江淹 173 
梁卫将军范云 梁中书郎丘迟 177

梁太常任昉 180 
梁左光禄沈约 183

诗品卷下 
汉令史班固 汉孝廉郦炎 汉上计赵壹 191 
魏武帝 魏明帝 195 魏白马王彪 魏文学徐干 199 
魏仓曹属阮瑀 晋顿丘太守欧阳建 晋文学应璩 晋中书令嵇含 晋河 南太守阮侃 晋侍中嵇绍 晋黄门枣据 201 
晋中书张载 晋司隶傅玄 晋太仆傅咸 晋侍中缪袭 晋散骑常侍夏侯湛 208 
晋骠骑王济 晋征南将军杜预 晋廷尉孙绰 晋征士许询 214 晋征士戴逵 晋东阳太守殷仲文 217 
宋尚书令傅亮 220
宋记室何长瑜 羊曜璠 宋詹事范晔 222 宋孝武帝 宋南平王铄 宋建平王宏 226 宋光禄谢庄 228

内容摘要
在卷帙浩繁的历代诗文评著述中,锺嵘的《诗品》与刘勰的《文心雕龙》这两部精心结撰于南朝齐梁时期的著作一直都备受后世推崇。
《诗品》,亦名《诗评》,共三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也是我国诗话的开山祖。全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诗歌理论,另一部分为诗歌批评,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
《诗品》是钟嵘诗歌理论和批评主张的集中表现,对后代诗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主编推荐
★为什么您的书架上不能没有《诗品》?

1.百代诗话之祖,与《文心雕龙》齐名的中国文学批评目前之“双壁”
《诗品》体大思精,是我国文学目前蕞早的一部专门论诗的理论著作,也是帝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号称"百代诗话之祖",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的特色,受到同时代以及后世文人的赞赏与肯定,对我国文学理论特别是诗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诗文之门径”,用来指导初学。对于《诗学》的研究,历来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显学。

精彩内容
诗品序梁·钟嵘题解钟嵘《诗品》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品评上品诗人11人,中卷品评中品诗人39人,下卷品评下品诗人72人,共计122人。原来三卷前各自有《序》,自开篇始至“均之于谈笑耳”,为上品《序》;自“一品之中”至“请寄知者尔”,为中品《序》;自“昔曹、刘殆文章之圣”至篇末,为下品《序》。三卷序文与各卷内容并无相应的联系,故历来将三篇序文贯而为一,置之上品卷首,如《历代诗话》本就是这样。现一仍旧制,无所改易。
《诗品序》论述了诗歌的产生、性质和功能;叙述了五言诗的发展简史,四言、五言的比较,五言诗的优点,理想的诗歌标准;讨论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诗歌的欣赏和批评;批评了玄言诗、拘泥声律、追求用典等不良诗风;说明了《诗品》的写作动机和写作凡例。
《诗品序》是钟嵘诗歌理论和批评主张的集中表现,对后代诗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①。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②。照烛三才③,晖丽万有④,灵祇待之以致飨⑤,幽微藉之以昭告⑥。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⑦。
注释①气:气候、节气。节候更替,萌动万物。物之兴衰,人亦感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其义略同。
②摇荡性情两句:摇荡,振动、感动。形,表现。诸,之乎、之于。《礼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又《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亦本前人之说。
③烛:照耀。作动词用。三才:指天、地、人。《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④晖丽:辉照、辉映。晖,同“辉”。丽,附丽。万有:万物。
⑤灵祇(qí):神灵。灵,泛指神灵。祇,地神。飨(xiǎng):祭献。致飨,享用祭献之物。待:等待。
⑥幽微:幽奥深隐之物,亦指鬼神而言。藉:凭、借。昭告:明白地揭示出来。
⑦动天地三句:语出《毛诗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莫近,莫过。此系古人对诗歌作用夸大之说法。
译文气节的变化萌动着万物,万物的盛衰,又触发人的情感;情感的激荡表现为歌舞。照亮天地人三才,辉映宇宙间万物;神灵因它而享用祭品,鬼神借它明白所告:这一切没有比诗歌更有效的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