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昌信教授校园纪事--清华北大育英西电与我 普通图书/小说 樊昌信 西安科大 978756063992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樊昌信教授校园纪事--清华北大育英西电与我 普通图书/小说 樊昌信 西安科大 9787560639925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47 5.3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樊昌信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大

ISBN9787560639925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760590

上书时间2023-07-0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一  我的根在“天堂”
二  上小学和“七七事变”
三  中国现代养殖农业的先驱虞振镛——“七七事变”后南迁亲友之一
四  西南联大教务长樊际昌——“七七事变”后南迁亲友之二
五  我国现代数学的开山鼻祖冯祖荀——“七七事变”后留京的亲友之一
六  我国现代速记法的创始人汪怡——“七七事变”后留京亲友之二
七  “七七事变”后留京的其他亲友
八  北京沦陷后的家
九  育英学校
十  育英的教学和老师
十一  我的“不治之症”
十二  我的两个台湾姐夫
十三  上大学
十四  我的大学老师
十五  大学生活
十六  大学毕业参军
十七  镇反运动
十八  向苏联学习和部队正规化
十九  1957年公私两件大事
二十  学校搬迁
二十一  学校分家
二十二  转业和文革
二十三  三次下乡
二十四  复课和科研
二十五  改革开放
二十六  寻亲
二十七  国际学术交流
二十八  解体前夕的苏联
二十九  欧美印象
三十  生平第二次住院
三十一  八十岁生日
三十二  丰收的二十年
三十三  旅游杂谈
附录一  主要著译及论文目录
附录二  荣誉称号及获奖
附录三  工作经历
附录四  年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樊昌信教授校园纪事--清华北大育英西电与我》是著名通信专家、西电著名教授樊昌信先生的回忆录。他的一生只和学校有缘。在四所学校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充满了作者的全部记忆。一是北京大阮府胡同小学读完四年初小,二在北京育英学校读完两年高小和六年中学,三在北京大学上了四年本科。四是毕业后作者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及其前身)工作了一辈子。

精彩内容
 一 我的根在“天堂”1931年9月12日(阴历八月初一)我出生在北京市,家中除父母外,还有四个姐姐,一个过继哥哥,一个堂兄,我是最小的一个。我的祖籍是浙江省杭县。从上小学开始,我填表把籍贯都写为杭县,但是杭县和杭州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我都不清楚。直到最
近,经查资料才晓得:在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将钱唐郡改置杭州,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杭州这一
地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民国16年(公元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1949年5月杭县解放,建制未变。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由此可见,籍贯写为杭县应该是我父亲在民国初期按照当时的地区建制划分而填写的。
听父母讲我们的老家在杭县的豆腐三桥,今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斗富三桥,此桥在靠近杭州火车站的东河上。传说在南宋年间,安乐王王佐为方便百姓,在东河上造了一座“安乐桥”。宰相秦桧听到很嫉妒,为和王佐斗富,就在安乐桥附近并排造了三座桥,并亲自取名为“斗富一桥”、“斗富二桥”和“斗富三桥”。老百姓取笑秦桧,就将那三座桥称为“豆腐桥”。
父亲出生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名澄宽,字季清。兄弟三人,父亲排行第三。据说,我的祖父和大伯父都是死在考场上,所以我的祖母坚决不让我父亲再去赶考了。在清朝,我父亲毕业于武昌书院(据说当年中国学校传统名称是:蒙学相当于小学,中斋相当于中学,书院相当于大学)。后来随亲戚汪怡(1875年生)去辽宁营口工作了一年左右,然后在民国元年(1912年),和二伯父一起来到北京刚成立的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工作。当时同事在背后分别叫他们两人大樊先生和小樊先生。
二伯父在清华图书馆工作。父亲在清华工作了18年(从1912年到1929年),开始时任会计,最后是斋务主任。当年清华的斋务主任管的事情面很宽,有关学生管理的事情都管。从我家中存放的父亲的笔记本中可以发现有关困难学生向学校借钱的记录,有学生
某月某日在饭厅吃饭时说话的记录。当年学生在饭厅吃饭时禁止说话,我推测是我父亲根据孔夫子“食不语,寝不言”的教诲制定的饭厅守则。除了管理学生
的事务外,父亲也介入学校的其他工作,例如清华第五任(1922-1928年)校长曹云祥于1923年日本发生
地震后,曾“委托麻伦、杨梦赍、何林一、王绍甄、
樊季清、戴孟松六位教师和胡敦元、施混、何鸿烈三位学生协助,组织日本赈灾委员会”。
我的母亲陈丽真,于1895年出生在苏州,8岁后迁居上海。她没有读过书,但是很聪明,自学认识一
些简单汉字,像“王”字,当然还有复杂的,比如“樊”字,麻将牌上的“东西南北万中发”自然也熟识。此外,由于和一些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清华教授的夫人交往,学会了一些英文单词并会和她们一起打美国扑克“梭哈”(英文ShowHand的音译,正式名称是Five-Cardstud),还和她们一起,跟马约翰学打乒乓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生活品都是凭票供应,政府发给每家许多种票证,例如不同尺寸的布票、不同斤两的粮票、各种副食票等,不少文盲老太太分不清,常来向她请教。
我父亲是杭州人,母亲是苏州人。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以我似乎是来自天堂,但不幸的是,我出生一周后就发生“九一八事变”,东三省
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接着是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以及解放后不断的各种“运动”,一直不得安宁,直到半个世纪后,我才有了安定的生活。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