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随笔 普通图书/宗教 丁枫|责编:殷亚平 上海三联 978754266768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学随笔 普通图书/宗教 丁枫|责编:殷亚平 上海三联 9787542667687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3.2 4.9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枫|责编:殷亚平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67687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899986

上书时间2023-06-1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孰知天下之正色?”
  “孰知天下之正色?”
  门罗的启迪
  “一回希有的经验”
  “丑存在美的旁边”
  把酒神精神引进美学
  美善统一说
  古老的审美功利观与柏拉图
  广义的功利论(亚里士多德)
  “快乐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伊壁鸠鲁)
  拉伊蒙迪的快感说
  功利主义内部的分歧
  氛围也是一种“形式”
  创造精神的辐射
  无垠的草原美吗?
  自然美的安慰
  关于自然美争论之一瞥(一)
  关于自然美争论之一瞥(二)
  关于自然美争论之一瞥(三)
  关于自然美争论之一瞥(四)
如缭绕的轻烟
  “不以玩为非”
  如缭绕的轻烟
  “听不以耳而以心”
  《泉》的背后
  审美的知觉是综合的
  丰饶、多彩的体验
  整体与和谐
  通感与整体论
  “古老”就在身边
  “听戏”的滋味
  构图要求的萌芽
  “趣味无争论”
  “披图所赏未必是禀笔之意”
  想象与同情
  假山的破绽
  “期待胜于惊讶”
  夹竹桃的影子
  心动
  “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
  歌所唤起的联想
  “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蕴涵是鉴赏的灵魂
  知识是鉴赏的基础
  “投入”与“幸福的清音”
  花与精神的投射
  移情及其诠释
  移情论的生命力
  移情论与“自然的人化”
  最伟大的“投射”与“移情”
  沃林格与黑格尔
  移情与抽象
  恐惧与抽象
  惟妙惟肖
  赋予一切以生命
  过分的理性参与
  不在来世,不在天国,只在当下的生活
“日神精神”的困惑
  日神与酒神
  “日神精神”的困惑
  回顾:超功利说的雏形
  庄子的“超越”
  舍夫兹博利
  “内在的眼睛”(赫契逊)及其他
  纠缠不清的“爱”和“欲望”(柏克)
  康德与英国经验主义
  康德有关鉴赏判断的第一个契机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一段弯路
  席勒:形式·“游戏冲动”
  叔本华:摆脱意志驱使的瞬间
  布洛:“心理距离”
  审美的三种类型
  “山林者之乐与富贵者之乐”
  美感的“提纯”与割裂
  美感与色彩的试验
  错处不在王实甫吗?
  被放逐的欲求
  审美与欲求
  审美是一种渴求
  听戏与吃喝
  美与爱毫不相干吗?
  性火的蛰伏
  “美是性感情领域的派生物”
  崇高感的消解?
流逝升华为永恒
  “在尘嚣中找出净土来”
  审美的前提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一样的鉴赏氛围
  未必是素质太差
  同一曲《平沙落雁》
  苏醒的灵魂保证审美的丰饶
  奇妙的“天窗”
  对雏菊的激赏
  “像含羞草似的娇柔”
  鉴赏忌“俗”
  “真赏”要有自己的主意
  “万物静观皆自得”
  神秘感给鉴赏镶上了一副耀眼的光环
  “经过自家的一番体贴,便不同了”
  “美好的事物要辛勤地探索”
  鉴赏中的错觉
  意外的火花
  “一旦有缘相遇”
  流逝升华为永恒
  “莫能言说的惆怅”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一个隐秘的审美角落
  心灵深处的感受
  “眷恋”的美感
  书房的窗子与光
  “你不要乱跑,你静下来”
  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要动动脑筋
  审美领域的一种悲哀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美在发现”
  鉴赏中“隔”的妙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亲切安详的静”
  慢慢来,不能急
  寂静似乎比喧嚣给人的感受更强烈
诗意地存在着
  “诗意存在着”的秘密
  深藏着对生命的怜爱与执著
  超越·创造·欲求
  理解作为一种关系和过程
  抽象的挑战
  与《格尔尼卡》的隔膜
  陌生与差距
  一个悖论
  20世纪艺术之一瞥
  波坎尔岛的启示
  人生也是一次旅游
  诗与杏花村
  赤壁与昭君墓
  “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
  美哉!有容乃大
后记

内容摘要
 《美学随笔》是一部有关美学方面的短文汇集。全书除“写在前面的话”,共分五个单元:“孰知天下之正色?”、“如缭绕的轻烟”、“日神精神的困惑”、“流逝升华为永恒”、“诗意地存在着”。其内容兼顾史论,并结合丰富、生动的审美实际与艺术实践,分别谈到了美与美感的二重性,美感的构成,移情与抽象;审美的功利论与超功利论的回顾;鉴赏的条件与鉴赏的经验种种;超越与创造,艺术的内在矛盾,以及中西方审美观比较等,共130多个子题,涵盖了美学的诸多方面。可供美学爱好者阅读与品鉴。

精彩内容
 “孰知天下之正色?”《庄子》有一段文字,讲“援猵狙以为雌,糜与鹿交,鰌与鱼游。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
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个问题提得好,“孰知天下之正色?”其实,也可以说四者皆“知天下之正色”。你看,雌猿与人无缘,但猵狙却很喜爱。猵狙没有美学家,否则,它们也一定会有关于雌猿美的论著。同样,糜与鹿交,鰌与鱼游,也自有其惬意之所在。
在它们看来,一定要说毛嫱、西施是美的,那是很不公平的,它们不会赞成。“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这不正是它们在“用脚投票”,不予欣赏的表示吗?
问题很明显,审美关系形成的前提在于亲和性。亲和关系的前提,又是需求的相互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亲和性的外延大于审美性,然而,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太密切了,所以在很多的场合,亲和性与审美性往往是等同的。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现象,就是一种绝好的例证。同样,“儿不嫌母丑”,其中也有类似的涵义。“情人”或“母亲”并不见得美,或者说,她们的颜值在外人眼
里并不以为然。可是,只因为这中间存在着情人之间或母子之间的“亲和性”,于是,不美的也就变成美的了。这种美诚然带有很浓重的主观色彩。但是,他们都觉得确实是美的,别人又有什么办法?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吧。
其实,只要是美的,无不具有主观的因素在其中。这主观的因素或是通过实践活动,实实在在地凝定在美的对象上;或是通过移情作用,在主观的意识之中觉得对象是美的。
那么,这样一讲,岂
不是一种相对主义吗?这里的确涉及到相对性的问题,但谈不上什么“主义”。美具有相对性,这是—种客观的事实。早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论述中,就可以见到这种关于美的相对性的思想。他讲,“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这不对吗?所以,只要不把这种相对性绝对化成为“主义”,就不会走向荒谬。
当然,美的相对.陛与绝对性,正像一块金币
的两面,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人们在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美的形象中,所见到的正是美的绝对性。然而,这个绝对又恰恰寓于相对之中。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应当有专门的讨论。这里暂目打住。
门罗的启迪翻开门罗的《走向科学的美学》,他的新颖、
独到的见解,泼辣、大胆的作风,开拓新路的气魄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毕竟封闭得太久了,能突然接触到这些恣肆不羁的思想,自然是很振奋的。
门罗指出,在他所推崇的科学美学发展起来之前,美学只不过是思辨哲学的—个分支,美学家们长期纠缠于对美的本质的抽象思辨;忙于为“美”下—个完善的定义;满足于玩弄辞藻和构造庞大的哲学体系。大部分美学家都不打算,也没有能力去用它来指导艺术实践。(参
阅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译者的话”第4页)门罗概括得很好,他简直就是在当代中国美学的现状。
门罗指出,美学发展到20世纪时,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都产生了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即形而上学让位于经验描述;神秘的变成自然的;抽象的变成日常的和可观察的;脱离艺术实际的转变成立足于指导实际的;绝对的变成了相对的。门罗认为,这是—种革命性的变革,它使美学的面貌焕然—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