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材/大学教材/历史地理 孙力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978756236303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材/大学教材/历史地理 孙力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9787562363033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63.4 6.8折 93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力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363033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3元

货号30966755

上书时间2023-06-2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著作是对本科生进行二战史知识普读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讲起,按照时间脉络和几个战场徐徐展开,研究每一次战争取胜或者失败的成因、过程、经验和教训。具体内容为:中国“九一八”抗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七·七” 抗战开辟了世界*个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波兰的灭亡与西线战争;德国进攻北欧、西欧;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战”逐渐破产;太平洋战争爆发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相持阶段中国战场抗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盟军战略反攻的胜利进展;英美开辟第二战场;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作者简介

 郑德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学术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二战史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成果:中国的抗日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人民战争。



目录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世界战争因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目标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三、国际新格局下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发展不平衡态势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全面危机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激烈争斗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时代特点
  第三节  法西斯国家的崛起
    一、法西斯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及其“向罗马进军”
    二、纳粹党上台及其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的确立
    三、日本法西斯独裁政权的确立
  第四节  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与主要大国的绥靖政策
    一、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与主要大国的绥靖政策
    二、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与英法等国的姑息纵容
    三、德国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与英法等国的妥协退让
    四、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与英法等国的“不干涉”政策
    五、德国吞并奥地利
    六、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与慕尼黑阴谋
    七、法西斯国家的合流
第二章  中国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反战的斗争
  第一节  中国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中国东北军民奋起抗日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勃兴
    二、中国共产党率先对日宣战
    三、中国局部抗战的展开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中国全国抗战的准备
    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调整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中国全国抗战的准备
  第三节  各国人民反法西斯反战的斗争
    一、阿比西尼亚和西班牙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反战斗争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三、苏联制止世界战争的努力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形成
  第一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一、促使日本全面侵华的内外因素
    二、日本全面进攻中国及其“速战速决”战略
    三、美英继续绥靖日本的法西斯侵略
  第二节  中国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与全国抗战的实现
    二、中国抗日战争的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三、八路军出师抗日与平型关大捷
    四、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
  第三节  中国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和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一、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格局
    二、八路军开赴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与创建抗日根据地
    三、南京保卫战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
    四、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
    五、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与创建抗日根据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后酝酿和撰稿的。在此过程中,编著者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大量地吸收国内外、主要是国内的史学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研究中所取得的一
系列新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观问题上,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精彩内容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世界战争因素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目标自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组成的同盟
国集团为一方,以形成于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协约国集团为另一方,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历时4年又3个半月之后,于1918年11月11日以同盟国集团的彻底战败而告终。1919年1月8日,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和会,这实质上是协约国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操纵和会的美英法日意等国企图在大战造成的新的力量对比基础上,重新分割全球利益,但是在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上又对和会各有打算,都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争霸野心,而又抑制竞争对手。
美国在一战中作为协约国和交战各国军需物资的主要供应者获利颇丰。
在一战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飞跃发展,工业产值
、资本输出及对外贸易均增加近3倍。到一战结束
时,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最大的债权国,进而开始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日益膨胀。美国尽管在最具关键的军事实力方面还不能与英法抗衡,但是凭借雄厚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