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家大院(部) 普通图书/综合图书 朱秀海 中国青年 978751534697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乔家大院(部) 普通图书/综合图书 朱秀海 中国青年 9787515346977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7.2 5.3折 70 全新

库存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秀海

出版社中国青年

ISBN9787515346977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3823777

上书时间2023-06-2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秀海著的《乔家大院(第1部)》以真实历史人物——晚清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第三代商人乔致庸为主角,讲述他18岁从商到89岁去世,将近70年跨度的人生历程和创业传奇。怀抱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梦想,为实现自己青年时代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宏愿,在商家与商家、商家与家族内部、商家与达官显贵、商家与朝廷,乃至于商家与土匪、商家与起义的太平军、捻军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一生、无所畏惧、错综复杂的战争。小说贡献了乔致庸这一一卓荦独出的艺术形象,其所代表的商业标准和商业理想,也被众多商界精英视为楷模和理想。

作者简介
朱秀海,当代著名作家、编剧。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音乐会》《乔家大院》《天地民心》:长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天地民心》《波涛汹涌》《军歌嘹亮》《客家人》:中短篇小说集《在密密的森林中》《出征夜》:散文集《行色匆匆》《山在山的深处》,旧体诗集《升虚邑诗存》等。其中,《在密密的森林中》《乔家大院》等被译成英、法、日、韩文出版,中文繁体字版《乔家大院》《天地民心》在台湾出版。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四次)、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军长篇电视剧金星奖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中国电视剧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两次)、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三次)、首届首尔国际电视艺术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奖、中国电视艺术五十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奖、冯牧文学奖等。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海军通令嘉奖一次。两次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曾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附录

内容摘要
 朱秀海著的《乔家大院(第1部)》讲述商界英雄的传奇。晚清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第三代东家乔致庸,十八岁接手家族生意,将一个面临灭顶之灾的普通商家,经营成为对中国经济有重大影响力的巨商。为实现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梦想,造福天下商家和万民,他与势、武、财三种力量展开了一场长达一生、
无所畏惧、错综复杂的战争。他视公平、公正、诚信、勤勉、互助等中国优秀商业文化为信条,他精彩的商战故事,宣示着中国式商道的胜利。小说展现了乔致庸波澜壮阔的一生,同时也展现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他是时代的英雄。时代是他的晴天,也是他的噩梦。当英雄走向悲剧结局,人们自然会开始思考政治与商家、国运与商运的关系。

精彩内容
 1853年,杀虎口税关。
长长的商队,包括粮车队、盐车队、驼队都被堵在关口。车队和驼队上插各镖局的镖旗和各字号的号旗迎着风猎猎作响,和着牲口的嘶鸣,为这杀虎口平添了一份萧索之气。与之相伴的是一长队灾民,扶老
携幼,被堵在另一个通道口。一个留着小胡须的中年税官向商队大声喊道:“粮货二十文,盐货五十文,茶货五十文,排好队,别挤!别挤!”另一个年轻壮实的税官则向灾民声嘶力竭地吼道:“别挤!别挤!男人一文,女人孩子两人一文!快交钱,交了钱就放你们过去!”商队通道处一个掌柜模样的男人策着马往前挤了挤喊道:“官爷,怎么又涨了,粮货前天还是五文,怎么这么快就变成二十文了?”税官朝他翻了翻白眼
“没见识的主,而今南方长毛作乱,丝茶路断绝,光剩下你们这些粮货油货盐货的商贾和这堆到口外逃难的灾民,皇上要养兵打长毛,不找你们要找谁要去?”正说着,灾民队那边有个老太太,从垃圾布片似的衣裳里摸出珍藏的一枚制钱,正犹豫着,后面的灾民突然一哄而上,关口顿时乱作一团。那个税官虽壮实可也差点顶不住,赶紧扬起鞭子一气乱抽:“不准顶!不准挤!都给我站好!否则谁也别想过去。”关前野店内,一名老乞丐细眯着失神的眼睛怔怔地望着这一切,突然嘎嘎唱道:“走西口啊,走西口……”旁边的老板娘被吓了一大跳,不过她没有喝骂
老乞丐,反而怜悯地看了他一眼,接着也向关口望去。只见一个通四海信局的信使手举局旗,飞马而过,不但人马皆疲,且上下尽湿;更让人惊讶的是,那信使在拐向这边官道的时候,突然连人带马一头栽了下去。
众人“轰”的一声响,齐喊:“怎么了?怎么了?”老乞丐也停了唱,伸头望去。两个手脚快的盐车把式冲了过去,把信使从马下拉出扶到了野店。老板娘也不犹豫,赶紧将一瓢水熟练地灌进了信使的嘴里。
这个信使已年过三十,一副干练的样子,但发辫飞散,胡子拉碴,唇边一溜大泡,很是憔悴,一瓢水灌下后,他悠悠醒转,立刻惊喊道:“这是哪里?我的信袋呢?”那位扶他过来的盐车把式将信袋拿了过来,瞄了一眼然后念道:“信寄山西太原府祁县乔家堡乔东家致广老先生收启,十万火急,限三日到。信资两百文,快跑费白银五十两。”“五十两白银?!”在野店围观的众人又“轰”的一声响,接着乱纷纷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那盐车把式将信袋交给了信使,并且道:“这位大哥,怎么急成这个样,瞧,你的马都累死了!”信使颤着手接过信,起身就想走,可身子哪里听使唤,一站起来就“哎呀”一声又摔了下去,“天呀,这可怎么办?”他紧紧将信抱在怀里,忍不住带着哭腔说道。旁边一个老
者问道:“信上写的乔家,莫非就是‘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那个乔家,他们在包头声名赫赫,有复字号十一处生意,是不是?”那信使迟疑了一下,抹了把眼泪点头道:“就是,就是这个乔家,出大事了!”说着他仍挣扎着要起身:“我要走,我就是爬,也要爬到祁县去!”可他刚勉强站起接着又一跤跌了下去。老板娘赶紧将他扶起,众人七嘴八舌地说:“你这个人,腿摔成这样,还要走?怎么走?”那个递信过来的盐车把式沉吟起来,又问道:“哎,大哥,什么信呀这么急,用得着花五十两白银雇你跑这一趟
?眼下这年头,二十两白银能买一个大姑娘呢!”信使只是抹泪,并不回答,继而喃喃地说:“什么事,要
命的事啊,也说不得呀……”众人面面相觑,最后老
板娘开了腔:“哎我说这位大哥,你光在这里抹眼泪也没用,你的腿坏了,一时间也走不了,不如请这位盐车大哥帮个忙,我租给他一匹快马,请他帮着把信送到山西祁县乔家堡。”盐车把式一愣神:“我?”信使一听这话,“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大哥,我求你了,我给你十两银子,不,给你二十两,只要你能在后天天黑前把信送到!”盐车把式动心起来,旁
人见状又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议论。
一直缩坐在茶铺门口的那个老乞丐突然又嘎嘎唱了起来:“哥哥走西口,小妹也难留,止不住那伤心泪蛋蛋一道一道往下流……”他苍凉沙哑的歌声虽不怎么响,但似乎飘荡在繁乱却仍旧显得荒凉的杀虎口,落在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沉甸甸的,又好像带着点刺痛,渐渐地野店里的声音也低了下去,一种莫名的乡愁悄悄地笼罩了过来。
P7-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