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内心的尴尬(精)/小说家的散文 普通图书/文学 东西 河南文艺 978755590733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们内心的尴尬(精)/小说家的散文 普通图书/文学 东西 河南文艺 9787555907336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0.6 5.4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东西

出版社河南文艺

ISBN9787555907336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0463130

上书时间2023-06-13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们内心的尴尬》是著名作家东西的散文随笔集,共计68篇,包括《寻找中国式的灵感》《我的第一个异质文化》《一个画家的路线图》等,分“经验,在最深处”“有一种生活被轻视”“流言蜚语”三章编辑,内容涉及作者对文学的认识、多年的创作心得以及作者自己的人生过往等。

作者简介
东西,原名田代琳,1966年出生于广西天峨县,被评论界称为“新生代作家”,广西民族大学创作中心主任。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中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救命》《我们的父亲》《请勿谈论庄天海》,以及《东西作品集》(8卷)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凭长篇小说《后悔录》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2005年度小说家奖”;长篇小说《篡改的命》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1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获《腾讯·商报》“华文好书2015年度文学类好书奖”,作者凭此小说获第六届“花城文学奖·杰出作家奖”。

目录
第一章  经验,在最深处
  写作,是为了沟通
  寻找中国式的灵感
  先锋小说的变异
  虚构的故乡
  每天都有新词句
  梦启
  文学的远与近
  真正的经典都曾九死一生
  从“马航失联”扯到中国编剧
  经验,在最深处
  要人物,亲爱的
  好像不是虚构,而是现实
  灵感是逼出来的
  三年一觉后悔梦
  相信身体的写作
  把虚构的权力交给人物
  关于小说的几种解释
  创作三问
  谁看透了我们
  川端康成之痛
  我们内心的尴尬
  叙述的走神
  小说中的魔力
  获奖是一次心理治疗
  短篇就是一口气
  挽留即将消失的感情
  走出南方
第二章  有一种生活被轻视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我的第一个异质文化
  高高的山有我的情
  有一种生活被轻视
  记忆水
  我们村里的实物税
  站在谷里想师专
  味觉记忆
  暮年之父
  审父
  远去的年
  狗窝
  辫子
  生日
  父母桥
  隐约之爱
  朝着谷里飞奔
  回头望望
  把饥饿的记忆给我
  怀念两株桂花树
  锦书谁寄
  既然开了车,千万别生气
  我们被家具逐渐俘虏
  与钢铁达成默契
  我们所有的激情
  纸上的河流
  宿命
第三章  流言蜚语
  莫言获奖不算意外
  为野生词语立传
  她们的声音久久地响起
  关于凡一平的流言飞语
  偶尔一笑,也是微微
  阳光男人
  男人的供词
  一个画家的路线图
  画家谢麟的白与黑
  回到起点
  她像跟踪杀人犯一样跟踪稿件
  他让《山花》更烂漫
  默默者启良
  云船

内容摘要
 东西喜欢描写生活中的悖论。在悖论处,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它像一道难题,是我们内心的尴尬。东西善于发现和追索这些悖论的出处与症结所在,最后形成他的文学。东西在《我们内心的尴尬》这本书里深入浅出地谈及对文学的认识、他的创作心得,让我们看到作者创作几十年来的宝贵经验与真实心迹;同时,他也不讳言自己的人生过往,包括童年记忆、故乡风物及亲人亲情,从中可见一个作家的成长轨迹;而他以亲切和煦、不无幽默的文字谈及自己的文学同道,使每一个人的个性及腔调气息跃然纸上,亦可见出一个作家坦荡、包容的心胸格局。

精彩内容
 写作,是为了沟通有人问哥伦比亚作家、《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你为什么要写作?他的答案是:为了让我的朋友更喜欢我。虽然后来他对这一说法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但这个貌似脱口而出的回答,想必也符合某些创作者的心意,比如我,此时此刻。
为什么要强调此时此刻?那是因为现在我跟各位还不太熟悉,也就是说我在南洋理工大学驻校讲课及写作的前两个月,还没有机会跟更多的作家和同学交流,暂时处于潜伏期,所以特别愿意认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说法,渴望以写作的名义交朋友。一切有待发生。但之前,我的心情正如游以飘先生《约会》中的诗句:“凑份子,务必巨大于心灵/纤细于心眼/前去的路上,你是草鞋/也是玻璃鞋/有时更是跑步鞋……”我就是一个到新加坡来凑份子的人,仿佛一双跑步鞋,在接到新加坡艺术理事会和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的驻校邀请后,于今年8月17日午时,像一根秒针追赶时间那样跑步前来报到。
我出生在广西西北部一个名叫谷里的乡村,地处云贵高原边陲。那里山青青,雾茫茫,远远看去一浪又一浪的山形,在云雾里仿如大海的波浪,美极了。但是,在成长的少年时期,我的山村不通公路不通电,四面大山,信息不畅。宽远的高山和连绵的森林让我感到渺小和孤独。偶尔飘过行人的歌声,那就是文明的符号,像雨点打湿我的心灵。11岁那年,我和一位少年朋友为到乡政府看一场电影,竟然瞒着父母,在没吃晚饭的情况下来回走了12公里的山路。山高路远和饥饿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看完电影后出来,我们才发现头上没有星光,回家的小路已被漆黑淹没,路两旁茅草深处不时传来野兽行走的声响,并伴随夜鸟吓人的怪叫。11岁,我竟敢冒着有可能被野兽伤害,有可能脚底打滑摔下山坡,有可能被父母暴揍的危险,去享受一场精神盛宴。这是什么精神?热爱艺术的精神。就像中国作家阿城在《棋王》里塑造的王一生,他插队到了农村后,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游走,其目的是找人下棋;也
像《百年孤独》里的何塞·阿尔蒂奥·布恩迪亚,他试图从满是沼泽的马孔多开出一条与外界联接的道路;也像小说中那个一心想要复仇的鬼魂,当他千辛万苦找到仇人之后,竟然是想跟他说一句话。所以,那个晚上,与其说我是去看一场电影,不如说我是想下棋,想开辟一条道路,想跟外面的世界说话。
因为封闭,我常常站在山上瞭望,幻想自己的目光穿越山梁、森林,河流、云层和天空,到达北京。后来,我把目光的这种特殊功能写进了小说,标题就叫《目光愈拉愈长》。这不是歌颂目光,而是在表达一颗因渴望而产生
幻想的心灵。这颗心灵是孤独的,孤独到我在一篇名叫《没有语言的生活》的小说里,毫不留情地把盲人、聋人和哑人凑到一个家庭里。父亲看不见,儿子听不到,儿媳妇说不出,正常的沟通被活活切断。
沟通,一直是个难题,从我的母亲开始。1990年,我把母亲带到我工作的城市与我一起生活。常常有远方的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