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满字的空间(飞宇文集) 普通图书/童书 飞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6862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写满字的空间(飞宇文集) 普通图书/童书 飞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68620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4.6 6.7折 52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毕飞宇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8620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31409204

上书时间2023-07-2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毕飞宇,出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毕飞宇作品集》九卷(2015),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散文集《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写满字的空间》;文学讲稿《小说课》;文学对话录《小说生活――毕飞宇、张莉对话录》。《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Three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7年获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

目录
目录

三十以前
我家的猫和老鼠
歌唱生涯
我的野球史
人类的动物园
飞越密西西比

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
一支烟的故事
这个字写得好
我能给你的只有一声吆喝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
我也有点儿说不上来
货真价实的古典主义
《朗读者》,一本没有让我流泪的书
行为与解放
找出故事里的高粱酒

自述
几次记忆深刻的写作
谁也不能哭出来
谈艺五则
写一个好玩的东西
我有一个白日梦
《平原》的一些题外话
《推拿》的一点题外话
恰当的年纪
情感是写作最大的诱因
我和我的小说
中篇小说的“合法性”

手机的语言
记忆是不可靠的
地域文化的价值倾向
文学的拐杖
文人的青春——文人的病

好看的忧伤
青梅竹马朱燕玲
上海的向黎静悄悄
王彬彬断想

内容摘要
毕飞宇一直被大家公认为小说家中的思想家,长期以来,他的工作就是虚构,然而,在他近三十年的虚构生涯里,时常也会非虚构——写一些散文和随笔。这本书就是毕飞宇关于他生活、写作、阅读的记叙与思考,谐趣,赤诚,思辨,灵动,感受“毕氏语言”的魅力。

精彩内容
Ⅰ三十以前我生于一九六四年的一月,但具体到日子则不能肯定。大致在二十四日前后。我们这一茬人,来到这个世上本来就不是欢天喜地的事,没有必要仔仔细细去纪念。但生日我总是过,就在二十四日。
我的童年在乡村。少年时代搬到了水乡小镇。青春期回到了县城。大学就读于扬州,毕业后“分”到了南京。活到现在,能说的好像也就这么多。
我的童年过得还好。没有挨过真正的饥饿。但我的童年也出了一些问题,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我害怕过不完的夏季午后,害怕没完没了的夏日黄昏。没有人和我一起玩,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沿着每一家屋后的阴凉游荡,然后再沿着每一家屋前的阴凉游荡。游荡完了,学校的操场上还是有一大块金色阳光。我写过一个中篇,叫《大热天》,写过一个《过不完的夏季》,写过一个《明天遥遥无期》。当初用这些题目都是无意而为的,或者说言不在此。但回过头来看看,总能看见夏日时分留给我的最初畏惧与最初忧虑。我童年里最大的盼望就是明天。而明天空空荡荡,只能又是下一个明天。这是典型的动物生态:活着的目标直接是活着。我的童年游移在夏日阴影中,忧郁与白日梦盈溢了我的人之初,盈溢了我的童年黄昏。好在时间这东西自己会过去,要不然,真有些麻烦。
少年时代我的父母调到了一座水乡小镇。这个镇被两块湖面夹在中间,春夏秋冬都有与乡野不同的风景。这里最著名的东西是船,几乎家家都有。每家每户的事情都在水面上漂漂浮浮。应当说,这个水乡小镇有一种明丽的格调,但我的印象中,总有一股脱不掉的阴森。那些石板小巷又深又窄,那些小阁楼又灰又暗。我的眼睛是在乡下成长起来的,习惯了在平坦与辽阔中自由自在,但小镇使我的张望有了阻隔,前后左右都是青灰色墙壁。我站在石板巷里,贴着墙,一家又一家婚丧嫁娶从我的鼻尖底下经过,从小巷的这头到那头,或者说,从小巷的那头到这头。那些小巷子总是很弯,几乎找不到十米以上的直线。长大后我当然明白,宽敞与笔直原本是大都市气派,小乡镇是不可能有那种格局的。但弯弯曲曲带来了视觉难度,带来了观察障碍,所以小镇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有一种神秘,有一种隔雾看花的恍如梦寐。它像水的平面,没有来龙去脉,没有因果关联。我承认,我这个外乡客做得有点吃力,活得远不如在乡野时实在透明。小镇上有许多空宅,有许多终年紧闭的阁楼,它们一律长满了绿色青苔与灰色瓦花。那些建筑与植物成了我少年记忆的背景。那个水乡小镇弥漫了一股鬼气,它们至今萦绕在我的梦里。
我们家在父亲平反后回到了县城。这里是我父亲的故乡,我就从那时起做了故乡的游子。我不会说城里话,没有亲戚与朋友。我开始写作就在这个时候。我收到大城市寄来的退稿也就在这个时候。退稿让我难为情,又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我一次又一次被“外面的”世界所拒绝,一次又一次与外面的世界产生了联系与交流。这里有一种极复杂、极纷乱同时又极蠢蠢欲动的青春期情怀。我至今缅怀那些孤寂的日子。我坚信那时候我比现在更有资格做一个作家。
我在扬州师范学校读书是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这四年。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大好时光。空气中到处是青草气味。我努力用功地改变自己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我拼命读书,到处大声说话,人也变得活泼开朗。真是换了一个人。我记得第一次从扬州到南京去玩的那个下午。为了看火车,我从扬州绕道镇江,再从镇江取道坐火车去南京。我记得火车向我呼啸而来的那个伟大时刻,我二十岁时第一次看见火车激动得几乎流泪。但我不敢流露这种激动。我站在月台上,感受到火车给我带来的迎面风,一上车我就写了一首诗,把好多东西赞美了一通,末尾把祖国还带了进去。那时候真是疯了,眼里的东西什么都好。我就这么瞎激动了四年,毕业的时候头发也长了,胡子也拉碴了。
后来我就到南京做了一名教师,再后来我又到《南京日报》去了。我一点也没有想到,都三十岁了。看看旧时的相片,不像自己,照照镜子,也不像自己。
我家的猫和老鼠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六岁,而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当中长大成人的,假使允许我夸张一点,我想说,我们姐弟三个就是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我们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真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和大姐突然就结成了统一战线,不声不响地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我的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过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这在我是非常合算的买卖,因为“下次”是无穷无尽的。假如我的两个姐姐联起手来和我作对,在多数情况下,她们差不多就是那个叫“汤姆”的猫,而我则是老鼠“杰瑞”。我们家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卡通《猫和老鼠》式的战事,一姐一妹气势汹汹的,占尽了优势,恨不得一脚就把她们的弟弟踢到太平洋里去,然而,到后来吃尽苦头的始终是她们。
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倘若一定要找一个最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我的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挫败。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默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是人到中年,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儿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我姐姐对我的好处来:我六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远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又瘦又小。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十多里地。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这件事都过去了三十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大,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大姐十二岁,冬天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这个的,你怎么还记得这个的。”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在童年与少年时代吵闹,也许成年了之后还要继续。其实,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的,丰富起来的。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我的儿子最喜欢我的侄女,他们玩在一起的时候几乎就是猫和老鼠,不是追逐,就是打闹。可是,他们毕竟天各一方。在他的姐姐和他说再见的时候,他漆黑的瞳孔是多么孤独,多么忧伤。我多么希望能做我儿子的好兄弟,和他争抢一块饼干、一个角落与一支蜡笔。但我的儿子显得相当勉强,因为他的爸爸后背上都竖起鸡皮疙瘩了,就是学不像一个孩子。
新版序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毕飞宇文集》初版于2015年。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我的厚爱,2020年,他们打算做一些订正和增补,给读者朋友们送去一个更好的新版。但2020年是特殊的,许多事情都在2020年改变了它的轨迹,一套文集实在也算不了什么。
现在是2021年的秋天,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感谢读者朋友。除了感谢,我特别想在这里留下这样的一句话:2020年,2021年,它们是那样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毕飞宇2021年9月17号于南京龙江
序这套文集收录了我从1991年至2013年之间的小说,是绝大部分,不是全部。事实上,早在2003年和2009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就分别出版过我的文集。江苏文艺的是四卷本;上海文艺的是七卷本;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文集则有九卷。递进的数据附带着也说明了一件事,我还是努力的。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小说不是逻辑,但是,小说与小说的关系里头有逻辑,它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一个作家精神上的走向。现在我想再补充一句,在我看来,这个走向有时候比所谓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更能体现一个作家的意义。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他们愿意为我再做一次阶段性的小结。老实说,和前两次稍有不同,这一次我有些惶恐。写作的时间越长,我所说的那个走向就越发地清晰,——我的写作是有意义的么?——它到底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我写小说已经近三十年了,别误会,我不想喟叹。我只是清楚了一件事,以我现在的年纪,我不可能再去做别的什么事情了,也做不来了。我只能写一辈子。说白了,我只能虚构一辈子。可再怎么虚构,我还是有一个基本的愿望,我精神上的走向不是虚构的,我渴望它能成为有意义的存在。
毕飞宇2014年6月7日于南京龙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