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中轶事珍闻 普通图书/医药卫生 编者:杨晓光//赵春媛 中国医 978751324863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中轶事珍闻 普通图书/医药卫生 编者:杨晓光//赵春媛 中国医 9787513248631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6.4 5.5折 4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杨晓光//赵春媛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ISBN9787513248631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286055

上书时间2023-07-2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晓光,男,记者、作家、诗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杂文家学会会员、中国新闻学会报纸副刊研究会理事,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特聘专家、顾问。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人民日报》社新闻函授学院,曾供职于《中国改革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出版有杂文集《五色石》、散文报告文学集《那山·那水·那人》、《古今名联·巧对·楹帖佳话》等作品(含编著)近百种。

目录
源远流长中医药
  简释“普”字
  我国古代十大医学之祖
  我国古代的女医学家
  我国第一位提倡晚婚的医学家
  我国古代医生的称谓
  大夫·医生
  “郎中”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医生“外号
  我国古代名医别称
  有趣的中医别名
  古代医家美称
  葫芦——中医行医的招牌
  “悬壶”悬的什么壶
  太医起于汉代
  我国御医点滴
  我国历史上的走方医
  “铃医”与“卖嘴郎中
  中医切脉趣闻
  我国古代名医纪念地
  中医与“三”
  中医中的十个数字
  我国的医药之最
  我国妇科之最
  中医古籍的“世界第一”
  我国古代医院
  我国古代医院的分类
  清代的御医与御药房
  我国最早的医疗制度
  我国最早的病历
  中药的起源
  中药一词的由来
  我国最早的药匠
  中药龙骨与甲骨文
  我国官办药店的由来
  中药店称“堂”的由来
  中药店门前挂葫芦的由来
  鹿血药用史话
  中草药的命名
  中药取名趣味多
  似是而非的中药名
  与十二生肖有关的中药
  中成药命名拾趣
  因历史传说得名的中药方
  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
  中药材之乡
  良品集合
  中药的“仁”
  我国名花及其药用
  话“马”药

内容摘要
 中医中药源远流长,为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
数千年来,中医中药在以其独特的功效救死扶伤、
祛病延年,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也为世间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杨晓光、赵春媛主编的《中医中药轶事珍闻》分为“源远流长中医药”“名人与中医药”“中药的故事与传说”“中医药与文学艺术”四部分。所
有篇章,或考证有据,或口口相传,或见之于典籍,或流传于坊问,品味咀嚼,不啻一顿精神美餐。

精彩内容
 诸葛亮与“行军散”中药“行军散”是治疗暑病的名方,它外用内服均有功效,说起这一处方的来历,还与诸葛亮有关呢。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遵先帝刘备之志,恢复汉室,六出祁山与魏国交战。有年征战,时值六月,蜀军将士在又闷又热的恶劣气候下大批减员,战斗力大为削弱。诸葛亮见此情景,心情十分焦急,忙召集随军医生研究防治措施。由于大部队
处于深山旷野,煎服汤药十分不便,随军医生们一
筹莫展,苦于无良药。诸葛亮见此,忙打开自己随身带的真人传授之医书,对照名医所言,和随军医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用药虽少,但既能外用又能内服的中药散剂。用这种散剂给患暑病的将士们治疗,一方面将散剂吹入其鼻腔内,一方面又令其内服,几天后,将士们的暑病就痊愈了。
第二年,蜀军中又发生暑病,随军医生还是用诸葛亮配制的这种中药散剂,给将士们吹服,结果部众皆愈。于是,军医们就将这种治疗暑病的中药散剂称为“丞相行军散”,社会上则称为“诸葛行军散”。后来,这张治疗暑病的名方传到魏国,魏人就将其易名为“武侯行军散”。“诸葛行军散”和“武侯行军散”为名方,一直在中医界沿用了1600余年,直到“文革”破四旧时,被改名为“行军散”,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隋炀帝“望冰止渴”据说隋炀帝,整天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生活。一个冬天的夜晚,皇宫内不慎发生了火灾,将几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焚毁,不少奇珍异宝顷刻被化为灰烬。这场意外灾祸使炀帝非常震惊和恼怒,他望着冲天的火焰,突然感到胸中十分烦躁和焦灼

从这以后,炀帝便患上一种奇怪的疾病:头脑闷热不适,口里十分干渴,不分昼夜地呼唤着要喝水,一天几十杯水都止不住他的干渴。
满头白发的陈太医费尽心机,更换了不少药方,精心奉献了多种珍稀果品,仍然无济于事。炀帝大发雷霆,限他三天后拿出新办法来,否则格杀勿论。
陈太医拖着沉重的步子,愁眉不展地回到家中。跟随陈太医多年的老仆人在一旁为主人着急,当他探知整个事情的始末之后,极力向陈太医推荐说:“奴才听说城外住着一位名叫莫君锡的医生,有独到的见解。我们是否去向他请教一下?或许能获得一点启发。”陈太医一听如遇救星,连饭也顾不得吃,马上随着老仆人匆匆赶到莫君锡家。莫医生为陈太医礼
贤下士的举动所感动,当即答应帮陈太医寻找良策。
莫君锡反复推敲,审度情势。他认为疾病的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